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歷史上舌戰羣儒的不是諸葛亮 而是一個叫費禕的人

歷史上舌戰羣儒的不是諸葛亮 而是一個叫費禕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的傳奇裏,除了文臣武將的奇謀善戰外,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辯士以三寸不爛之舌打的外交論戰了,最著名的莫過於諸葛亮舌戰羣儒。不過這個故事是羅貫中《三國演義》虛構的,歷史上去東吳舌戰羣儒的另有其人,他就是-費禕。

歷史上舌戰羣儒的不是諸葛亮 而是一個叫費禕的人

費禕從小謙恭真誠,伶牙俐齒,和族父去川蜀遊學時得到賞識,因此成爲了劉璋的座上賓,劉備得蜀後,擔任太子舍人一職。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孟獲大勝,爲了配合北伐,派費禕爲使前往東吳重修於好。東吳有意刁難,費禕來時,只有孫權站起迎接,其餘羣臣都低頭吃東西假裝沒看見。

費禕一看,知道這是東吳大臣想先殺殺自己的威風,於是立刻作了一首四言詩反擊:“鳳凰來翔,麒麟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擡高孫權和自己的同時嘲諷了東吳羣臣的目中無人是不識英雄。就在羣臣尷尬,啞口無言時,諸葛瑾的天才兒子諸葛恪也作詩道:“爰植梧桐,以待鳳凰。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算是保住了臉面。

招待宴上,以諸葛恪、羊茞等爲首的東吳新生代人才紛紛向費禕問難,有的綿裏藏針般陰險,有的單刀直入般犀利,辭鋒畢露,費禕倒也機靈,一遇難題就假裝酒醉,思考一番後回答的滴水不漏。孫權甚至針對魏延和楊儀不和直指用此二人必出大亂(後來諸葛亮死,魏延楊儀果然內鬥,孫權的確識人如神),勸蜀國棄坑,但也被費禕以“二人只是私憤,不妨公事,天下尚未平定,哪有還沒靠岸就拆船的道理?”婉拒。

歷史上舌戰羣儒的不是諸葛亮 而是一個叫費禕的人 第2張

孫權看費禕能言善辯,於是起了挖人的心思。(曹劉孫都有這愛好)對費禕說:“先生是天下英才,自從公瑾子敬後就很少遇見了,將來肯定會是蜀漢重臣,恐怕不會再輕易出使,這一別就難有再見的機會了。”說罷就把貼身的寶刀送給費禕留作紀念,費禕大受感動,但是情義兩難,於是他回答:“臣智術短淺,不是配寶刀的英雄。但是刀是用來討不庭、除奸佞的,但願大王能與蜀修好,扶持漢家,那麼費禕此刀永遠可爲大王而出。”

歷史上舌戰羣儒的不是諸葛亮 而是一個叫費禕的人 第3張

27年後,如孫權預言,費禕一路從尚書令到大將軍最後成爲了蜀漢丞相,開府治事。奉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民生國力,在諸葛亮死後又延續蜀漢30年。死時家無餘財,家人全都布衣素食,和平民無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