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歷史上真實的龐涓究竟是怎樣的 他到底是軍事奇才還是徒有虛名呢

歷史上真實的龐涓究竟是怎樣的 他到底是軍事奇才還是徒有虛名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龐涓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受“孫龐鬥智”故事影響,人們對於龐涓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志大才疏”“嫉賢妒能”“心胸狹窄”上,但是歷史上真實的龐涓究竟是怎樣呢?

歷史上真實的龐涓究竟是怎樣的 他到底是軍事奇才還是徒有虛名呢

龐涓是軍事奇才還是徒有虛名?

魏武卒在龐涓的帶領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魏國得以稱霸諸侯。魏國在龐涓的努力下,險些滅韓亡趙。桂陵之後盡數收回河西失地。徵韓伐趙,討秦抗齊,不失爲一代名將

圍趙救衛取邯鄲,河西一戰潰商鞅。龐涓軍事才能可謂獨霸列國!

歷史上真實的龐涓究竟是怎樣的 他到底是軍事奇才還是徒有虛名呢 第2張

桂陵之戰是成功的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是指戰國時期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然而滑稽的是,趙國實際上並未得救。即使面對齊國的進攻,魏軍依然攻破邯鄲。實際上圍魏救趙並未成功。圍魏救趙的前奏是,趙國入侵衛國,魏惠王以龐涓爲上將,率領10萬大軍討伐趙國。如果孫臏的計劃是圍魏救趙,那麼龐涓就是要圍趙救衛。憑藉着龐涓出色的軍事才華,趙軍潰不成軍,魏軍很快兵臨邯鄲城下。這時候齊國才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進攻魏國。可是直到邯鄲城破,龐涓纔回師對抗齊軍。桂陵之戰前的平陵之戰,齊軍被魏國地方兵輕易打敗。可是龐涓知道這是孫臏的誘敵之計沒有理會,依舊按兵不動,沒有增兵平陵,避免了主力被齊軍引誘。齊軍沒辦法,只好鋌而走險,作出大舉進攻魏都大梁的陣勢,並且在桂陵設置埋伏,就待魏軍上當。龐涓知道齊軍的陰謀,但是又不得不救,齊軍攻其所必救的計策的確巧妙。龐涓選擇主力繼續按兵不動,自己帶少數部隊進入桂陵埋伏圈。雖然龐涓本人被俘,但是卻保全了魏軍主力。桂陵之戰不久以後是襄陵之戰,龐涓保留下來的主力在襄陵大敗齊衛宋聯軍,迫使齊威王求和,並且釋放龐涓。而趙國則割讓出大片土地才收回邯鄲。可見,從戰術上,齊軍雖然取得桂陵局部戰場的勝利,卻沒有達到真正的戰略目的。而且之後在襄陵被魏軍打敗,可謂得不償失。

歷史上真實的龐涓究竟是怎樣的 他到底是軍事奇才還是徒有虛名呢 第3張

馬陵之戰龐涓要爲魏國衰敗負責?

當時魏國帶甲三十六,其中10萬是公子卵防禦秦國的的河西守軍,10萬是龍賈防禦楚國的南線守軍,6萬是守衛都城大梁的中央軍,馬陵之戰能夠調動的不過10萬的機動部隊。而據竹書紀年記載,馬陵之戰的主將是太子申,並非龐涓。而當時龐涓並未要求走馬陵道追擊齊軍,而是太子申一意孤行,要龐涓兵發馬陵道。明知道馬陵道上可能有埋伏,然而軍令如山,龐涓不得不慷慨赴死。即使龐涓真的在馬陵道上全軍覆沒,最多損失了三萬前鋒部隊。這不過是魏國軍隊的1/12,並不能動搖魏國國本。魏國盛極而衰的真正原因在於膨脹的魏惠王四處樹敵:

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

龐涓身死後,魏國立刻遭到了齊,楚,秦三國的聯合攻擊,三戰三敗,才走向衰落,一蹶不振。可以這樣說,龐涓死而大魏衰。是龐涓促使魏王稱霸諸侯,龐涓身死馬陵道,則是魏國由盛轉衰的起點。

魏惠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百餘里,南辱於楚,至於國之根本,竟成一俘者,皆因龐涓之一死。

歷史上真實的龐涓究竟是怎樣的 他到底是軍事奇才還是徒有虛名呢 第4張

孫龐鬥智龐涓嫉賢妒能加害孫髕?

至於龐涓加害同門師弟,其實是有很多疑點的。如果龐涓真的想要加害孫髕,何不斬草除根,非要留下禍患?有說是爲了《孫子兵法》,可是前面已經分析了,龐涓的軍事才能獨步天下,根本不需要什麼《孫子兵法》。況且中國從來不缺乏紙上談兵的將領,真正的名將也不需要遵循什麼兵法,《孫子兵法》,的作用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再說,孫髕作爲齊國人,而齊國差點讓魏國遭到傾覆,本來就難以爲魏王所信任,也難保他不是“身在魏營心在齊”。司馬遷的史記實際上並不那麼嚴謹,也許孫髕真的通敵叛魏,而龐涓不僅沒有害他,還爲他求情也未必沒有可能。更何況,公叔痤逼走吳起,李斯陷害韓非子,鄒忌逼走田忌,吳起棄母殺妻求富貴,項羽加害楚懷王,這些人的做法比起龐涓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我們沒有責備他們,又何必苛責龐涓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