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宋朝真的很弱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宋朝真的很弱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的疆土小軍力弱,又簽訂了那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對外擴張不積極,說句老實話,老外比較喜歡宋朝的中國。陳寅格、錢穆都認爲,宋朝是中國文化的巔峯時期。但主席眼中的"宋祖"趙匡胤"稍遜風騷",因爲他是武將出身。

在漢唐時期中原王朝不斷通過武力與和議維持着與周邊少數民族國家對峙局面,趙匡胤建立了一套不同於漢唐的體制,改變了開拓向外、宣武播文的方針。代之爲強內虛外、沉潛向內爲特點的重文輕武的文治靖國策略。在"文治靖國"的方針支配下,專制政權的獨裁和殘忍有所消解,士人大談建國治國方略,產生了范仲淹、王安石等具有偉大思想和理想的改革家。

宋朝真的很弱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當時各種思想得以兼容幷蓄,並形成了多種學說。商品經濟比以前高度發展,商業、手工業地位提高,人民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生存的機會,商人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大,財富和政治的關係更加緊密,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得以全面的向精深化方向發展,造紙、印刷、紡織、製陶、醫療、遠洋、天文、物理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詩詞、戲曲、繪畫、書法全面趨於精熟。百姓也善於從平常的職業生產中發現創造的樂趣,製造出的北宋五大窯系及南宋官窯精美的瓷器,還有畫金剌繡等美麗的作品。

宋朝科舉制度更加完善,科舉取士名額遠超唐代,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取士近萬名,而且一旦入弟也不用考察,殿試後即可授官,這種選仕方法稱爲"正奏名"。除了"正奏名"以外,宋朝在科舉制中還創造了"特奏名"和"奏蔭"方式。"特奏名"也叫"恩科",就是對屢考不中者,根據他的前後幾次考試成績情況,編入另冊上報,來個很簡單的殿試,年老的可以免考,宋朝貢舉共取士約十一萬人,"正奏名"六萬人."、特奏名"五萬人。"特奏名"在登科總數上並不少,並且與正奏名一樣均有入仕機會。還有一大批人連"特奏名"也沾不上,又設了"奏蔭"制來眷顧他們。

宋朝真的很弱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宋朝爲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許多條件,平民有更多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許多入不了朝堂的文人,便去做行吟詩人,寫詩超過萬首的文人不在少數,宋代人將儒、釋、道融爲一體,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成熟的頂峯和極限。

宋太祖立不殺文臣的規矩,從政爲官的環境也比較寬鬆,所以官員們在朝堂上說話辦事都比較意氣用事,敢於大膽向皇帝進諫並據理力爭,許多人因此一生仕宦浮沉,幾起幾落,如同家常便飯。王安石改革時,將個人安危和利益置之度外。蘇軾一生都在患難中度過,但他從來不接受教訓,照樣敢說敢幹。

宋朝成爲現在許多知識分子心中的"伊甸園"。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內患大爲減少,但子孫一代比一代文弱,卻不是他所能預料到的。先被契丹人欺負,後被女真人驅趕,最後被蒙古人擊滅。忠臣陸秀夫在廣東崖山抱着小皇帝跳海,只有悲情,沒有悲壯。

宋朝真的很弱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宋朝的科舉使官吏的隊伍急劇膨脹,"真宗鹹平四年,有司言減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餘人,所減如此,未減者可知也,"趙翼"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吏何得不苟進,官何得不濫除?"()官太多國庫收入就不夠發吏祿之費,自仁宗時范仲淹推行慶曆新政後,每個皇帝都在裁減冗員上花過力氣,但最後都是無功而返。

宋朝的文人官太多原因在於,籠絡天下人歸於一官道是宋朝的治國"主體思想"。皇帝把官位引作釣鉤,使"英雄豪傑皆汩沒消靡其中而不自覺"。"覬覦一官.老死不止","使人人皆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於盜賊奸宄",把天下人捆在官階上,使他們少起異心,然後再將他們鎖在一張牽制的網上,這纔是宋朝官制的一大特點,它和宋朝的科舉制度一樣,都是皇帝的"御天下之妙術"而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