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鄭和的原名是叫馬三保?鄭和爲什麼要改名字

鄭和的原名是叫馬三保?鄭和爲什麼要改名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和原名馬三保,他出生在雲南昆陽一個回族家庭裏。他自幼聰明伶俐,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自己也非常喜愛讀書。他的父親和祖父信仰伊斯蘭教,曾經前往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做過朝拜,在當地有着非常高的威信。

鄭和由於家庭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並逐漸懂得了其中的意義。在和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鄭和獲知了海外各國的許多情況。這使年少的鄭和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的父親爲人剛直不阿、心地善良,經常將自家的糧食分給貧困的災民,長輩心胸豁達、不圖回報的性格遺傳給了鄭和。馬三保的童年在快樂中度過,但是好景不長,隨之而來的戰爭毀掉了他的家庭,打碎了他所有的希望和對將來的憧憬。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統治雲南的樑王不肯降服,他多次殺死朝廷派來的使臣,指揮手下的人馬發動叛亂。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爲了平定叛亂,統一全國,任命傅友德爲徵南大將軍,令他率領三十萬大軍征討雲貴,在兩年多的艱苦征戰中,明軍打敗了樑王,平息了叛亂,史稱“太祖平滇”。

鄭和的祖父及父輩都是前朝的重臣,父親官拜滇陽侯,在這次戰爭中,鄭和的父親身亡,家人受到其父的牽連,都成了明軍的俘虜。當明朝大軍班師回朝時,年僅11歲的鄭和因爲聰明伶俐、眉清目秀,年紀又小,被傅友德帶到了京都。

鄭和的原名是叫馬三保?鄭和爲什麼要改名字

但是,他沒想到傅友德爲了討好皇上,命人閹割了鄭和,之後送入宮中。傅友德進宮沒多久就被派去服侍皇太子,從此開始隨着明軍轉戰南北。在幾年的征戰中,他走過了國內的大部分地區。在惡劣的條件下,鄭和經歷了千辛萬苦,但他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難,這也使他迅速成長起來。在鄭和14歲的時候,他被送到北京,在燕王朱棣身邊當了一名小太監。

此後,鄭和跟隨燕王多次出征,在兩軍交戰時,鄭和的機警和膽略逐漸表現出來,引起了燕王朱棣的注意。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鄭和當上了朱棣的貼身侍衛,這時的他更加刻苦,閒暇時間練習武藝,苦讀兵書,越來越受到燕王的器重。

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因病去世,由於朱元璋過世前皇太子就已經去世,皇位就傳給了皇長孫朱允炆,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初年,各地藩王手握重兵,對中央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爲了鞏固中央政權,建文帝下令削藩。

朱棣是建文帝的叔叔,佔據着北京,手中擁有北部邊防的全部兵權。朱棣的野心很大,一心想成爲九五之尊,他不甘心皇位落到他人手中,便決定先發制人,開始了他一系列的行動和計謀。於是,朱棣首先在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引用《皇明祖訓》中“有敢更改祖制者,以奸臣論處”的條文,以“誅齊黃、清君側”爲名,起兵反叛。從此爆發了明王朝內部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戰”,在此期間,鄭和跟隨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參加了多次戰鬥,屢立戰功,他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在朱棣剛剛發動反叛的時候,各地的藩王沒有起兵響應,這使燕軍非常孤立,在軍事和經濟等方面也無法和朝廷相比。此時的朱棣無法進軍,只好死守着僅有的幾座孤城。建文帝的手下大將李景隆率領幾十萬大軍在朱棣出兵攻打大寧時迅速包圍燕軍的老家北平。燕王得到消息,馬上回兵解圍,兩軍在鄭村壩展開激烈的戰鬥。

鄭和跟隨燕王朱棣偵察敵情後,獻計說:“王爺,奴才有一計,可破敵軍,只是不知該講不該講?”朱棣說:“你有什麼好計策,趕緊說吧!”鄭和便根據心中所想講道:“我軍可派出一隊人馬前去討敵罵陣,同時在兩翼埋伏好精銳之師,等到李景隆領兵出戰時,我軍兩翼迅速出動,左右夾擊,大隊人馬從正面向前猛攻,定能打敗李景隆的大軍。”

鄭和的原名是叫馬三保?鄭和爲什麼要改名字 第2張

燕王聽後,連連誇讚他說:“好計!好計!”當即按照鄭和的計謀,安排好兵馬。鄭和和大隊人馬一同向前猛攻,在衝殺中,斬殺敵軍無數,明軍大亂,士兵紛紛逃竄,燕軍趁機擴大戰果,一舉擊敗明軍。李景隆只好率領殘兵敗將倉皇地逃到德州。這一戰是燕軍起兵後獲得的第一次大捷:俘虜數萬降兵,兩萬多匹戰馬。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局,爲朱棣取得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這也離不開鄭和的良好計謀。

此後,朱棣終於坐上龍椅,登基當上了皇帝,改年號永樂,也就是着名的明成祖。而朱棣也沒有忘記宦官鄭和的功勞,將其任命爲內官監太監,相當於正四品官職,由於鄭和在鄭村立下的戰功最大,所以明成祖賜鄭和姓“鄭”;由於鄭和在出生時,他的父母爲祈求真主保佑,世道平和,孩子能平安成長,給他取名爲和,所以從這以後,馬三保就改名爲“鄭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