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魯桓公看不起此人,引發了一場國難

魯桓公看不起此人,引發了一場國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魯桓公姬允在位執政的第六年,戎人大舉進犯齊國,以齊國之強,也感到應對吃力。所以齊國的國君齊祿甫廣撒求援信,請求附近的諸侯馳援。鄭國首先響應。鄭國國君鄭寤生派出自己能幹的兒子鄭忽率領鄭軍救援齊國。本年六月,鄭忽大敗戎人,俘獲戎人大良、少良兩位統帥,擊敗戎人甲士三百餘人,獻俘於齊。當時,各國前來支援的軍隊都駐紮在齊國。按照一般的習慣,齊國要向這些軍隊供應牛羊米糧這些東西,可是齊國當時太忙了,裏裏外外都是事情,所以齊國就請求魯國出面,來負責安排發放物資給各國的順序。

魯桓公看不起此人,引發了一場國難

爲什麼請魯國出面呢,因爲魯國是齊國的婚姻之國,兩國關係親密。結果魯國就把鄭國排在了後面。之前,薛侯滕候朝見魯國的時候,魯國當時把滕侯排在了前面,是因爲滕國是魯國的同姓國,都姓姬。鄭國也是魯國的同姓國,但問題在於這次是魯國代替齊國來排這個順序,而齊國是姓姜的。所以,同姓國這個待遇沒辦法給鄭國。魯國把鄭國排在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是魯國按照資歷來排行。鄭國是所有諸侯國裏面的新興國家,到現在國君才歷任三屆,相對於其他隨隨便便拉出來一個都有十幾任國君的國家,算是新起的國家。

可是這一下,就惹怒了鄭忽。鄭忽覺得,“這羣老資格的國家又怎樣,你們的國君只不過是尸位素餐,不過是擺在那兒讓人供奉的,打仗還不是靠我們鄭國,還不是靠我鄭忽。你們出過什麼功勞,你們用自己的老資格抹殺我的戰功,我不服。”鄭忽由此對魯國非常憤怒,這種情緒在幾年之後引發了魯國的一場災難。

魯桓公看不起此人,引發了一場國難 第2張

我們再說鄭忽這次跑來齊國大勝戎人,齊祿甫都是看在眼裏的。所以齊祿甫就向鄭忽提出了結親的請求。這不是齊祿甫第一次提這樣的要求了。魯允和齊祿甫的女兒結親之前,齊祿甫就有心將女兒嫁給這位鄭忽。一方面,是因爲鄭忽英勇善戰是個人才,另外一方面鄭忽是鄭國的法定繼承人,對於齊祿甫來說,如果能夠和鄭忽結親,一方面保持了齊鄭之間的關係,另外一方面可以對鄭國的下一代施加一定的影響力,何樂而不爲呢。

魯桓公看不起此人,引發了一場國難 第3張

可是,鄭忽拒絕了。有人問鄭忽:“你和齊國之間結親不是挺好嗎?你有齊祿甫作爲你的老丈人,有齊國作爲靠山,將來你繼承了鄭國的國君寶座,那不是穩如泰山嗎?”鄭忽說:“人各有耦,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他自己適合的配偶。齊國雖然大,但他不是我的親家。詩經有言:自求多福。我將來怎麼樣,取決於我自己,而不取決於是不是有齊國這個大靠山。所以齊國就算大國又如何呢,又與我何干呢。”由此可以看出,鄭忽真是好男兒。《春秋》借君子之口稱讚鄭忽,說他是善自爲謀。意思是說他這個人有自己的想法,能夠保持自己的原則。

這次齊祿甫再一次提出要跟鄭忽結親,當然他之前的女兒已經嫁給魯允了,他還有其他的女兒可以出嫁。可是鄭忽依然拒絕了。鄭忽說:“當年齊國沒發生什麼事兒的時候,齊祿甫提這樣的要求,我還不敢答應,現在,國君的命令是要求我來救援齊國,可是我回國的時候帶着媳婦回去了,這不就成了鄭國勞師動衆就爲了給我娶親嗎?國人會怎麼看?所以這件事我還是不能答應。”所以我們說,鄭忽這個人有立場,有想法,有原則,但是太驕傲。所以雖然一個如此英勇善戰的大好男兒,最後沒有好下場。當然這是後話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