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虞允文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南宋雖弱,但也是人才濟濟,在岳飛之後,仍有不少英勇善戰之人,力保大宋江山不失,至少保住了華夏半壁河山。今天講的這位虞允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本是文官出身,在金朝皇帝完顏亮率數十萬大軍侵宋時,他在國家生死存亡之時,力挽狂瀾,以18000人,以絕對的弱勢大破強敵金國15萬大軍,並且還間接導致了金主完顏亮被殺,粉碎了金朝滅亡南宋的計劃。所以後世有不少人議論,如果按此節奏,南宋一路追殺過去,能否滅掉金國?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一、金主完顏亮統兵60萬南下,試圖一舉吞併南宋

公元1148年,曾經跟岳家軍作對的金朝名將金兀朮(完顏宗弼)死去,海陵王完顏亮趁機當了右丞相。完顏亮野心勃勃,於次年發動政變,殺死金熙宗完顏亶,自立爲帝(即煬帝)。完顏亮稱帝后野心更加膨脹,1161年七月,他遷都汴京,窺視南宋,他比金兀朮更加自負,欲率大軍南侵,一舉滅掉宋朝,一統天下。

關於完顏亮南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完顏亮這人儘管殘暴,但很有才氣,自幼喜歡漢文化,吟詩作賦很有一定水平,他非常喜歡宋詞,尤其對柳永的詞特別推崇。完顏亮曾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對其中描繪杭州盛景的句子極爲讚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荷花在北方很少見到,即便在汴梁也不太多,而柳永筆下的江南居然是“十里荷花”!這簡直美醉了,於是他便想,如果把江南拿下,整天欣賞荷花,豈不妙哉?於是決心南下攻宋。

1161年九月,完顏亮率60萬大軍,御駕親征,兵分四路大舉南侵,他躊躇滿志,勢在必得!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第2張

完顏亮親率主力,首攻宋淮西地區。宋兩淮駐軍倉皇退至長江南岸,金軍長驅直入,進抵長江北岸,準備在採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渡江。當時,宋建康府(今南京)都統制、淮西主帥王權因無能被罷官,所部18000人剛退至採石磯,接替王權的將領李顯忠尚未到任,軍無主帥,將士們無心迎敵。

敵人大軍壓境,國難當頭,如何是好?此時有個人站出來了。他不是旁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中書舍人虞允文。虞允文何許人也?起這個文縐縐的名字的人能行嗎?他能擋住金朝的數十萬大軍?咱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此人。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第3張

二、國難當頭,一介文人虞允文橫空出世

不錯,虞允文乃一介文人。虞允文(1110-1174),字彬父,隆州仁壽(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他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後,此人姿貌雄偉,慷慨大度,胸懷磊落,史稱其“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爲南宋第一”。

虞允文幼時聰慧,七歲即能詩能文。但在仕途上,他也是個大器晚成之人,直到44歲才考中進士。當時,宰相秦檜當權,虞允文不獲重用。秦檜死後,他才被推薦,先後出任祕書丞,累官至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等職。

後來虞允文代表宋朝出使金國時,見金國大舉造船運糧,探知到金朝有犯宋之意,於是他在回朝後屢次奏請朝廷加強防禦,以防金軍南侵。果然不久之後,完顏亮便來了。

此刻,眼看金人大軍壓境,負責淮西防務的王權卻逗留建康,不肯進軍,在老將劉錡督催之下,他才進駐長江北岸的和州,卻又停了下來;後又在劉錡再三催促之下,他才進駐廬州。十月初,當劉錡趕到淮陰時,金軍已到達淮河北岸。由於王權的踟躕不前,淮西事實上沒有設防,金軍由此從容南下。而當王權得知金軍過淮河時,又棄廬州南逃。於是金軍迅速推進到滁縣,即將臨江。

金軍臨江消息傳到臨安,京城亂作一團。文武百官紛紛欲攜家而逃,宋高宗趙構也要“浮海避敵”。只有老臣陳康伯和黃中等人堅決主戰,高宗才表示繼續抵抗。1161年十月中旬,金軍已佔領真州(今江蘇六合),王權逃到採石。接着揚州失守,劉錡退守瓜州,後又退回鎮江。當時無能的王權被罷免後,陳康伯舉薦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謀軍事,奉命督促接替王權的李顯忠赴任,並代表宋廷到採石磯慰勞軍隊。

十一月八日,虞允文到達採石磯時,李顯忠卻還沒到。宋軍沒有主將,人心惶惶,一片混亂。虞允文到了江邊,見將士們士氣低落,零散坐於路旁,皆作逃遁之計。虞允文見狀大驚,大敵當前,他覺得不能等了,李顯忠來不來都要開戰了。於是他毅然召集張振、時俊等將領,宣佈宋廷抗金命令,並犒賞軍隊,動員將士與金兵決一死戰。

虞允文鼓勵將士們說,“若金軍成功渡江,我們又能逃往哪裏?現在我軍控制着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誰說不能阻擊敵人?何況朝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大家是時候報效國家了!”將士們聽了他的話後,軍心大振。虞允文把散處沿江各處的軍隊迅速整合起來,有18000人的兵力。

三、虞允文率18000人於採石磯大破完顏亮15萬大軍

虞允文是個書生,從來沒有指揮過戰爭。但是他也曾讀過兵書,關鍵是國家的危亡逼迫他必須要承擔這份責任!此刻要在採石磯渡江的金兵有15萬衆(一說是18萬),面對近十倍於己的強敵,虞允文絲毫不懼。他命令步兵、騎兵整好隊伍,沿江佈陣,又把江面的宋軍船隻分爲五隊,一隊在江中,兩隊停泊在東西兩側岸邊,另外兩隊隱藏在山後。

金軍見採石宋軍兵少,便從容渡江。快到南岸時,才見宋軍嚴陣以待,還見到許多老百姓居然沒有逃走,而是跟官兵一起,修建防禦工事,方纔大驚。但此時已經欲退不能,只得前進。幾百艘金軍大船迎着江風,滿載着金兵向南岸駛來。不久金兵開始登岸。

此時虞允文果斷命令部將時俊率領步兵出擊。時俊揮舞雙刀,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兵士們士氣高漲,拼命衝殺。金兵進軍以來,一直都是非常順利,從沒有遭到過頑強的抵抗,一下子碰到這樣玩命的敵手,似乎還不太適應,頓時一懵,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士氣被宋軍壓了下來。與此同時,江面上的宋軍戰船,也向金軍的大船衝去。水戰是宋軍的強項。宋軍的戰船比金軍先進得多,大而靈活,而金軍船隻小而不穩,宋船乘勢衝擊,像一把把鋒利的尖刀,直插金軍船隊,敵船紛紛潰退,金兵落水淹死者甚衆。

直戰到太陽落山,江面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這時候,正好有一批從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來的宋兵到了採石。虞允文立馬又整合了這個隊伍,發給他們許多戰旗和軍鼓,從山後面搖旗吶喊,直奔江邊而來。江上的金兵聽到南岸鼓聲震天,又看到山後無數旗幟在晃動,以爲是宋軍大批援兵到來,紛紛丟盔卸甲,狼狽逃命。金軍大潰。

完顏亮氣得暴跳如雷,將怒氣全發泄在士兵身上,勒令第二天強渡長江,完不成任務者軍法從事。虞允文不敢怠慢,次日,他又率水軍主動進攻至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待金船渡江時,宋軍用強弩勁射,又使用霹靂炮轟擊,再次大敗金軍。完顏亮見渡江失敗,只得退回和州,接着逃往揚州。

宋軍在採石磯大勝之後,主將李顯忠才帶兵到達。李顯忠得知虞允文代替自己指揮作戰後,十分欽佩。虞允文料到完顏亮要退到揚州再次渡江,但對岸的鎮江沒有防守,處在危險之中,於是讓李顯忠暫在採石磯留守,自己到鎮江阻截金軍。李顯忠撥給虞允文一支人馬,他立馬率軍趕到了鎮江。

鎮江原來是由老將劉錡防守。此時劉錡重病在牀。虞允文到了鎮江,先去探望劉錡。劉錡躺在牀上,緊緊拉着虞允文的手激動地說:“國家養兵三十年,沒有立過一點戰功,不曾想讓你這位書生辛苦了,令我等武將汗顏也!”虞允文安慰了老將一番,就回到軍營。他命令水軍在江邊演習。宋軍立即製造了一批車船,進入了備戰狀態。一隊隊將士駕駛舟船,在江邊巡邏,嚴陣以待。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第4張

此時,進攻其他地區的金軍也被宋軍打退,完顏亮不禁大怒,在進退無路的條件下,他孤注一擲,下令金軍三天內全部完成渡江,否則一律處死。金兵在採石磯一戰失敗後,軍心大亂,對於渡江顯然已失去信心,面對完顏亮的死命令,大家心中發憷,於是金軍內部出現了極大的矛盾。而此時,金朝後方也出了問題,完顏雍已在遼陽稱帝(即金世宗),宣佈完顏亮爲非法篡權,並下詔貶完顏亮爲庶人。這個消息一公開,更加劇了金軍內部的分化,一些將士準備效忠金世宗,就準備對完顏亮下手。於是11月27日清晨,完顏亮被部將完顏元宜殺死。十二月初,金軍終於撤退,宋軍乘機收復了兩淮地區。之後,金世宗爲了穩定內部局勢,派人到南宋議和。

至此,完顏亮企圖一舉消滅南宋的計劃完全泡湯,又搭上了自己的一條命。而此戰南宋的勝利應歸功於虞允文的出彩發揮,他指揮的採石磯之戰,是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他以少勝多,挫敗了金軍主力,打破了完顏亮滅亡宋廷的計劃,並加速了完顏亮統治集團的分裂和崩潰,使宋軍在宋金戰爭中處於極爲有利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此時宋軍乘勝追擊,是否會一舉收復失地,甚至滅掉金朝呢?

四、南宋若乘勝追擊,是否能一舉消滅金朝?

按理說,如果此時,南宋抓住機會,大舉反攻,是很有希望收復中原,以及河北的廣大地區的,甚至滅金也不是不可能。原因有五。其一是,南宋自岳飛、韓世忠之後,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取得如此酣暢淋漓的勝利了,此刻全軍正處在興奮期,大家士氣高漲,若及時對三軍給予獎賞犒勞和激勵,則宋軍戰鬥力會大增,什麼奇蹟都有可能發生,事實上以虞允文爲代表的主戰派此時也是摩拳擦掌,躊躇滿志,立誓爲恢復河山而奮鬥;其二是,金軍此次幾乎動用全國之兵力,氣勢洶洶而來,突然遭此重創,不僅實力大損,尤其是士氣被嚴重削弱。宋軍如抓住戰機,將“勝勇追窮寇”,那麼金兵必然一敗塗地,難有還手之力,宋軍直搗黃龍並非癡人說夢。

當然還有第三點也很重要,就是金朝並不團結,其中以完顏亮爲代表這一派徹底崩盤,而金世宗這一派還未形成氣候,宋朝若趁機發動攻勢,金朝難免招架不住,此時即便金朝提出議和,在宋朝大軍壓境之下,也必然會苟且退讓,宋朝則可提出有利自己的條件,比如迫使讓其歸還中原失地等。

第四,當時並非只有南宋的軍隊在抗金,其實在金軍佔領區,即北宋故地的不少地方也有抗金的勢力。比如赫赫有名的詞人辛棄疾,他在歷史上首先是做爲一名抗金將士而存在,1161年時,辛棄疾才21歲,他當時就在山東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也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所以南宋的軍隊並不孤立,一旦北伐,北方會有不少義軍支援的。

還有第五條,就是當時的“國際形勢”。在12世紀中期的時候,在中國的版圖上,並非只是宋金的對峙。特別是在北方,還有不少不可小覷的勢力存在。比如和金國相鄰的西夏,它當時也不弱;遼國雖亡,但契丹做爲一個強悍的民族,卻仍然存在,他們其實都是遼國的隱患。另外,在契丹人的北邊,還有很難纏的韃靼人;北部更有蒙古人的窺視,當時成吉思汗的先祖不勒汗已經聯合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兀兒汗國,對金國已經形成了一定威脅。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第5張

總之,金朝在北方雖然是老大,但北方各族均爲猛悍的遊牧民族,誰服誰啊?說不定大家都在覬覦金國呢,一旦南宋大兵壓境,這些曾經被金國欺負的小國或部落,說不定會趁火打劫,給金國背後捅一刀。所以宋朝的勝算還是很大的。然而爲何宋朝沒有滅金,甚至沒有及時反攻呢?

一句話,還是朝廷的問題。不是宋朝沒人,沒有武將,而是朝廷的戰略問題,就是習慣了苟安。從虞允文後來的境遇就可看出。戰後,虞允文並沒有因爲出衆的軍事才華而被任命爲宋朝的軍事統帥或者軍機大臣之類,而是被任川陝宣諭使,當了個地方官。虞允文曾向宋高宗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爲此時正是大宋收復河山的大好時機,應該堅持用兵。朝廷不予理會。不過虞允文抵達四川后,曾與大將吳璘商議收復中原的大業,再次北伐中原。吳璘也在局部發動了一些戰事,比如攻克陝西鳳翔,收復鞏州等地。

但是局部抗戰是不行的。況且採石磯之戰一年之後,宋高宗就退位了,1162年宋孝宗即位後,保守派史浩、湯思退等再次得勢,讓偏安一隅又成了朝廷的最佳選擇,要求宋軍全線退兵。

後來虞允文儘管被朝廷召回,甚至一度擔任宰相,但他根本改變不了朝廷的保守退讓策略,而且他很快被攻擊而罷相。此後的十幾年間,虞允文不斷在朝廷和四川之間調來調去,對於朝廷來說,是用也不想用,放也捨不得放。不過虞允文在四川任職時,很注重地方軍事力量的培養,不但擁有正規軍,還大量訓練民兵。他在蜀地管理軍政,也是不斷籌劃出師北伐,以圖光復中原。虞允文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相位時,還大力提拔賢良,如洪适、楊萬里等人都是他舉薦的。

事實上,在虞允文的極力建議下,宋孝宗也曾擬定了一個北伐的大計,1171年,孝宗採納虞允文的建議,將三衙之一的馬軍行司(即北宋時期“三衙”之一的侍衛親軍馬軍司)近3萬兵馬,從首都臨安移屯到建康府(今江蘇南京)。

虞允文以一萬多人竟破敵15萬,這樣下去南宋能否滅金? 第6張

按照計劃:第一步將馬軍移屯健康,爲將來出兵做準備;第二步,虞允文前往四川,整頓兵事;第三步,虞允文領軍從四川主動出擊,吸引金軍主力,同時,孝宗則御駕親征,統領移屯到建康府的馬軍和其他部隊北上,兩軍會師於中原,收復失地。

遺憾的是,這個計劃進行到第二步時,虞允文由於積勞成疾,在四川病逝。孝宗失去了得力助手,北伐大計宣告結束。虞允文於1174年7月18日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此後,主戰派漸漸失事,朝廷又陷入妥協退讓之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