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道婆以其精湛的紡織技藝而聞名於世,但是極少有人瞭解到其他關於黃道婆的信息,甚至連黃道婆是哪個朝代都不清楚,那麼真正歷史上的黃道婆究竟怎樣一位傑出的女性人物呢?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黃道婆畫像

黃道婆出生在松江烏泥涇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徐家彙的華涇鎮,照現在來說也算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了。但當時正是烽火連天的朝代,上海作爲富庶之地也難以倖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那麼黃道婆是生活在哪個朝代纔有這戰火連天的狀況,而後世又流傳着哪些關於黃道婆的事蹟呢?

黃道婆是中國卓越的紡織專家,爲我國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非同尋常的貢獻,不僅提高了棉紡織工具的可操作性,還大大加強了布料花紋的可觀賞性,所織的布花紋生動鮮豔。黃道婆是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肯幹、無私分享的傑出代表,深厚後世的愛戴。但是很多人只知黃道婆之名,卻不知其他關於黃道婆的信息,沒有深入瞭解過這位偉大女性的生平,不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人,也不知道黃道婆是哪個朝代。其實黃道婆出生在南宋末年,死在元朝時期,是宋末元初的漢族人。

黃道婆被譽爲元代紡織革新第一人,也被稱作黃婆,於元貞年間赴海南學習紡織。元至元三年爲黃道婆設立祠院,於清代的時候被稱作“布祖”,1957年她的家鄉上海爲她建立了紀念墓園與紀念碑。

黃道婆墓在什麼地方

黃道婆作爲元代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她出生在上海,後來遠赴海南學習紡織,學成歸來又將先進的技術帶回家鄉,最終落葉歸根。上海作爲黃道婆的故鄉爲其建立了一個墓園與紀念碑,黃道婆墓就在紀念墓園之中,位於如今的華涇東灣13號,在徐浦大橋的外環線北面,自北向南坐落着,一共佔地1.5畝多,紀念園中有兩層臺階。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第2張


黃道婆墓

黃道婆墓的墓冢周圍築有半米高大理石圍欄,形成一個圈,中間是橢圓狀的石圈土墓,墓的正前方立有一塊漢白玉碑。紀念碑的正面刻有“元黃道婆墓”,這字跡出自魏文伯之手,墓碑的背部刻的是黃道婆的墓誌銘。整個墓碑的前方放置着長條形狀的石桌、石凳用以供奉。在黃道婆墓的周圍植有松樹、楊樹、槐樹以及松樹等等四季常青的樹木,它的三面是白色的花窗滴瓦圍牆相繞,墓冢的臺階用青磚鋪設,整個墓地看上去十分莊嚴、簡樸。

其實早在元代年間,就爲黃道婆建立祠堂,但是經過世世代代的變遷,該祠堂歷經滄桑已經殘破不堪。於是到了1957年,上海政府決定重建該祠堂,併爲其立一座紀念碑,背面的墓誌銘贊詠了她的生平功績,此後1962年有過一次重修,漢白玉石碑就是這年所建。1984再度進行重修,佔地一千多平米,至1987年被列爲市文保單位,對於世人紀念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學習她遺留下來的精神具有極大的意義。

傳奇人物黃道婆生平簡介

黃道婆,出生於公元1245年,於公元1330年逝世,享年85歲,這在古代是算作高壽的,大概因爲她的生平事蹟不同尋常,爲後代做出的貢獻積澱的福壽吧。很多人聽過這個人,卻不一定熟悉黃道婆簡介。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第3張


黃道婆紀念塑像

黃道婆,這名字聽起來倒像是某位媒婆的稱呼,可她卻是一位爲世人敬仰的傳奇人物。黃道婆又被稱爲黃婆,還有後人尊其爲黃母,在當時的松江府一個叫做烏泥涇鎮上生活,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徐彙區下面的華涇鎮人。在歷史上被稱之爲南宋末年元代初期傑出棉紡織家和改革家。歷史書中對於黃道婆這一人都有所介紹,看見她在棉紡織業和紡織器具改革方面的重要地位。

在說這一重要歷史地位之前,先來說說黃道婆不同尋常的命運。黃道婆小的時候非常貧困,備受封建奴隸主的壓迫,還不得不背井離鄉以道觀爲家,是悲慘的勞動農民階級。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時候,被父母親賣給人家當做童養媳,當時也就十二三歲的黃道婆早已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後來幸虧得到當時的黎族的接納,這些熱心助人的同胞們還教給了她紡織技術,而黃道婆也是具備紡織天分的,後來根據前人的紡織技術和自己紡織經驗的積累,不斷改進紡織技術並對紡織工具進行改良。而她也毫無保留的將這些技術傳授給他人,並推動了當時紡織技術的進步和松江地區紡織行業的發展,使其成爲當時全國棉織業的中心。在後來的清朝,更被尊稱爲布業始祖。瞭解黃道婆簡介,對於我們傳承她的精神品德具有深遠的意義。

黃道婆紀念館在什麼地方

根據黃道婆的經驗與方法,織出的布深受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歡,淞滬地區迅速發展成爲紡織業的中心,甚至有松江布匹“衣被天下”的美譽,並且拉動了整個長江流域的紡織業發展,然而黃道婆的紀念館正好也就位於上海。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第4張


黃道婆紀念館

因爲黃道婆的功績,後人爲表懷念和尊重,在順帝至元二年就爲黃道婆立了祠堂,但是後來因爲戰亂被毀了。後來明熹宗時期,張之象爲黃道婆在寧國寺立了塑像,嘉慶年間,在上海渡鶴樓邊上的西北小巷,也爲黃道婆立了一個小廟。現在黃道婆的紀念館在上海徐家彙華涇鎮東灣村,在紀念館旁邊的就是幽靜的黃道婆墓了,兩地相伴,也算是後人對黃道婆最崇敬的敬意了。

該紀念館於2003年3月對大衆公開,整館佔地面積三百平米,一踏進院中就能看到高達二米二的黃道婆塑像,兩邊掛有其對聯,中間則是由周谷城先生所寫的“衣被天下”。

紀念館共有三個展廳,主展廳主要展示的是黃道婆的簡介、生平事蹟以及她對於我國紡織業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另外兩個展廳則分別展示不同年代的紡織具以及紡織品。在紡織工具的展廳中,有着彈花用的、紡織用的、織布用的種種機具,造型千秋各異,一共三十多臺,令人眼花繚亂。而在棉紡織品展廳中,各式各樣的棉土布、印花布、棉衣褲、被單套等等,共有三百多建,甚至有不少清朝的時期的傳世珍品,令參觀者眼前一亮。

黃道婆的歷史功績有哪些

黃道婆歷史講述的是一個熱愛紡織的姑娘,在經歷過許多挫折後,帶着熟練的技術,回到家鄉造福當地的,爲世人銘記的偉大故事。黃道婆歷史,也就是她尋找紡織技術的歷史,歷經千難萬阻,最終造福祖祖輩輩。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第5張


黃道婆畫像

黃道婆接觸紡織也是生活所迫,家人在兵荒馬亂的時代,早早就離她而去。爲了生存的小黃道婆只能跟着婦女們學習紡織,在那麼男耕女織的年代,紡織也是黃道婆唯一的出路。但是年紀小,又加上經驗不足,小黃道婆的紡織路並不順利,沒辦法就只能去到富人家當童養媳,求一口飯吃。但是遇人不淑,婆婆和丈夫都很兇殘,小黃道婆每天都要幹很多活,還經常受到婆婆和丈夫的打罵,被關柴房,不給吃飯。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裏,小黃道婆也沒有放棄紡織,一有時間就努力練習,並善於思考發現不足。後來實在無法忍受夫家的虐待,自己心裏也向往更加先進的紡織技術,就出逃到閩廣地區,開始她又一番的紡織路。

這一次,在熱情好客的黎族姐妹的悉心教授下,黃道婆的技術突飛猛進,而她又善於發現不足,便會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改良以求到最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學成後的黃道婆放不下家鄉,最終決定帶着技術回到家鄉,造福家鄉的百姓,對長江一代的紡織技術的提升做出巨大貢獻,黃道婆的一生也就功德圓滿。

黃道婆歷史上的功績,難以用一言兩語來形容,她不僅僅是我國棉紡織業的先驅,是千百年來防治技術上的傑出革新家,此外,她不畏艱險、敢爲天下先的精神將世世代代影響着我們。

越劇黃道婆講述什麼故事

黃道婆,一個爲世人耳熟能詳的名字,但是除了她在紡織業上的貢獻以外,對於這個偉大人物的生平,你還知道些什麼呢?而越劇黃道婆講的就是這位名垂青史的革新家不平凡的一生,演出不僅僅讚揚了她爲國家技術做出貢獻,還生動地添加了許多人性的魅力,創造了兩個男人和黃道婆之間的曲折纏綿的愛情故事。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 歷史功績有哪些 第6張


《越劇黃道婆》在多地上演,北京、上海、杭州等,該劇僅用7幕對黃道婆的一生進行敘述和刻畫,包括年少黃道婆的災難、當童養媳、遇到不好的婆婆和丈夫受盡折磨,忍無可忍出逃搭船南下到紡織技術純熟的閩廣一代,受到當地黎族姐妹的友好招待的一生。在黎族那段時間裏,黃道婆不分晝夜的,努力學習崖州的紡織技術,並學成返鄉。三十年後再踏上故土一切都物是人非,黃道婆把學到的技術全部交給當地人,並進行推廣和不斷改良,對紡織工具進行革新,加快了紡織技術的進程。這只是最基本的按照史實進行的場景安排,《越劇黃道婆》在這個基礎上,加上了黃道婆與阿貴和張明謙之間愛情糾葛,使得劇情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在越劇中的黃道婆,她與兩位男主人公的愛情曲折纏綿、催人淚下,她的一生都在爲了紡織而不懈努力和無私貢獻,歷經磨難,最終獲得布藝始祖的榮譽,爲後人敬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