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幫魏國、楚國走向強大的吳起,在朝堂卻屢遭挫折的原因是什麼?

幫魏國、楚國走向強大的吳起,在朝堂卻屢遭挫折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起文武全才,幫魏國、楚國走向強大,爲何在朝堂卻屢遭挫折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戰國那麼多人物,幾乎沒有一個像吳起一樣的全才,即是政治家(出任西河太守,治理地方),又是將軍(創建魏武卒),還是改革家(楚悼王十年改革)。在楚悼王時期改革十年,雖然最後自己和商鞅一樣死了,新法也被廢除了,但楚國的強盛吳起出了很大一部分力。唯一步卒全奷騎兵的戰績就是吳起乾的,可惜他在魏囯,而魏囯是有名的人才輸送基地,吳起也難免被逐命運。吳起是一個能力超強的人,如果不是因爲改革觸動了利益階層的蛋糕,得罪了腐朽的統治階層,如果不是因爲吳起心直口快的性格,他確實能夠改變歷史。

幫魏國、楚國走向強大的吳起,在朝堂卻屢遭挫折的原因是什麼?

純以軍事而言,吳子的評價比孫子更高一些。孫子兵法談的更多的是戰略謀略,在其他的領域也有極大的實用性。吳子起教人練兵,孫子教人變着法的求勝求生存,兩書的目的不同。個人也認爲,以書而言,孫子兵法的成就更大一些;但是,這並不表示孫子的用兵本事強於吳起。“提五萬之衆而天下莫敢當着者,吳子是個也,”這便是對吳起軍事才能到的最佳評價。

吳起著書的目的只在於練兵。而且,他是變法期間突然被殺的,算是壯年。事發突然,自己的思想其實並沒有被凝練提純,他的儒家法家思想可以說更是什麼著作都沒有。後人都是根據他的政令事蹟去思考觀察他。而孫武不一樣,一戰成名,也僅僅一戰。此後數十年,思想著作被高度凝練,作品成就高些很正常。

幫魏國、楚國走向強大的吳起,在朝堂卻屢遭挫折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吳起奔楚以後,魏國貴族爲了節省開支,實行了魏武卒世襲制,避免重新選拔需要重新賜予土地財富,二代三代魏武卒沒有嚴格的選拔,只有最初的訓練和紀律,雖然也是精銳,但沒有同樣的身體條件,戰力已經遠不如初代魏武卒。再說了,刀再利,還得看握在誰的手裏,吳起奔楚之後,統帥楚軍就擊敗過魏武卒,那可還是魏武卒的巔峯時,所以說有吳起這樣的無敵統帥統領的魏武卒纔是天下無敵的軍隊。

一支強悍的軍隊,沒有國力的支撐是不可能的,僅有國力的支撐也不行,沒合格的將領也是虛的,龐涓雖然還不錯,但是與魏武卒格格不入。吳起訓練魏武卒與之同吃同睡同作戰真正的上下一心,龐涓虛榮,無法融入魏武卒之中,無法真正瞭解魏武卒,所以,一有損耗,無法補入,即使強行補充也是徒有其形而無其魂,後來龐涓掛了魏國又苟且偷安了,魏武卒當然就煙消雲散了。所謂強國,君臣一心,將士一心,各方面都是積極向上的。成也吳起,敗也吳起,魏武卒離開了吳起,離開魏國國力的支持,治軍不嚴了,戰鬥力下降註定失敗。

幫魏國、楚國走向強大的吳起,在朝堂卻屢遭挫折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吳起智商爆表、軍政全通,但性格剛烈、言語直率、鋒芒逼人、手腕太硬,個人性格缺點比較明顯,在政治舞臺上始終不夠圓滑、老道、隱忍、機智,有時候說起話來簡直跟個孩子一樣過於直白,這也是他在魏國爭相失敗的根本原因。田文一席話說得他啞口無言,可見吳起也意識到自己跟成熟的政客比起來確實還差些火候。

他在魏國苦苦經營數十年,功蓋天下、名震四方,無人能及,然而到頭來卻沒有自己的幕僚團隊、沒有自己的政治隊伍,也沒有一個可靠的政治盟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他跟年輕的魏武侯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新君繼位,本來就對他這種功高震主的老大臣有所忌憚,但他說話還是那麼直白,甚至有一種長輩教導晚輩的味道,沒有將自己的位置擺好,結果可想而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