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大貴族季孫氏們私藏的寶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大貴族季孫氏們私藏的寶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還想要說一說這位不怎麼出名的魯國國君,他是魯襄公姬午。姬午在魯國的國君史上也是沒有存在感的國君。《周禮》記載:“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伴隨着國家力量的不斷削弱,當年的大國魯國由於國家財政薄弱,已經將三軍裁減爲兩軍,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魯國常常不願意參加諸侯們之間的戰爭,國君的力量相對也大爲削弱。姬午執政時間很長,可是大多數時候國政大事皆爲以季孫氏爲首的三桓家族所控制。

《史記》裏有:“成公卒,子午立,是爲襄公。是時襄公三歲也。” 姬午即位的時候才只三歲而已,根本沒有管理國政的可能,季孫氏家族已經在朝政中享有絕對的權力,雖然季孫行父已經老得快死掉了,但好歹是三朝元老,年幼的姬午和其後宮的母后,還是要封季孫行父爲相國,以維持國家的穩固。姬午即位兩年而後季孫行父就老去,而其兒子季孫宿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與三桓家族共同掌握國政。他們會如何管理魯國呢?

大貴族季孫氏們私藏的寶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季孫氏是以廉政爲準則的,就是極度推崇廉潔自律,這種風氣也影響到三桓家族的孟孫氏和叔孫氏,季孫行父所推行的初稅畝制度,在姬午時代初見成效,國家財政有所增加,因此後來的季孫氏宗主,也是魯國的相國季孫宿纔會“欲專其民,遂增設中軍,三桓分三軍之民”,一方面是要明確魯國的大國地位,一方面則是要肯定初稅畝的變革成績,還有一個目的,增設三軍更能平衡三桓家族持續數十年的矛盾糾葛,讓三桓家族的利益分割趨於均衡。

當權臣強,國君則弱,軍隊爲三桓所掌控,而三桓掌控軍隊的目的是“欲專其民”,就是三桓不僅控制了朝堂,就連魯國的百姓也完全在其掌握之中。“十二分其國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國民不盡屬公,公室已是卑矣”,明裏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各自所分國民不比國君多,實際上三桓相加就比國君要多。國民的數量代表着稅賦的數量,也就是說三桓的財力已經遠超國君,魯國國君姬午要與三桓對抗,在財力上就已經輸了。

大貴族季孫氏們私藏的寶貴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第2張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民間百姓持續開墾荒田,這些荒田成爲百姓們的私田,也成爲百姓們賴以改善生存環境的承載。可是當季孫氏推行初稅畝而後,新的制度體系把這些曾經是荒田的土地也納入稅收範疇。季文子的“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從某種層面上就是向魯國百姓們說明稅收並沒有進入季孫氏的私囊,而是“三家得七,公得五”,讓百姓們知曉稅收的去向,季孫氏這樣的大貴族都不會私藏財富,都要厲行節儉,那麼普通百姓們有什麼理由反對初稅畝呢?

“政自之出久矣,隱民多取食焉。爲之徒者衆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大量的國民成爲三桓家族的打工者,國君姬午反而成爲“失民”的君主,能夠使喚的人少了,國庫的錢又少了,自然國君對國政大事的控制力更會持續減弱,所謂“失民久矣,焉能逞其志”就是如此。三桓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國君的人搞得少少的,這本該是失禮的事情。任何時代皆爲如此,你身邊人多了,你就算做的是錯事,別人也認爲你是對的。三桓家族越來越受到朝臣們擁戴,國君反而更是人微言輕,此後三十餘年任憑三桓架空,魯國大衰,從此而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