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關於淨飯王的傳說故事有哪些?淨飯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關於淨飯王的傳說故事有哪些?淨飯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子佛陀

淨飯王與摩耶王后之間的感情非常好,但結婚多年都沒有生育兒女。淨飯王爲沒有王位繼承人而十分苦惱。直到淨飯王年已50歲,摩耶王后45歲的時候才第一次懷孕。

據佛教傳說,摩耶王后這次懷孕,是由於睡眠時夢見一頭六牙白色大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王后的腹中。王后自從懷孕後,心情非常愉快,再沒有憂慮與煩惱,從此也再沒有發過怒氣,斷絕了貪慾和虛僞心情,每天只是喜歡到幽靜樹林和水溪旁散步。 按當時印度的風俗,妻子回孃家分娩,丈夫不可同行。

按當時古印度的風俗,婦女頭胎分娩,必須回到孃家去。摩耶王后懷孕期滿,淨飯王爲摩耶王后備了由兩頭大象載的轎子,並派了許多宮女、侍臣,護送摩耶王后回孃家天臂城去。

摩耶王后在回孃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經過迦毗羅衛城和天臂交界處的蘭毗尼花園時,感到有點旅途疲乏,就下轎到花園中休息。當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蔥蘢茂盛的無憂樹下,伸手去撫樹枝時,驚動了胎氣,就在樹下生下了太子。

太子誕生的時間是公元前565年,中國農曆的四月八日。佛教將這一天定爲“佛誕節”,也稱“浴佛節”。佛經上說:太子降生的時候,天空仙樂鳴奏、花雨繽紛,諸天神拱衛。一時間宇宙大放光明,萬物欣欣向榮。天空直瀉下兩條銀鏈似的淨水,一條溫暖,一條清涼,來爲太子沐浴(這也是佛教定爲浴佛節的典故)。太子剛生下來就能自己行走7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腳下就涌現出一朵蓮花。並且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聲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佛教徒在“佛誕節”舉行“浴佛法會”時,就是要在大雄寶殿上用淨水香湯沐浴太子像,這太子像是數寸高的,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童子像。但是中國漢地佛教徒供奉的太子像是左手指天,右手指地。這是因爲中國古代崇尚左,以左爲尊。其實這是不符合佛經的。

關於淨飯王的傳說故事有哪些?淨飯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佛經上說:摩耶王后生下太子之後,迦毗羅衛全國不斷出現吉祥的事情。渾濁的江河水變得清澈了,五穀豐登,花木繁茂,人與人之間也變得和睦了。與太子同日降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產生的牛、馬也都十分健壯,連一根雜色鬃毛都沒有。

淨飯王聽到摩耶王后在蘭毗尼花園生下了太子,高興萬分,立即帶領衆多的宮女侍臣,車馬和特製的華麗的大轎,趕到蘭毗尼花園,將王后和太子接回皇宮。

太子誕生後的第5天,淨飯王請來許多全國有名望的學者來爲太子取名字。經過幾番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太子應取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悉達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

摩耶王后生下喬達摩·悉達多太子7天之後就因病去世了。幼年時代悉達多太子就由姨母摩訶波閣波提王妃撫養。波閣波提王妃是在姐姐摩耶王后去世後續嫁給淨飯王的。波閣波提王妃容貌端莊、秀麗,性格溫柔、嫺靜。她對悉達多小外甥精心撫育,十分鐘愛。

佛經上說:悉達多太子出生不久,一位很有名望的預言家,號稱阿私陀的仙人來到王宮給太子佔相。阿私陀看到太子,先是非常驚喜,轉而又悲傷地流下了淚水。淨飯王問他爲何又喜又悲?阿私陀仙人回答:太子的相貌太好了,人間找不出第二人來!將來如果繼承王位,一定是位“轉輪王”(印度古代稱能以威望統一四方天下的君主),因此我爲國王高興。但據我的觀察,太子必定要出家學道,並能得到最高成就,成爲人天至尊的導師,拯救世人離苦海。可惜我已經老了,聽不到太子的教誨了,所以我爲自己悲哀。

淨飯王聽到佔相仙人的話,也是又喜又憂。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爲統一天下的轉輪王,國王從此千方百計防止太子出家修道。

悉達多太子在幼年的時候,就有沉思的習慣,世間許多現象被他看到之後,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觸和深思。在傳統的“王耕節”時國王要在這一天親自耕種土地,淨飯王帶領悉達多太子來到田野,太子看見在田地裏的農夫赤背裸身在烈日下吃力地勞作,耕田的牛被繩索鞭打皮破血流,被犁鏵翻出來的小蟲蚯蚓,被鳥雀競相啄食,鳥雀又被蛇、鷹吞食。這一幅幅生存鬥爭,弱肉強食的情景,使王子感到很痛苦,他無心遊玩,就走到一棵閻浮樹下靜坐沉思。

關於淨飯王的傳說故事有哪些?淨飯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2張

佛經上說:悉達多太子坐在樹下沉思,有時能自然升空許久,淨飯王和太子的姨母波閣波提王妃十分驚奇,不由得就朝太子禮拜。

喬達摩·悉達多太子越長相貌越奇偉,天資十分聰慧。父親淨飯王對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繼承王位後,建功立業,成爲一個轉輪王。從太子7歲開始學習當時王族應具備的一切學問和技藝。太子學到12歲,就已經掌握了印度當時最高的學術,即五明和四吠陀。五明即是:①語文學的聲明。②工藝學的工巧明。③醫藥學的醫方明。④論理學的因明。⑤宗教學的內明。四吠陀即是:①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②祭祀祝詞的搓馬吠陀。③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④咒求文獻的阿闥吠陀。四吠陀是當時婆羅門教的經典,被奉爲至高無上,貴族必讀。

悉達多太子又向武士們學習武術,練成了一個騎馬、射箭、擊劍的能手。

淨飯王舉行一次武藝競賽大會,釋迦族的王子們都參加比賽。悉達多太子騎射出衆,奪得冠軍,萬人敬仰。

淨飯王發覺自己的兒子對人世間的苦難情景思慮太重,深怕太子產生厭世出家念頭,就爲他建造了三座豪華的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宮殿(稱三時殿),又選來上百名美麗的少女隨時爲太子歌舞。在悉達多太子16歲的時候,便爲他娶了他的表妹耶輸陀羅公主爲妃子。企圖從生活的享樂上束縛太子,讓他放縱情慾,沉迷娛樂。但是這一切並未能引起悉達多太子的興趣,反而使他感到太喧囂,太騷擾人,使他很厭煩。更引起他深遠的思考:“人世間有數不盡的苦痛和憂慮都未能解決,一味的追求享樂就能解脫嗎?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享樂又能到幾時呢?”因此,悉達多太子經常躲避開喧譁的歌舞,獨自到幽靜的樹林和河邊去散步思考。

世間凡是做父親的人,不管是國王還是平民百姓,都是怕自己的兒子貪圖享樂,放縱情慾。可是,淨飯王卻怕太子清心寡言,產生厭世,出家的念頭,因此,除了爲太子修建豪華的宮殿,爲太子娶了美麗的妻子外,還時刻關心太子情緒變化,一見到太子沉默寡言,悶悶不樂時,就要設法讓太子高興起來。當淨飯王發現太子對宮裏的歌舞感到喧騷煩囂時,就讓太子坐馬車去遊玩,並告訴駕車的馭者,一定要帶太子到有歡樂的人羣和有美麗的景色的地方去。可是,悉達多太子喜歡幽靜的環境,他叫給他駕車的名叫車匿的馭者,把他帶到城外去。

悉達多太子乘馬車出城。他剛來到京城的東門,看見一個鬚髮全白,彎腰駝背,行走艱難還不斷呻吟的老人。悉達多看到這個情景就想到: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運啊!人在兒童時受父母寵愛,青年時英俊蕭灑,壯年時精力充沛,但是到了晚年,人就要在許多痛苦中度日了。

關於淨飯王的傳說故事有哪些?淨飯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3張

悉達多看到老人後心情難過,就叫車匿調轉馬車,驅車向京城南門走來。剛到南門,又見到一個滿身生瘡流血的病人。病人一邊走,一邊不斷痛苦地呻吟着。悉達多太子想到:疾病也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害多少次疾病,要遭受多少痛苦,真是難以想象的啊!

接着,悉達多太子又調轉車來到京城的西門,看見兩個人擡着一個死人迎面走來,隨行的親屬悲痛地嚎哭着。悉達多太子嘆息地自語:死亡是可怕的,每個人又都難免一死,當死亡來臨時給每人帶來的恐懼,使人多麼難以忍受啊!自己的死亡又造成許多親朋的無限悲痛。這些痛苦,永無休止,任何人都擺脫不了,這叫多麼苦悶,多麼煩惱啊!他立即又離開西門。

最後,悉達多太子驅車來到了京城的北門,看見一個出家修道的人(印度當時稱出家人爲“沙門”)從對面走來。這沙門身穿袒右肩的黃色法衣,一手持法杖,一手託鉢,態度嚴肅安詳。悉達多太子想道:這出家人是一定不會有俗人那麼多的痛苦和煩惱的。

悉達多太子美麗的王妃耶輸陀羅,爲太子生下了一個兒子。淨飯國王十分高興,命全國舉行慶賀。但悉達多太子的內心卻感到沉重。給自己的兒子所取的名字叫羅侯羅。這名字的意思是“覆障”,就是潛伏的一種障礙。這時的悉達多太子已經有了出家修行的念頭,他怕因爲有了兒子而增加他留戀家庭的感情。“羅侯羅”這個名字的意思也有解釋爲“圈子”,就是說有了兒子要受到束縛,就像被圈子套住了一樣。

終於,在悉達多太子29歲(也有說19歲)時的某一天,鄭重地懇求父親淨飯國王允許他出家修行。淨飯王聽到兒子要出家,如同霹靂轟頂,他流着淚要求悉達多打消出家的念頭,將來好繼承他的王位。悉達多就向父王提出:如能滿足他的四個要求,他就不出家。一是沒有衰老的現象,二是沒有疾病的痛苦,三是沒有死亡的恐怖,四是所有的東西不損不滅。

關於淨飯王的傳說故事有哪些?淨飯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4張

淨飯王看到兒子出家的決心已堅定,沒有能力說服兒子,只好多派人看護悉達多太子,防止他離開皇宮。

淨飯王命令宮女時刻不離太子,演奏着美妙的音樂,跳着優美的舞蹈,竭盡媚力討太子歡心。有一天半夜裏,悉達多太子醒來,他見到歌舞一天的宮女們都疲倦地睡在周圍,每個人都是披頭散髮,脂粉殘脫,袒胸露胯。有的在說着夢話,流着涕涎,有的發出鼾聲,姿態醜陋,平時妖豔姿容蕩然不見了。太子不由心中一驚,感嘆道:這世界上有許多事物都是虛假的啊!我要解脫掉這一切,我不可再躊躇、再猶豫了。太子現在的心情,就如同這整個宮殿燃起了熊熊大火,他必須立刻逃出去一樣。

在二月初八日(中國農曆)的午夜,悉達多太子起身先來到妻兒的臥室,他凝視着熟睡中的耶輸陀羅公主和兒子羅侯羅默默地向他們告別後,毅然轉身離開了父親爲他修建的豪華的宮殿。

悉達多太子又來到馬廄,喚醒了名叫車匿的馬伕,叫他牽出一匹名叫犍陡的白色駿馬,備上馬鞍,太子跨上馬背,由車匿伴隨,在整個皇宮裏的人都在夢鄉的時候,太子躍馬出了京城的北門,在白茫茫的月色中,朝山林奔馳而去。

三時殿

爲適應春、夏、冬三期所作之宮殿。在印度,一年分爲三季,即一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爲熱際時(春),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爲雨際時(夏),九月十六日至一月十五日爲寒際時(冬)。據傳,釋尊出家以前,其父淨飯王爲使釋尊過快樂的宮廷生活,嘗建三時殿以適應三季。

佛陀講法

淨飯王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國王,亦即佛陀的父親。佛陀悟道後,四處宏揚佛法。聽說佛陀在王舍城講經說法,淨飯王渴望見到已獲覺悟的兒子。

佛陀在衆多弟子的陪同下,一路講經說法,從從容容,走走停停。兩個月後,終於來到迦毗羅衛國。

關於淨飯王的傳說故事有哪些?淨飯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5張

佛陀被安排住在釋迦族的花園裏。佛陀的父親老國王率先向佛陀行禮,口言這是他第三次禮拜佛陀。其他人也不得不依次向佛陀行禮。佛陀從天空降至地上,坐在早已準備好的座位上,謙恭有加的釋迦族人一齊圍坐四周,渴望聽聞佛陀的開示。

佛陀站在街頭,如此地勸說着國王:“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樂。”

剛聽完此偈,淨飯王即刻見道而證初果。趕忙從佛陀手中接過鉢,領着佛陀和他的弟子們來到王宮大院,用精美的佳餚供養他們。

飯食之後,佛陀又一次如此地告誡大家:“正未能善行,勿作惡業,如此賢者,此彼得樂。”國王當下即證第二聖果,於此同時,波闍波提夫人也證得第一聖果。

有一次,國王告訴佛陀,拒絕相信傳言,兒子因嚴厲的苦修沒證聖果就歸天了。佛陀因此講了《法護本生故事》。佛陀說,在前生中,有人曾指看一堆白骨,但是,還是不相信兒子死了。這一次,淨飯王證第三果。

當淨飯王臨終躺在病牀上時,佛陀給他講了最後一次佛法,即證阿羅漢果,自我驗證瞭解脫之樂。七天後圓寂,當年佛陀40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