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他是民國的流量擔當,胡適狠命捧場

他是民國的流量擔當,胡適狠命捧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比如說,民國時期的天字號流量擔當梅蘭芳先生,老少咸宜,男女通吃。1894年10 月 22 日,梅蘭芳出生在北京一個梨園世家,天秤座。在那時的中國,沒有電影,沒有電視劇,梨園唱戲的角兒,就是當之無愧的超級明星。

梅蘭芳也是命好,八歲學戲,九歲拜師,十一歲就登臺出演《天仙配》,就像那個時代的“TFBOY”一樣,從小接受粉絲們愛的供養。20歲的時候,梅蘭芳就唱紅大上海的舞臺,被選爲伶界大王,奠定了民國頂級“明星”的地位。

他是民國的流量擔當,胡適狠命捧場

看梅蘭芳演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術圈裏的教授們也不能免俗。有人追星追的死去活來, 也有人保持着一貫的“毒舌”作風,隔空怒懟,如果放到現在,絕對上微博熱搜,篇篇十萬+。

01 沈從文覺得是一種羞辱

1930年,梅蘭芳到美國演出,大獲成功,美國人對於梅蘭芳戲劇中表現出的東方之美如癡如醉。

沈從文先生不滿了。他寫信給在美國的好友說道:“讓我們談談梅蘭芳吧。聽說張禹九(徐志摩的小舅子)同張仲述都幫了這旦角的忙,特意跑到紐約來做生意,覺得不拘這事如何得美國人快樂,這快樂在我們總是一種羞辱。‘東方趣味’有些事是對於民族人格不過問的,想不到這些有知識的人,還特意到紐約去介紹這趣味給美國人。你不要爲那事做什麼文章好一點,因爲這件事在國內較開明一點的年輕人,是一律加以反對,很對於這旦角藝術懷疑的。”

他是民國的流量擔當,胡適狠命捧場 第2張

沈從文因爲文憑的問題,在國內學術圈頗爲受氣,沒想到對明星也頗多非議。梅蘭芳到國外表演京劇藝術,在沈從文眼裏,這就是用西方人眼裏的“東方趣味”,迎合西方人的惡俗趣味,太掉價。

他覺得梅蘭芳扮演的“旦角”,男扮女裝,完全是在滿足西方人的獵奇心理。用這種所謂“東方趣味”迎合美國人對於東方文化的想象,就是在作踐自己。

02 鄭振鐸的惡評

沈從文的批評還算客氣,起碼是藏着掖着的冷嘲熱諷。

到了鄭振鐸這裏,畫風可就變了。

在1920 年至 1929 年間,只要是梅蘭芳到滬演出,《申報·自由談·劇談》中都要特闢“梅訊”專欄。“梅訊”採取了“起居注”的形式,對梅蘭芳的生活起居、臺前幕後作全程式的跟蹤報道,共發二百期,每期內容信息十幾至幾十條不等,總數逾千條。

這就等於在《申報》客戶端,給梅蘭芳開了“微博”,進行實時報道。

他是民國的流量擔當,胡適狠命捧場 第3張

鄭振鐸做主編的《文學週刊》看不順眼了。

他領銜在《文學週報》第八卷第三期推出了《梅蘭芳專號》批梅,收錄了鄭的《打倒男扮女裝的旦角——打倒旦角的代表人物梅蘭芳》《沒落中的皮黃劇》,以及其他人的批梅文章,共計十二篇,一起炮轟梅蘭芳。

它首先鄙視了各媒體對梅蘭芳的趨之若鶩。“對梅蘭芳剛從北平到上海,各日報、小報便天天加以捧場,有的做着‘起居注’式的‘梅訊’‘梅花譜’,有的寫了各種各樣的讚揚文字……知道本報的歷史的人,當然立刻便知道我們決不是什麼‘錦上添花’的人,便知道我們絕不會加入這個熱鬧場中去的。”

在《打倒旦角的代表人梅蘭芳》的文章中寫到,“我見到了他的一舉一動,我真要避面他視,代他惶恐而又代他着急,代他難堪,而又代他羞愧。我們的當中會有了這樣專以模仿女性爲生活的旦角存在着,那真是我們的奇恥大辱……”。他稱梅蘭芳爲“妖孽”、“變態人”,說梅“竟居然的成了中國的一個代表人物,在國際上的聲譽竟可與李鴻章、孫中山相比肩。這種奇恥大辱,我們將怎樣洗刷纔好呢?”

這已經上升到大知識分子搞人身攻擊的程度了。

爲何大文豪鄭振鐸爲何會如此“沒品”,對一個藝術家惡語相加?其實在這場罵戰中,梅蘭芳不過是充當了其批判中國傳統京劇的一個靶子罷了。鄭振鐸在《倒梅運動之先決問題》一文中說,“我們要打倒僞的藝術,必先打倒這般擁護僞藝術的傢伙——上海的文乞”。

可見他的真實目的並不在打倒梅蘭芳,而在於“打倒僞的藝術”。但打倒傳統戲曲竟要從打倒梅蘭芳開始,正從側面說明梅蘭芳社會上的影響力,一個時代的流量擔當。

03 毒舌魯迅豈能錯過

遇到這種流量巨大的演藝圈名人,深具自媒體達人潛力的魯迅先生又怎能錯過蹭熱點的機會?

據統計,僅《魯迅全集》中,對梅蘭芳的評論文字就有十七處之多,諷刺多集中在其表現形式上。此外,魯迅在晚年還專門寫過兩篇評論梅蘭芳的文章。

《論照相》一文中,魯迅毫不留情地對梅蘭芳扮演的黛玉進行身段、外貌上的攻擊,“我在先只讀過《紅樓夢》,沒有看見‘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時候,是萬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脣如此之厚的。我以爲她該是一副瘦削的癆病臉,現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個麻姑。”

《華蓋集續編.廈門通信》中,魯迅又對票友最愛的唱腔進行嘲諷,“前幾天的夜裏,忽然聽到梅蘭芳‘藝員’的歌聲,自然是留在留聲機裏的,像粗糙而純的針尖一般,刺得我耳膜很不舒服。於是我就想到我的雜感,大約也刺得佩服梅‘藝員’的正人君子們不大舒服罷,所以要我不再做……世上愛牡丹的或者是最多,但也有喜歡曼陀羅花或無名小草的。”

魯迅不愧是民國“第一毒舌”,諷刺起人來也是毫不留情。

04 尷尬的胡適粉兒們

學術圈有沒有梅蘭芳的真愛粉呢?

胡適先生要算一個。梅蘭芳在國內成名立腕後,很快就代表中國到國外進行演出,成爲“國際巨星”。1919年,梅蘭芳首次訪日,在東京和大阪演出13天;1924年爲支援東京帝國劇場的復興,併爲日本大地震災民募款,再次赴日演出。

他是民國的流量擔當,胡適狠命捧場 第4張

1930年,梅蘭芳應邀率團赴美,將中國京劇引入世界藝術之林。一位美國評論家看過梅蘭芳的表演後寫道“你忘記了一切,僅剩下他所繪製的一幅優美的圖畫,每個富有表情的姿勢都象(像)中國古畫那樣濃重而細膩,單單服裝和容貌看上去就十分美麗,充滿極其微妙的莊嚴和寧靜。”

梅蘭芳在美國演出的成功要感謝胡適。

從1929年秋開始,梅蘭芳爲了準備赴美演出,曾多次造訪胡適,專程向他討教有關赴美演出事宜。對於如何征服美國觀衆,他心裏沒底,請求胡適爲他選戲目,在內容旨趣、藝術風格上爲他做指導。

他是民國的流量擔當,胡適狠命捧場 第5張

據《胡適之晚年談話錄》記載:“當年梅蘭芳要到美國表演之前,他每晚很賣力氣的唱兩齣戲,招待我們幾個人去聽,給他選戲。那時一連看了好多夜。梅蘭芳卸裝之後,很謙虛,也很可愛。”

胡適幫助梅蘭芳籌劃趕赴美國演出的事情,把中國的京劇文化推向海外。

你以爲胡適1930年代才認識梅蘭芳?那可小看名人的朋友圈了。

《胡適日記》記載:“1928年12月16日,梅蘭芳來談,三年不見他,稍見老了。”

這話給人無數的想象空間。

胡適先生的粉絲不幹了,《中國晚報》上曾刊登過一位筆名爲“自在”的胡適粉絲來信。

他在信中先表達了自己的失望,“把我十多年來欽敬崇拜的心理,降到零點以下”,然後奉勸胡適專心學術,“《中國哲學史大綱》還未寫完,你又何必花有用的光陰,去做那些無聊事體。”最後希望偶像迷途知返,“適之先生,願你不要這樣腐化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