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齊國怎麼強大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齊國怎麼強大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朝,在齊魯大地上有一個大諸侯國齊國,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他的強大在整個周朝,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毫無疑義。雨絲今天在看《孫武》的時候,有點明白爲啥齊國如此強大,今天就和大夥分享下雨絲的心得。

齊國開國之君是周朝的開國功臣呂尚(封神榜裏的姜子牙),一個被中國人傳頌千年,神一樣的人物,雖然呂尚爲西周的建立建了不朽的功績,但是他的封地卻很一般,在當時的齊地,經濟落後,人口稀少,而他的東邊還有親近商朝的東夷(山東半島居然有東夷,難以想象)。

呂尚一到齊國就做了三件事,我覺得正是這三件事造就了以後齊國的強大。

齊國怎麼強大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一、在處理當地民俗民風和周朝禮俗的問題上,呂公採用在尊重本地人習俗的同時,適當輔以周朝禮法進行約束的政策。齊國所在的封地相對較偏僻,本地居民受正統的禮俗影響較少,同時,因爲生存環境較差,所以很多禮法其實並不適合齊國。爲了達到即讓齊民很快受到教化的效果,呂公簡化了周禮,使之能夠適應本地人的習俗,當地人能夠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序上約束本地人的一些陋習。

在處理商朝遺民和跟商朝親近的其它民族問題上,如果他們安於周朝的統治,則一視同仁,如果反抗,呂公則毫不手軟,據史書記載,當時的東夷族分支萊夷族因爲不滿齊國的統治,起兵反抗,呂公在聽到消息的當天就派兵去平息,並且很快就有了效果。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很快齊國就穩定下來了。

二、同樣是因爲偏僻,齊國的經濟並不好,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呂公遍訪齊國各地,終於發現了齊國的優勢。齊國因爲鄰海,所以產鹽多,漁業也發達。不過有一個問題,雖然齊國的鹽多,魚多,但在當時齊國的條件下,這些東西卻賣不出去。呂公爲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到達封國以後,顧不上休息,就帶着周王分給他的軍隊開始修路,同時,他還鼓勵齊人經商,經過幾年的奮鬥,齊國到其它諸侯國的路通了,齊國的商人遊走在各諸侯國之間,齊國的鹽和魚源源不斷地運送到西周的各處,齊國也因此成爲經濟上的強國。

三、這一點可能最重要,呂公和呂公的追隨者並不是齊國人,他們都是外來者。而在齊國本地並沒有多少出身貴族的人,這事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在於沒有這些貴族,不能從上層社會得到幫助,像齊國的鄰國魯國,因爲是周王室的宗室,而魯公的父親周公在當時更是西周的執政,所以只要魯國有什麼需求,周王室基本會滿足他,而齊國則什麼都只能自己幹。

好處就是既然沒有貴族,呂公就只能從平民中選擇能人,在一點程度上使得齊國“舉賢而尚功”,用人不看出身(其實也沒多少有好出身的人),只rh看能力。因爲用人不看出身,所以齊國選人的範圍比其它國家大得多,齊國因而一直人才鼎盛,同時因爲沒有出身的限制,只要你有本事就能當官,打通了上升的通道,所以齊國人也比較好學上進。

呂公在齊國的這些政策,給齊國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齊國的經濟慢慢變好,社會風氣則像個大熔爐,具體來說,就是齊國人大氣(現在山東人也豪爽),喜歡討論,容易接受社會的變化,更喜歡新的東西,崇尚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

齊國怎麼強大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同時,齊國的那些當政者,因爲他們大部分來自於平民,所以他們的政策都比較適應當地的民風民俗,講究實效,不太注重形式,也不急功近利。所以齊國人推崇實用之術,特別是在學術方面,幾乎所有的學術都跟實用有關,這種習慣一直影響到後代,直至現在。

像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百科全書《考工記》,《考工記》作爲一本齊國官府大力推薦的工具書,記錄了當時齊國六大類幾十個工種的相關知識,甚至於對一些合金屬含量都有記載。它裏面最重要的是對於農業的指導,雨絲認爲,這些東西比那些四書五經還重要,可惜的是後面我們沒能在這方面優化發展。

正因爲齊國的兼容包蓄,所以齊國出了很多的名人,像管仲、晏嬰,孫武等,而這些名人的思想也跟齊國一樣,實用性至上,兼容了各家的思想。

當然齊國強大除了上面的原因外,最重要的還是因爲他的軍事能力,呂公本人自不必說,作爲西周的軍師以及周武王的尚父,爲西周的建立立了無數的功,史書上記載就雨絲看到的有三次,第一次是他幫助周文王平定了西周周邊的民族,穩定了西周的邊境,從而可以放心對商用兵。

第二次是,周武王出兵攻打商朝時,武王的坐騎被雷嚇死,周武王以及其他周朝的官員認爲,這是不吉,不應該再出兵,但呂公力排衆議,用商朝弄得民不聊生,武王應該解民生於水火爲由,勸說武王。

齊國怎麼強大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第三次是周國的兵到半路時,周兵的船壞了,衆人又認爲這是不吉,剛出師就不利。呂公則對武王說他要爲父報仇,哪能因爲一點點小的挫折就放棄,登岸後他又下令衆人把船毀壞,置之死地而後生。

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實行寓兵於農的制度,從而使得齊國全民皆兵,齊國的軍事能力變得更強。據《左傳》裏記載,齊國對外作戰的國家有三十多個,幾乎打遍了周朝所有的諸侯國,連晉、楚、秦這幾個強國也不例外。《孫武》的作者說齊國是惟一一個從西周初到戰國晚期,都能夠影響天下局勢的大國。

其實齊國的這些政策,不只是使得齊國強大,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強大的大一統王朝,無一不是受他的影響,像秦後的漢,雖然表面上獨尊儒術,但其實是兼容法家、道家、儒家,典型的代表就是中興之主漢宣帝。

而封建社會中興的唐朝,則把兼容包蓄髮展到了極致,在當時的長安,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異族的身影,唐初期、中期很多名將和名人都是少數民族,李世民更被少數民族稱爲天可汗。不過可惜的是,雖然在用人方面,歷代的皇朝在一定程序上都不計出身(科舉制度),但在學術方面,卻太推崇儒術,特別宋明理學,嚴重影響了中華民族在科學方面的成就,因爲除了儒學,其它學術都是下品。

最後總結一下,齊國之所以強大的原因是在強大的軍事實力保證之下,因地制宜,任人唯賢。說出來也就一句話的事,不過做起來就不一定,中華歷史幾千年,真正做到的皇帝還真不多,能做到一部分的都是明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