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齊國要聯合其它六國抗秦?

爲什麼齊國要聯合其它六國抗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齊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歷史上在魏惠王到魏襄王時期,雖然有六國合縱抗秦,但其實當時秦國的實力是不如齊、楚的。實際操作是,魏國要整合三晉,楚國要借合縱噁心齊國,齊國要摻和進來膩歪楚國,最後形成了三晉抗秦、齊楚看戲的局面。不過到秦武王以後,楚國隕落了,秦國開始反超,齊、楚很多時候就動真格的了自孝公始,秦圖強。至惠文王,秦已盡得河東之地,又得四川盆地,已經有了征服天下的潛力。

爲什麼齊國要聯合其它六國抗秦?

到武王,取九鼎而得出山東之道。至昭襄王,敗趙楚!到始皇,你們好像一起上都不是我的對手了!一起收拾了。針對魏、韓對渭河平原的控制權,不是說楚、齊。按說絕對取得河東,那得算在白起攻下上黨,得太行之險纔算得河東。不過對齊、楚強大的國力我表示贊同,齊國靠海富甲一方,但是內亂不止。

還有就是,齊國爲什麼要聯合其他國家攻秦,這個在齊威王時期就有這個局勢了。可能齊國的訴求是要保魏國牽制楚國,所以經常干涉秦國動魏的動作。當然,齊國也不能保魏國保得太過,因爲魏國起來了就惦記泗上,到時候齊國也不好過,所以齊國也要敲打魏國。所以,有的時候是齊國保魏國打秦國,有的時候是秦國保魏國打齊國。戰國的外交比較亂。不過如果以魏國爲視角捋一遍,可能會看出點端倪。

爲什麼齊國要聯合其它六國抗秦? 第2張

因爲列國的態度都是在需要的時候保魏國,在必要的時候打擊魏國。在國境邊界還不是很明確的時代,除非有地理上地形限制,否則另一國很難阻止這種行爲。因此當秦魏強盛的時候,與本土分離的飛地並不是對其進行有效控制的障礙,反而是將其打入對手控制區的楔子(比如魏國一度控制的中山以及秦國一度控制的陶邑)。後來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戰略,很大程度是因爲秦國對於山東六國的威脅逐漸成爲六國的共識,控制這些飛地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

戰國時期中原的城市密度已經比較高了,也就是“萬家之邑相望”,另外魏國攻中山的時候是明確有向趙借道的記錄的。范雎提出“遠交近攻”的言論並不是戰略產物,原文可以看出是謊言,目的應該是意義上的,也就是掀翻魏冉。我覺得戰國相對城市化程度還是不足以形成像現在都市一樣,一座城市控制一大片區域的交通線。魏國的借道更像是的姿態,以顯示三晉團結。不過魏文侯滅中山確實有借道的記錄,這一點和當年崤之戰的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過盟友的領土行軍是肯定要有外交上的照會的,不過我的意思是,在戰國時期這種與本土分割的飛地在本國強盛時並不會影響對其的有效控制,只不過成本更高。

爲什麼齊國要聯合其它六國抗秦? 第3張

就像最後趙魏楚連續國喪,後繼無人,嬴政等到機會。將相則是戰國的決定性因素。戰國爲什麼人才輩出還打了這麼多年,我覺得將相難以一統,秦有張儀縱橫的時候,將者沒有那麼強。張儀掛冠,白起崛起,又被拙相所累。同樣,六國是縱是橫,不取決於君王而在於將相。有名將時,舉兵叩關,西懾秦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齊國的位置本就沒有擴張的可能,它擴張首要目標是宋,試過一次,被打得吐出來了。次要目標是燕,結果燕先動手滅了齊。然後是魏,齊國也曾動手,於是魏國就倒向秦國了。

綜上,我認爲,最後就是趙和楚國,根本打不過。所以齊國最好的戰略就是,既然自己無法擴張,那麼就限制你們的擴張,儘量維持平衡,打經濟戰,就像打地鼠,誰強就敲誰。但凡有一個國家失去控制,齊國就只能慢性死亡,毫無反手之力。所以秦國後期開始,齊國乾脆就等着投降,也就是說:齊國沒有操作空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