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南海一號”爲南宋“福船”類古船

"南海一號”爲南宋“福船”類古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新華社電在水下沉睡八百多年後,滿載船貨的“南海一號”古沉船歷經整體打撈和考古發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過1.4萬件套。專家推測它是屬於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類型的古船。9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文物局等單位在廣東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發佈“南海一號”保護髮掘項目最新進展,公佈沉船類型、船貨發掘最新發現以及推測的沉船年代等重要考古新發現。

"南海一號”爲南宋“福船”類古船

“從已發掘暴露的船體結構和船型判斷,‘南海一號’沉船是長寬比較小、安全係數高、耐波性好、裝貨量大的短肥性船型,屬於中國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類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說。

他認爲,“南海一號”的船體保存較好,存有一定的立體結構,較爲鮮見,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造船史、海外貿易史具有重要意義。

從已經發現的船載貨物時代分析推測,沉船年代應屬於南宋中晚期,也就是13世紀早中期。

截至2016年1月5日,“南海一號”總共出土文物14000餘件套、標本2575件。其中包括瓷器13000餘件套、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銅器170件、漆器28件,以及約17000枚銅錢和大量動植物標本、船木等重要考古發現。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成基說,考古科研人員在發掘中發現,“南海一號”船內現存的貨物以瓷器、鐵器爲主,錢幣亦有相當數量,紙張、絲綢等有機質貨物可能已分解不在。

其中,瓷器主要是當時南方著名窯口的產品,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三省。其中以江西景德鎮青白瓷、福建德化窯白瓷與青白瓷以及浙江龍泉系青釉瓷等爲主,器型則包括壺、瓶、罐、碗、盤、碟、鉢、粉盒、爐等。

“已經提取出來的船貨基本面貌越來越清晰,船貨構成更加豐富,各艙之間的船載貨物品種也具有一定規律。”劉成基說。

“南海一號”出土的金銀銅錫和漆木器等也非常重要,其中金頁、銀鋌上多有店鋪名稱、重量以及地名等戳記。劉成基認爲,這反映出南宋時期商品經濟異常活躍,已延伸到了海外貿易領域。

他還特別提到,沉船的船貨中還有一些器形較爲特殊的外銷瓷器、濃郁異域風格的金飾品、硃砂、水銀和剔犀、剔紅漆器等。

“戒指、手鐲、臂釧、項鍊等金制飾品以及金頁、玉件、銀鋌、漆器等應屬於非貿易性質的個人攜行物品。這些說明船內應搭載了一定數量的商人、旅客等。”孫鍵說。

"南海一號”爲南宋“福船”類古船 第2張

預計,“南海一號”船內考古發掘工作將於2016年基本結束,後續還將開展船外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保護和展示等工作。

1987年,英國海洋探測公司與廣東救撈局合作,在廣東陽江海域搜尋一艘18世紀東印度公司沉船時意外發現“南海一號”。從1989年至2004年,國家文物局先後8次組織水下考古隊對其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

2007年12月,按照“整體打撈、原址保護、就地展示”的原則,“南海一號”成功實現整體打撈,成功移入“水晶宮”,在那裏,“南海一號”在與其海底環境相似的水體環境中得到保護,考古專業人員則在室內繼續對沉船遺址進行科學發掘與保護。經測量,沉船殘存約22米,船寬約9米,是一艘保存較爲完整的宋代遠洋貿易商船。

廣東省文物局局長龍家有說,“南海一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起步、發展、成型的歷史。“南海一號”整體打撈及水環境保存整條船的成功和室內保護髮掘項目的順利開展得益於中國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科研機構等多方大力協同和支持,這也標誌着中國在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方法和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