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漢朝給敵國送女人是否意味被征服?

揭祕:漢朝給敵國送女人是否意味被征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漢朝給敵國送女人是否意味被征服?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2004年暑期,美國好萊塢一部大片在中國熱映,片名:特洛伊大戰。片中的特洛伊木馬令觀衆如癡如醉,但很多人並未留意這場戰爭的精神寓意。這場城爭也叫海倫之戰,因一女人而起。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做客希臘王宮,他與希臘國王麥尼勞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隨後將她帶出宮,用今天的話來說,是介於“誘拐”和“私奔”之間。

揭祕:漢朝給敵國送女人是否意味被征服?

於是,惱怒的麥尼勞斯,聯合他的兄弟盟國一起興兵討伐特洛伊。

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長達10年之久,最後英雄奧德修斯獻上妙計,讓希臘士兵全部登上戰船,製造撤兵的假相,並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

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擡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於美酒和歌舞的時候,藏在木馬腹內的20名希臘士兵殺出,他們打開城門,裏應外合,將埋伏城外的希臘軍隊放入城內,特洛伊立刻被攻陷,大火將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擄掠,海倫作爲“最大戰利品”又被帶回希臘。

希臘的男人們爲了搶回本國被拐走的女人,向敵國開戰,而且這戰一打就是十年。他們認爲,這麼做是值得的。因爲在他們的文化裏,保護本民族女人就是一切,就是戰爭的全部理由,這理由是唯一的,也是充分的:本民族女人的背後,是全族男人的尊嚴。

而在保衛女人的希臘王國另一端,古老的東方帝國卻上演着別有洞天的“戰爭與女人”的大戲。

公元前200年冬,東方帝國由東往西,開拔了一列和親馬隊。這是漢高祖劉邦遠嫁女兒於匈奴單于。隨行隊伍浩浩蕩蕩,嫁妝裝了數十輛馬車。

此時系漢朝建立的第七個年頭,就在不久前,漢匈兩國剛剛結束了一場大戰。其時,漢朝的創立者、漢高祖劉邦親帥30萬大軍迎擊南下的匈奴。雖然從先秦開始,匈奴即可謂華夏第一外敵,但是這位高唱“大風歌”而一統天下的平民皇帝,志得意滿,還是沒太把匈奴人放在眼裏。

劉邦親率大軍趕到晉陽,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太原市周邊,準備與匈奴決戰。可是,劉邦的軍隊剛一趕到,匈奴軍隊便向北敗退,於是劉邦一往無前,率領先頭部隊趕到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市東北方,駐紮在平城東面的白登山。

就在這一刻,形勢發生了逆轉。匈奴大軍忽然從四面涌來,40萬精兵把白登山圍個水泄不通,一隻鳥也休想從山上飛走。裏邊的漢軍出不去,外邊的援軍進不來。就這樣,劉邦在白登山整整被圍七天,無法脫身。這就是著名的“白登山之圍”。

劉邦幾次試圖突圍,均無功而返。如果這樣下去,這位大漢的創建者有可能成爲中國第一個被外敵擄走的皇帝。硬打不行,只好使計。劉邦手下有一個著名謀士陳平,善使“柔招”,他打的是枕頭風主意。

陳平派使者帶着大量黃金、珠寶祕密拜見單于冒頓的王后。王后見了這麼多寶物,非常高興。使者告訴王后,如果單于捉住劉邦,漢朝肯定會進獻大量珍寶美女給單于,到時候,單于愛戀漢家美女,你的王后之位可就保不住了。此招果然奏效。當天晚上,王后便到了冒頓那裏,說我們佔領了漢朝地方,也無法長期居住,再說,漢朝的援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趕過來,不如早點撤兵爲好。單于聽從了女人的勸告,第八天早晨,下令軍士撤出一條通道,放漢兵出去。劉邦又驚又喜,急忙連滾帶爬上了馬,逃出了匈奴的包圍圈。

白登山之戰的失敗,從主觀上說是劉邦輕敵冒進所致,但從客觀上來看,當時漢朝剛剛建國兩年,兵疲國弱,缺乏戰馬,還不具備完勝匈奴的實力。

頗有悟性的劉邦開始總結教訓,自己是怎麼被圍的,又是靠什麼逃出來的。既然打不過,那就是送,不僅送黃金,而且還送中原女人:和親。一開始,劉邦打算把親生女兒魯元公主送給單于,但他的正室呂后心疼女兒,一再哭求丈夫別這麼幹,劉邦這才做罷,最後,令人在後宮中挑選了幾位宮女冒充公主送給匈奴,又陪送大量金銀珠寶,“完美”促成了第一次和親。

“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漢高祖開創了“拿女人換和平”的先河,一大批“公主”含悲遠嫁。從此漢代的執政者,都無限熱愛起了和平,當然,和平的祭臺上所供奉的犧牲品,便是無辜的女人。

就連後代謳歌的漢武大帝,也一邊備戰,一邊沿用了這一省事的政策。並且,他還加以創造性發揮。不僅“用女人換和平”,而且還“用女人換聯盟”。爲了打敗匈奴人,他準備聯合西域烏孫國,怎麼哄着烏孫與漢結盟呢?用漢家女子去吹枕頭風。

漢武大帝選中了一個可憐的漢家女:劉細君。細君原是江都王劉建的女兒、漢武帝同父異母兄弟劉非的孫女。早在公元前121年皇室的互相傾軋中,細君的父親劉建和母親成光就以謀反罪被處死,家族受牽連也被夷滅三族,細君因是幼小的女孩得以倖免,但身價卻因此一落千丈,她是靠父輩親戚的憐惜才得以長大成人的。雖然依然保持着皇族的身份,可是皇族的榮華富貴卻與她無關。但細君畢竟擁有皇室血統,又生得美麗,所以在她十六歲時被選爲和親公主。

公元前105年,細君到達烏孫首都赤谷城,烏孫國王獵驕靡舉行盛大的婚禮迎娶細君爲偏室“右夫人”。可是再喜慶的場面也沖淡不了細君內心的憂傷,因爲新郎獵驕靡已是一位年過七旬、滿頭白髮的老翁。

兩年後,獵驕靡去世。按照胡俗,“父死,妻其後母”。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其後媽。而這個獵驕靡更絕,臨死前留下遺言,直接傳位給孫子,要細君“爺死孫繼”,嫁給自己的孫子、新國王軍須靡。這顯然與細君從小所習的道德倫理相距太遠了,儼然“亂倫”。細君抵死不從,並上書漢廷請武帝爲自己作主。武帝雖然同情細君的心情,可對他而言,君王的利益盤算永遠放在第一位。他回書細君,要她爲國家大計着想,按烏孫風俗行事。細君無奈,只得含淚順從又成爲“前孫子”軍須靡的妻子。原先的奶奶輩,一下子變成了孫媳婦。

和親,在中國漢民族中原王朝歷史上,自漢始一直延續到宋。有上千年曆史。有人盛讚和親是一項多麼偉大的政策,卻忽略了被嫁者的痛苦。不能說所有和親政策都是屈辱,但漢民族中原王朝的和親,的確是需要具體分析的。

在我看來,中國歷史上的漢族王朝和親主要可分三種:第一種是“示好”,說白了就是“套近乎”,漢朝對匈奴的和親就是此類;第二種是“示恩”,佔據主動。大唐文成公主和親應屬此類,唐皇不送女兒給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對方也不敢來打大唐”;第三種是“示服”,無奈而任其奴役。例如兩宋被女真、蒙古滅亡時,大批的皇室妃子公主“嫁”給部落王爲妾,其實就是國破家亡後,充當了戰俘。

毋庸置疑,除了第二種之外,和親對一個民族的精神是有損傷的,是這個民族血性不足的表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