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五國聯合攻秦時,齊國爲什麼在伐宋?

五國聯合攻秦時,齊國爲什麼在伐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國聯合攻打秦國時,齊國卻在討伐宋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實力日益強大,到了戰國中期,天下形成一強六弱的格局。

關東六國爲了節制秦國的強大,百年內五次聯手征討秦國,這便是歷史上的“五國攻秦”。

五國聯合攻秦時,齊國爲什麼在伐宋?

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組織魏、楚、韓、趙、燕五國征討秦國。

當時楚國實力最強,楚懷王被推舉爲縱長,可實際和秦國交戰的只有三晉之兵。

當聯軍攻打到函谷關時損失較大,魏國派使者告之楚國,如果再不出兵,便和秦國講和。

沒想到楚國率先和秦國議和,於是聯軍各自退兵,秦軍陳勝追擊,三晉損失慘重。

五國聯合攻秦時,齊國爲什麼在伐宋? 第2張

第二次發生在公元前298年,孟嘗君在秦國遭到羞辱,逃回齊國後爲了報仇,組織齊、韓、魏、趙、楚五國攻秦。

實質上真正只有齊、魏、韓三國出兵,三年時間便攻破了函谷關,秦國不得不割土認輸。

秦國爲了修生養息,在羋八子的搭橋下,主動和楚國交好。而齊國爲了吞併宋國,也主動向秦國示好,這是防備它在背後捅刀子。

蘇秦不希望看到“齊秦聯盟”,慫恿齊湣王取消“帝”號,然後遊說諸國,於是齊、韓、趙、魏、燕開始了第三次“五國攻秦”。

《史記》有記載,“於是齊去帝復爲王。”

從表面上的實力來看,這一次五國攻秦有很大的勝算,畢竟距離第二次伐秦僅僅十年,齊國實力不弱於秦國。

讓人奇怪的是,齊軍主力並沒有隨聯軍出征,而是準備攻打宋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五國聯合攻秦時,齊國爲什麼在伐宋? 第3張

自從魏國失去霸主之位後,天下逐漸形成秦、楚、齊三強鼎立的局面。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秦國得到蜀地,楚國吞併越國,實力都得到了加強。

唯獨齊國例外,趁着子之之亂進入燕國,兩月時間便攻下全境,可惜沒把握住機會又被趕了出來。

看着競爭對手日益強大,齊國必須要找到新的吞併對象,於是選擇了有“戰國第八雄”之稱的宋國。

從西周到戰國,除了宋襄公時期外,宋國都不是一流強國,卻一直處於第二梯隊。

它夾在楚、魏、齊三大強國中間,地理位置極爲不利,可依然存活如此之久,得益於強大的經濟實力。

當時,齊國是第一經濟強國,宋國則排第二,盤踞中原肥沃之地,商丘、陶丘、彭城都是商業大城。

對於齊國來說,吞併宋國會極大的提升國力。況且,宋國當時發生內亂,對齊國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

可是,秦國是齊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攻打秦國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有其他四國的幫襯,贏面的可能性會更大,齊軍主力爲什麼沒有參與?

一是各國目的不一致,聯軍走到成皋、滎陽就開始相互觀望,當秦國歸還魏、趙兩國部分城池後,魏、趙便撤軍了;

二是齊國離秦國較遠,就算攻陷了函谷關,齊國收穫的直接利益也不大;

三是楚國沒有參戰,是一個極爲不穩定的因素。

因此,齊湣王只派了少量軍隊隨同聯軍攻打秦國,主力卻陳兵宋國邊境,伺機出動。

公元前287年,第三次五國攻秦失敗,公元前286年,齊國進宋國,宋國滅亡。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五國攻秦失敗後,秦國反手聯合燕、韓、魏、趙攻打齊國,齊國差點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