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西樵山文化歷史變遷 明朝首輔方獻夫與西樵大餅的故事

西樵山文化歷史變遷 明朝首輔方獻夫與西樵大餅的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座城市,恰如人一般,有着獨屬於她的味道。提起專屬於西樵的味道,本地人總能如數家珍地談起:雲霧茶、丹桂酒、西樵大餅、無篤螺、煎濃鯽魚等特產。每一個特產都歷史悠久,民俗風情濃郁,包含着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她們成爲了西樵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樵山文化發展變遷的重要見證。現在,跟着小編,一起尋找這些屬於西樵的味道吧!

西樵山文化歷史變遷 明朝首輔方獻夫與西樵大餅的故事

西樵大餅起源於明朝弘治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遠近馳名,被評爲廣東名食之一。鬆軟、香甜,入口鬆化的西樵大餅選用上等白麪粉、白糖、豬油、雞蛋、配以西樵山甘泉水,以發酵,做成圓形,在爐中烘製而成。因爲大餅形如滿月,寓意花好月圓的好意頭,因此西樵人嫁娶喜慶都以此作禮品送人。現在,正宗的西樵大餅有了最新的地方標準:規定大餅的直徑標準必須≥18cm。遊客們可到西樵鎮上各大樵園餅屋購買正宗西樵大餅。

【西樵大餅與方獻夫】

明朝弘治年間,方獻夫(南海丹竈人)任史部尚書,一天四更起牀,洗漱完畢,準備用早點,豈料僕人遲遲未呈上來。他到廚房一看,見案板上有已發酵好的麪糰,便急中生智,叫廚子在麪糰中加入雞蛋和糖揉勻,做成一個大餅子,放在爐子上烤。一會兒餅子烤好,方獻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轎伕起轎,匆匆上朝去了。

方獻夫來到朝房,見還有時間,便拿餅子就着清茶吃了起來,餅子鬆軟甘香,十分可口。同僚們聞到餅香四溢,都咽口水了,有官員還探過頭來問吃什麼餅子。方獻夫故鄉情濃,不假思索便說:“這是西樵大餅。”散朝後,方獻夫命廚子如法炮製,做了幾十個大餅子,第二天上朝時帶到朝房,分給同僚享用。同僚們邊吃邊嘖嘖稱讚餅子可口,西樵大餅便在朝中美名揚了。方獻夫也經常命廚子烤制,供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

後來方獻夫稱病還鄉,在西樵山設石泉書院講學10年,將制餅方法傳授給山民。加上西樵山上有好泉水,製出的西樵大餅更可口了。

西樵山文化歷史變遷 明朝首輔方獻夫與西樵大餅的故事 第2張
西樵山文化歷史變遷 明朝首輔方獻夫與西樵大餅的故事 第3張

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西樵大餅》新聞發佈會暨西樵大餅製作大賽上,評委從色、香、味、形等多方面評選出正宗的西樵大餅做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