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秦國曆經六世,終於完成掃平六國的大業

秦國曆經六世,終於完成掃平六國的大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秦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戰國的歷史中,秦國的崛起,可以說是當時山東列國想不到的。這是因爲,一開始的秦國,一直都被山東列國所鄙夷,以至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秦國始終都處在被列國孤立的境地。這樣的情況,直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後,秦國所處的政治環境,才完全逆轉了過來。以至於,到了公元前200多年的時候,諸侯已經到了畏秦如虎的地步。

秦國曆經六世,終於完成掃平六國的大業

但是,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的時間軸時,我們能發現,歷史上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離世,秦國總共經歷了六世。並且,除卻在位時間較短的三位君主,其餘三位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近乎都可以被稱爲明君。但是,他們卻都沒能完成統一六國的大業,以至於到最後由秦始皇嬴政,用了15年的時間,才徹底的完成了掃平六國的大業。《過秦論》中,曾以“奮六世之餘烈”來形容秦國大業之艱難。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產生疑問了,那就是戰國近乎都是明君的秦國,爲何經歷了六世君主,才能完成掃平六國的大業?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秦國雖然經歷秦孝公變法後,國力得到了增強。但實際上,一直在變強的不只是有秦國,戰國中期的楚國、齊國,以及戰國末期的趙國,對於秦國來說,都不是一世兩世能夠解決的問題。這中間尤其是趙國,即使是在長平之戰,人口大量損失的情況下,依然頑強抵抗了秦國達三十年之久。秦國滅亡六國的趨勢,在秦孝公後的第三位君主,即秦昭襄王在位時期才得以確立。由此可見,秦國若想橫掃六國,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中間必然需要持續不斷的戰爭,並輔以政治手段,才能徹底掃滅六國。

秦國曆經六世,終於完成掃平六國的大業 第2張

同時,秦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處在內政的變革中。尤其是秦孝公、秦惠文王在位時期,雖然秦國也有過對列國的攻伐,但是相較於此後秦昭襄王時期的出征頻率,以及攻伐強度上來看,顯然要小很多。這是因爲,在這兩位君主在位期間,秦國一直都處在劇烈的內政變革期間,尤其是在秦孝公死後,商鞅更是慘遭嚴酷的刑罰而身死。所以,秦國花在內政上的時間並不短。因爲,一個新的制度並不是頒佈下來,便立馬能夠見到效果的,秦國的強大顯然是時間沉澱的產物。

秦國曆經六世,終於完成掃平六國的大業 第3張

並且,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秦國的地圖,便能夠發現,秦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當時西部苦寒之地。這樣尷尬的地理位置,有着這樣兩個特點,第一點是秦國的農業水平,以及商業的繁榮程度,相較於佔據着中原富庶地區列國,有着很大的差距。這樣的情況,直到秦惠文王攻滅巴蜀之後,才得以改善。

第二點則是秦國自春秋時期起,一直都飽受邊患的掣肘,尤其是北方的義渠,一直都是秦國的一個重大禍患,以至於公元前318年,義渠還趁秦國同三晉鏖戰之際,出兵秦國。這樣的情況,直到公元前272秦滅義渠才得以解決。因此,秦國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掃平六國,更成爲了一個不可能。

秦國的崛起,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爲正是秦國奠定了此後數千年,華夏大地大一統的嶄新格局。雖然,這場漫長的征伐過程中,耗盡了秦國六世君主的心血,但最終秦國還是以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形式,走上了歷史的大舞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