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教九流,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本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按照等級的不同來審視規範道德行爲,化解單一的道德規範引發的潛在社會矛盾,此詞本無褒貶。而在古代白話小說中,往往含有貶義。

三教

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 儒 、釋、道三教,就是儒教、佛教、道教。

1、儒教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儒教不等於儒學)。以“仁”爲最高信仰,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爲終極目標。後爲和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跟印度佛教、中國道教並稱爲三教。“儒教是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宗教”,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者。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儒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北方的遼、金、元,西夏及清,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爲國教,孔子爲教主(這是孔子生前沒有料到的,正如老子被道教奉爲教主沒有被老子料到一樣)。……儒教利用政教結合的優勢得以成爲國教,儒教的神權與皇權融爲一體,不可分割。”

2、佛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於東漢時由印度傳入我國。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第2張

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印度人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入寂滅、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3、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爲最高信仰。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家,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第3張

道教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從戰國時代即爲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爲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纔有教團產生,奉老子爲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唐代尊封老子,爲了美化唐皇室,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道教以,以神仙信仰爲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爲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與道合一爲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

三教指的是儒釋道,那麼九流又指的是什麼呢?

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漢書·藝文志》。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爲九流十家。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是爲九流。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小說家閒事娛樂,在古時只有“不學無術”,不具有功名家業,不耕不織的人,纔會鑽研。以此爲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於阿諛奉承。而古代極爲缺乏物質資源,小說家無法服務於社會,故而被認爲“不入流”。之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爲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說家,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爲首。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受到重創。而後 漢武帝爲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第4張

儒家着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爲一種學說,儒家作爲一個階層,儒教作爲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道家以“道”爲核心,認爲大道無爲、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爲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爲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

東漢末年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爲理論根據,承襲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3、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禽滑釐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爲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爲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第5張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因爲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近年來經過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學說中的一些有益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4、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商鞅、韓非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爲重視的一派,主張以法治國,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爲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成爲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重視法律,反對儒家的禮,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件的所有權。興功懼暴,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爲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集法家大乘,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爲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第6張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羣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5、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爲“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影響。古代大家與近代學者都認爲陰陽家源於道家,屬於道家支派,近代出土竹簡《三十時》等證實早期陰陽家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家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陰陽家思想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

6、名家

代表人物:公孫龍、惠施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責實爲學說的流派,提倡“正名實”,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戰國期間,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

名家注重辯論“名”與“實”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邏輯學。名家與各家不同之處,正是在於正名實的方法。他們主要是以邏輯原理來分析事物,而辯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哲學問題。名家之所以被稱爲“名家”,就是因爲他們同樣是在“思以其道易天下”的過程中,爲了播其聲,揚其道,釋其理,最先圍繞“刑名”問題,以研究刑法概念著稱;以後逐漸從“刑名”研究,申延到“形名”研究、“名實”研究。圍繞“名”和“實”的關係問題,展開論辯並提出自己的見解。但由於他們的研究方法奇特,按漢代司馬談所言,是“控名指實”,“參伍不失”,因此,雖然名家擅長論辯,但其論辯又流於“苛察繳繞”,疙疙瘩瘩,詭譎奇異,在中國五千年來的學術沿傳裏,一直被冠上一個詭辯的惡名。

7、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的特點是“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家雖是以道爲本集合衆說,兼收幷蓄,然而通過採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所以也可稱爲一家。

嚴格說來,雜家並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所以他也並不自命爲雜家的流派。自從《漢書.藝文志》第一次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之後,這個學派才正式被定名。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爲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採衆議,成爲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幷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8、農家

代表人物:許行

農家,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爲兩派:一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農家列爲九流之一,並稱: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爲之,以爲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農家的特點,尊神農氏。

三教九流的起源於什麼地方 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第7張

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可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

9、縱橫家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

縱橫,或合衆弱以攻一強,此爲縱;或事一強以攻諸弱,此爲橫。前者主要以連爲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聯合團結,是爲陽謀多陰謀少;後者主要以破爲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製造裂痕,是爲陰謀多而陽謀少。此爲戰略思想,是行辯術成大事的基礎。若此不查則必遊說而不成。對縱橫謀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辯辭,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

縱橫家崇尚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的技巧,他們注重揣摩遊說對象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段,或拉攏或分化,事無定主,說無定辭,一切從現實的政治要求出發。縱橫家在戰國時期的社會舞臺上非常活躍,其思想和活動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局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要對現實有最明確的認識,確定連橫的對象,然後知其諸侯爲人而定說辭,及遊說之法,或抑或揚,或抑揚相合,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諸法只要對症必事事有其妙。

其次在遊說過程中,當先觀其反應,見機行事,察其對己之關係,是同是非,若同則繼續,若非則當補遺誤,而後以飛箝之術或以利誘,或以害說,探其實情,此爲遊說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後再以揣摩之術深察其內心,看其同異,而後快速正確以權謀之術決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