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晉朝著名志怪小說家郭澄之 以及其作品《郭子》

晉朝著名志怪小說家郭澄之 以及其作品《郭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晉時期盛行志怪小說,這是適應當時風氣而生的產物,兩晉時期的人好談神鬼,甚至連篇累牘地寫進史書,因爲那時候科學思想尚未萌芽,人們知識未開,將一切事物都視作妖魔鬼怪,從這種觀念出發,就使得志怪小說氾濫一時,但其內容情節大多雷同,缺少新意,久讀容易使人生厭,於是便有志人小說的應運出現。志人小說創始於裴啓。他承襲漢末魏晉以來爲一時盛事的品評人物的社會風氣,創作了第一部志人小說《語林》,書中記錄了漢魏人物的遺聞逸事,以及當世名臣和士大夫的嘉言懿行。《語林》剛一出現,就受到了熱烈歡迎,時流年少,無不傳寫,人手一編,不脛而走。但後來由於宰相謝安說《語林》所記載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於是,此書終至於廢棄。繼之而起的第二部志人小說,就是郭澄之的《郭子》了。

晉朝著名志怪小說家郭澄之 以及其作品《郭子》

郭澄之,字仲靜,太原陽曲人。少有才思,機敏過人,曾調補尚書郎,出爲南康相。適值盧循作逆,流離僅得還都,南朝劉宋王朝的建立者劉裕曾引爲相國參軍,後跟從劉裕北伐。既克長安,劉裕更欲意圖西伐,集合僚屬商議,多有反對意見。於是,劉裕私下詢問郭澄之,郭澄之沒有正面回答,卻朝着西方背誦王粲的詩句曰:“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劉裕於是決定起兵。並且對郭澄之說:“當與君共登灞陵岸耳。”劉裕後來凱旋歸師,郭澄之亦被擢拔至相國從事郎中,封南豐侯,後病逝於官府,所著文集流行於世。

晉朝著名志怪小說家郭澄之 以及其作品《郭子》 第2張

郭澄之所處的時代,較裴啓稍後,他的社會地位也比裴啓爲高,裴啓是個白衣處士,平生從來沒有做過官,郭澄之則由尚書郎、南康相一直做到相國從事郎中,封南豐侯。《晉書·文苑傳》沒有說他卒於何年,只說他“卒於官”,估計大概是死在東晉安帝或者恭帝時期,因爲此後劉裕就篡位稱帝了,郭澄之也就不再擔當相國的職務了。

裴啓的《語林》雖然受到謝安的打擊,但因爲衆所歡迎的原因,仍然流傳不已,手抄本和傳寫本直到六朝樑時還存在,劉孝標得以摘錄並且據此寫入他的《世說新語注》。那麼可以斷定,裴啓所處的時代當在晉宋之交,所以當宋臨川王劉義慶集合文學之士編纂《世說新語》的時候,幾乎將他著作的絕大部分都採納了進去。

《隋書·經籍志》著錄了裴啓的《語林》十卷,郭澄之的《郭子》三卷,由此可見,《郭子》的篇幅較《語林》爲少,但內容卻頗爲精彩和精闢,如王夷甫口不言錢,但云“舉卻阿堵物”,又如陸機謂“千里蓴羹,未下鹽豉”。王導說:“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以及韓壽偷香的故事,歷來都已經膾炙人口,傳誦不衰,足以補充《語林》的欠缺和不足。

《郭子》原來有南朝齊賈泉(淵)爲之作注,但到唐朝的時候,也已經亡佚了。現僅在《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初學記》、《六帖》、《太平御覽》之中存有佚文,但是這些類書多半是節引,其文不全,間有被後人改竄得顛倒錯亂甚至與原意完全相反的。《世說新語》比較完整,但也多經後人竄改,又不註明是否原出自《郭子》,因此就無法得知《郭子》的三卷之中,究竟有多少篇是被《世說新語》採納進去的。《郭子》長於記事,筆觸含蓄,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軼書》中,曾輯有逸文一卷。

《郭子》一書記載了魏晉名士在清談之中的各種玄言妙語、風姿神態,從中可以窺見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因而具有較高的認識作用和價值。尤其是受魏晉文人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潮流影響,青年男女無視封建禮法,積極追求婚姻自由和個性解放,如韓壽和賈午的暗贈異香、私自結合的故事。

《郭子》的故事內容精悍,篇幅短小,少則數十字,多則數百字,卻能夠刻畫出人物的言語神態,顯示其性格特點。此書文筆清新雋永,語言含蓄生動,實在是志人小說初期頗具簡約傳神特色的作品,具有開創性

魯迅的《古小說鉤沉》輯錄裴啓的《語林》一百七十餘條,輯錄郭澄之的《郭子》八十餘條,大約現有的佚文也僅存此數而已。但他所編輯的《郭子》末兩條,引自《太平御覽》中的顯然不是原文所有,如“謝哲字穎豫”這一條。謝哲是南朝梁陳間人,東晉的郭澄之怎麼會知道他,把他寫入書中去呢?又如“萍之依水,猶可植地”這一條,魯迅自己也發現是《太平御覽》的誤引,所以他曾經加上按語云:“文是郭景純《萍贊》,疑《御覽》誤題也。”只因爲郭璞也姓郭,就將東晉著名的文學家、訓詁學家、山西聞喜人郭璞(郭景純)的著作,和郭澄之的《郭子》混爲一談了。類書的不足盡據,由此可見一斑。但因爲魯迅的《古小說鉤沉》生前未作最後的整理,所以,存在一些舛誤也是必然的。(周允中整理)

晉朝著名志怪小說家郭澄之 以及其作品《郭子》 第3張

  小說叢談

1918年初,劉半農、沈尹默先生髮起徵集歌謠運動,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在2月1日的《北大日刊》發佈了《徵集歌謠簡章》,爲中國現代民俗文學的研究揭開了序幕。2008年不僅是歌謠運動90週年,同時也是俗文學運動先驅鄭振鐸先生誕辰110週年和逝世50週年,還是鄭先生《中國俗文學史》出版70週年。爲此,12月24日,中國俗文學學會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召開了“紀念歌謠運動九十週年座談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十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大家回顧了歌謠運動以來中國俗文學事業的發展歷程,對俗文學研究在現階段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表示憂慮,並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比如:應將老一輩學者如傅惜華、葉德均、關德棟等人的俗文學研究成果蒐集整理出版,從學術角度對前人成績進行盤點梳理;學者們應回到學術原點,釐清俗文學學科中的基本概念、術語等,避免學問的重複建設和無效勞動;當下的俗文學研究需要依靠立得住的著作和學術範式確立社會影響;爭取在報刊雜誌開設俗文學研究專欄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