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三國中有一句名言叫“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就是諸葛亮、龐統這兩個人,只要得一個人就可以得天下。而三國中,劉備將兩個人都攬入自己手中,按道理劉備應該一統三國纔對,但爲何只只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偏安一隅。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臥龍鳳雛,當真實至名歸?

首先,諸葛亮,龐統,二人同爲司馬徽之徒弟,作爲他們的老師,看着弟子胸懷錦繡,卻不遇明主,心中那個急啊。所以司馬徽(水鏡先生)在和劉備交談之時,說出了那句我們熟知的: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事實上伏龍、鳳雛真的就是在謀略上無人能敵嗎?不盡然,諸葛亮自己都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第2張

龐統早逝,諸葛分身乏術

其次,鳳雛早死,原本孔明的「天下三分計」是要劉備制霸荊益兩州的,縱然孔明有經國之才,也不可能同時處理荊兩州的政事,所以纔要士元幫助劉備去攻下益州,並代爲管理益州的政事。可是士元在落鳳坡中伏身亡,而這樣,孔明也只有連原本士元那份工作也扛了下來,那又怎麼會有足夠的精力去北伐中原呢?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第3張

成也荊州敗也荊州

關羽失荊州,其實關羽是孔明的「天下三分之計」的大功臣,也是「天下三分之計」的最大破壞者,孔明在隆中對中說過,要結好東吳,那麼「天下三分之計」纔能有所保障,而且在孔明入蜀時,也再三叮囑關羽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可是關羽卻沒有遵守,不但拒絕了孫權的提親,而且在攻打樊城時又過分自信,把大部份部隊都調到前線,使荊州防備有所欠缺,而呂蒙、陸遜纔有機會霸佔荊州。蜀漢失去了荊州,不但失去了廣大的資源生產地,而且也失去了分散曹魏兵力的根據地。

同時劉備本身也有問題,在有機會統領荊州時,他只顧自己的仁義,不去承繼劉表的荊州,令東吳有藉口也要了荊州的一部份,間接造成關羽悲慘的下場。再者,關羽陣亡後,又犯上同一的錯誤,只顧自己的個人感情,毅然向東吳的報復,如果不報復的話,那麼不會發生火燒連營的故事,蜀漢也不會丟了張飛、黃忠、黃權等等的良將。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第4張

其實,無論文武,劉備在整體上從沒勝過曹操,劉備和諸葛亮都忽略了對後代和後備力量的培養,一兩次的失敗就殺了劉封和馬謖,劉備爲關羽報仇乃義氣之舉,感情用事本來就是大忌。諸葛亮分兵以攻待守是徒勞之舉,缺少戰略眼光,第一謀士的美名,其實也露出很多破綻,司馬懿的低調,穩妥最終笑到最後。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第5張

這就像網易全自由三國策略手遊《率土之濱》中一樣,當一個勢力出現了斷層,只有謀士,沒有執行,光有高戰沒有拆遷,州戰的時候只能打退敵人卻不能連根拔起,打城時即使擊敗守軍城池也沒法佔領;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第6張

有些大盟因意氣用事,執意帶領全盟去跨洲遠征,最終被另一同盟前後夾擊,失敗而歸;在此期間,其他盟提前進入司隸聯合起來呈合圍之勢將洛陽圍起,一舉拿下洛陽,統一三國!

既然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麼爲什麼劉備兩個都有卻最終沒奪得天下 第7張

古語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是關係到人民生死,國家存亡的大事,必須加以慎重的研究和考察,一味的只想着打架從而草率的開戰,便已經輸了三分,那麼離失敗就不遠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