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國強大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商鞅變法外還有什麼原因?

秦國強大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商鞅變法外還有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秦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戰國時期秦國的崛起,直到最後統一全國,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引起這一切的,都要從商鞅變法說起。是商鞅變法的成功,將秦國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有了實力纔會與其他強大的六國爭奪天下。但商鞅變法固然很重要,卻並不是秦國崛起唯一依靠的力量,那真正讓秦國發展起來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在商鞅變法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呢?

1、爲什麼只有商鞅變法能成功

提到商鞅,第一個念頭就是法家,提到商鞅變法,想到的也是法家強兵,秦國之所以能以區區關中之地,統一六國,依仗的正是法家強兵帶來的好處。

但這個問題如果往更深處思考,問題就來了,爲什麼同爲法家,申不害變法卻沒有取得成功?或者說,沒有像秦國那麼成功,畢竟韓國最終還是滅亡了。

秦國強大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商鞅變法外還有什麼原因?

如果把韓國失敗原因歸於申不害早死,其主張沒有被繼承,但商鞅活的也不長;如果把責任歸於韓國君主笨,那就更說不通了,因爲商鞅後期幾乎成了秦國公敵,處死他的可是秦惠文王,恨得那是咬牙切齒,屍體都被車裂,申不害則是無疾而終,終身榮寵有加,不管從那個角度看,申不害變法更有理由繼承下來,而不是商鞅。

就不說申不害,甚至後世提到法家代表,更受推崇的也是韓非子,但爲什麼只有商鞅獲得了成功,而且是空前成功,即使在他死後,他實施的那些措施,仍然被他的敵人(秦惠文王等),毫無保留的繼承了。

恨他入骨的秦惠文王,非但沒有廢除他的遺政,反而完整保留下來,這實在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原因當然不是秦惠文王賢明,他要真賢明,當初就不該殺商鞅。

2、法家和儒家的區別

法家和儒家的區別是什麼?或者說法家最大特點是什麼?尊法?嚴刑酷法?錯,這些只是外在形式,儒家一樣可以定法律制度啊。董仲舒建議漢武帝“獨尊儒術”,可漢武帝那是出了名嚴酷,漢代酷吏,一多半都出在他治下,甚至說,漢唐元明清,哪個不是儒家思想?但那個又沒有法律制度?哪朝哪代又少得了酷吏?爲了統治,鎮壓底層人民,他們從不手軟,就算是那幾個以仁著稱的皇帝,每年死於刑罰的人數,也是一把一把,數都數不清。

法家和儒家最大的區別,或者是春秋戰國時期,它倆最大的區別,是君主集權。儒家並不排斥分封制,認爲只要實施仁政,君主只要有仁德,天下就能大治;而法家則認爲,如果想要國家強大,君主必須把所有資源調動起來,統一掌握在手裏,才能實現更有效配置。

君主集權,獨裁同時也使得行政命令更高效,所以戰國時期的法家們,變法都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李悝,再比如吳起,甚至包括上面的申不害。

但君主集權制只是實現了資源最優化配置,遇到個糊塗君主,倒黴皇帝,在他手裏就不見得是好是壞,如果君主集權代表了最先進制度的話,那之後歷朝歷代就不會滅亡了,因爲它們都忠實奉行了君主集權。

所以君主集權仍然只是表面,法家變法的成敗,在於土地私有制。

秦國強大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商鞅變法外還有什麼原因? 第2張

3、中央集權的形成

打破井田制,開創土地私有先河的是李悝,他在魏國變法,令魏國一躍而成爲戰國初期最強,堂堂魏武卒之功,始於李悝,而魏武卒之戰力,來自土地私有。

周朝雖然是分封制,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奴隸社會,因爲其國家基礎,建立在井田制上。井田制,就是將土地劃成井字狀,交給農奴耕種,雖然井田也有公田和私田之說,但那只是責任劃分,公田大家一起種,私田歸某人單獨負責。土地所有權只有一個主人,那就是周天子。

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詩形象的描述了周朝生產關係,所有土地都是天子的,其他人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

沒有土地的農民,被強迫耕種土地,這是農奴。爲什麼儒家思想在戰國行不通,處處受挫,根子就在這裏,因爲儒家支持井田制,儒家的所謂變法,都是在在原有社會體制上的一種改良,而非變革。奴隸還是奴隸,貴族仍是貴族,貴族老爺們只要心腸好點,對奴隸好點,天下就太平了。

這怎麼可能,所以代表着更先進文化的法家,自初登歷史舞臺,就呈現出碾壓之勢,無論對儒家,還是其它什麼家。

奴隸有許多形式,並非農奴一種,而且不僅奴隸社會有奴隸,封建社會照樣存在奴隸。比如太監、奴婢,都是奴隸身份,因爲他們人身自由受限,工作性質也屬強迫,不是你今天想幹就幹,明天不想幹就可以走。

農奴和農民的區別在哪?不在於是否有土地,一樣有失去土地的農民,依靠打工爲生,但他們仍然是農民而非農奴。關鍵在於契約,農民跟地主簽訂契約,按照約定內容付出勞動獲得報酬,契約關係純屬自願。同樣,這也是地主和奴隸主的區別。

秦國強大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商鞅變法外還有什麼原因? 第3張

順便說一句,秦漢時期,上門女婿也就是贅婿,其實是帶有奴隸性質的身份。

奴隸特徵之一是可以買賣,漢書嚴助傳:“間者,數年歲比不登,民待賣爵贅子取接衣食。”注曰:“淮南俗賣子與人作奴婢,名日贅子,三年不能贖,遂爲奴婢。”

贅婿不僅沒有人身自由,也是官府服役戍邊對象。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爲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所以上門女婿沒那麼好當,還是老老實實依靠雙手勤勞致富吧。

李悝最早意識到井田制弊端,這種以王土爲名的公有制,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土地是君主的,農民被強迫勞動,當然不情願,所以李悝認爲,解放農民勞動力,是當務之急。

漢書:“李悝爲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治田勤謹則畝益三鬥,不勤,則損亦如之。”農民如果治田勤謹,每畝能多收三鬥,反則少收三鬥,裏外裏合起來就是六鬥。而如何調動農民積極性,以盡地力呢?方法就是把土地分配給農民,歸其私有。

李悝是真正意義上的實施土地私有第一人(雖然魯宣公更早提出了賦稅制,但並未明確允許土地私有),土地歸自己了,並不是給奴隸主打工,農民立刻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相信經歷過“承包責任制”的,都能輕鬆理解)。

吳起和申不害之所以變法失敗,原因就在這裏,他們只學到了皮毛,沒有着手土地改革,所以楚國也好,韓國也好,變法轟轟烈烈,但主導人一死,立刻煙消雲散,重複舊觀。

但李悝的變法也不徹底,因爲他只規定了土地私有,並不允許土地買賣,這一點直到商鞅變法才被打破。

秦國強大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商鞅變法外還有什麼原因? 第4張

4、商鞅變法成功的根源

允許土地買賣的意義在於,出現了新的階層,地主階層,也從而出現了封建社會。李悝在奴隸制邁向封建制的道路上,打開了一條門縫,而商鞅徹底把這扇門推開了。

很多人以爲封建制就是“分封建制”,國王把土地分給諸侯,就是封建社會。其實不然,社會形態取決於生產關係,就好比周朝,周天子只擁有很小的直轄範圍,其餘都是諸侯國,但周朝主體依然是奴隸社會;再比如17世紀的歐洲,大公國比比皆是,但它卻是明顯的資本主義初期。

周朝制度核心是王土和農奴,沒有地主階層,更不可能有農民。馬克思說:“封建社會是以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爲經濟基礎的社會形態。”

在工業文明出現之前,決定社會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只有土地,奴隸制限制了土地流動,不允許土地買賣,也就限制了底層上升通道,導致階層固化。一個人只要出身不好,生下來不是貴族,那麼你永遠也無法成爲貴族,不管你有多努力,多勤奮,哪怕你賺到再多錢也沒有用,因爲無法買來土地和身份。

沒有土地就意味着你只能依附別人生存,而允許土地買賣,則意味着對所有人打開了階層通道。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努力,賺到更多的錢,從而買到更多的土地,土地不僅僅是財富,更是身份和權力。

有了土地,就可以把土地租給別人種,成爲食利階層,這也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土地觀念之來源,因爲我們有數千年曆史,財富地位都是由土地多寡決定的。

經過李悝的奠基,最終由商鞅給了奴隸制度致命一擊,商鞅雖然效法李悝,但卻在變革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更徹底。商鞅的所謂法制,其實只有兩個核心:一,確保貴族等舊勢力,不阻擾地主階層誕生;二,確保地主階層,獲利後反哺秦國。

隨着新法實施,新興地主階級很快成爲了秦國中堅力量,雖然商鞅本人得罪貴族被處死,但誰也無力撼動已經形成的新社會體制,地主階級自此登上了歷史舞臺,活躍了數千年。

秦國相較六國而言,代表着更先進的文明體制,它之所以能征服六國,不在兵多糧足,也不在白起王翦,這只是先進文明淘汰落後文明的歷史客觀規律。如果沒有商鞅,秦國不會生產出那麼多糧食,沒有白起王翦,秦國一樣會冒出張起李翦。

商鞅變法,將秦國帶入了封建社會,這纔是秦國崛起的最大祕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