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應國是怎麼建立的?由來又是怎樣的

應國是怎麼建立的?由來又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應國是周武王兒子的封國,夏商時期,在今山西朔州應縣一帶有古應國,後來古應國的子民遷至今河南平頂山地區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應叔被封爲應侯,因封地屬應國故地,國名仍爲應yīng國【西周初期應叔立國~東周早期滅國;歷350餘年歷史】。《左傳·二十四年》曰:“於、晉、應、韓,武之穆也”。有記應國爲武王弟所封,可能是武王弟先爲應監,成、康時改封其子爲應候。應國故城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西郊薛莊鄉原滍陽鎮。應國城址1964已沒入白龜山水庫西北隅。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平頂山薛莊鄉北滍村一帶,發現了周代應國墓地,包括數十座貴族青銅器墓,出土大批珍貴文物。應國原爲商代方國,古文獻及甲骨卜辭有關於商王步於應,應侯朝商等記載。滅商之後,周公改封武王之子於應。應侯在兩週有較顯赫的地位。伍仕謙認爲,西周早期應先是監國,故有應監、應公之稱。而後才成爲諸侯。《逸周書·王會解》載,周初,成周洛邑建成後,應侯曾參加了“成周之會”,位列曹叔、伯舅之前。西周晚期尚有應侯簋等應國相關青銅器,可證應國其時尚存。學者們根據應國地近申、曾及漢陽諸姬,而“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推測應國大概在楚武王或楚文王時亡於楚國。

應國是怎麼建立的?由來又是怎樣的

周武王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應國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爲應侯,子孫以封國爲姓,遂爲應氏。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間,西周武王姬發封四子姬達(出自雍妃)爲應候,爾後立國爲應國(今河南省寶丰以東、魯山東南及平頂山市區、葉縣、郟縣、襄城一帶),並以鷹爲族徽,子孫以國爲姓。姬達更名爲應叔,字儒林,號仁壽諱韓,即應氏太始祖。應叔等先祖們在應國曆經350餘年的治國安邦,創造了西周時期應國的輝煌歷史,爲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應姓自周朝誕生後,歷時三千多年,以鷹的性格,鷹的意志傳延給子孫後代。不忘祖訓,品德立身,勤儉持家,艱苦創業。人才輩出,名人耀眼。事實上,歷史上的古應國國都和滍陽鎮原政府所在地是一個地方,1964年因白龜山水庫建成使用,原滍陽鎮政府才搬遷到新華區薛莊村。

追憶

應國,國名,侯爵。應龍,古代生翼的龍: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應龍指遠古時期的氏族部落和神祕古國——應龍氏和應國。偉大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對應龍如何幫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劃出一條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夏商時期,在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一帶的古應國子民遷至河南平頂山地區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應叔被受封應侯,因爲封地位於應國故地,所以,國名仍爲應國【西周初期應叔立國~東周早期滅國;歷350餘年歷史】。周初到春秋之時的應國,在周王朝所轄諸侯國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且具有一定的“監國”職能,因此,應國在周王朝建立之初,充當了開疆拓土,平叛伐逆的重要角色,也得到了周王朝的不斷嘉獎,以致有詩經上所記周王“媚茲一人,應侯順德”的讚譽。但是,隨着周王朝的沒落和連年征討,應國終於國力衰竭,又加上北有晉,西有秦,東北有齊,東南有吳,可謂列強四起。更處險境的是,被稱爲荊蠻的楚國在南方逐漸強盛起來,敢於“問鼎”於周王朝,自封爲王,以方城爲城,以漢水爲池,屢屢入侵江淮小國。可以說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吞併了江淮諸國,如史籍所說“拓地千里,封畛於汝,江漢諸姬,楚盡有之”。應國也是在這一時期,在強楚狂風暴雨般的進攻下,連史官都來不及記載,就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裏。

應國是怎麼建立的?由來又是怎樣的 第2張

應龍風雲

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爲角龍,千年爲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爲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爲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應國是怎麼建立的?由來又是怎樣的 第3張

應龍最早出現是在先前的黃帝時期,《山海經》和《史記》就有記載。大意是以黃帝爲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爲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爭,雙方都使用各種神奇的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長呼風喚雨之靈物,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大雨飄向黃帝這邊。黃帝處於弱勢,就請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一舉殲滅蚩尤部落。應龍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殺了蚩尤和夸父。由於戰爭消耗能量過大,再也無力振翅飛回歸天庭,就悄然來到南方蟄居在山澤裏。龍屬水性,所句之地,雲氣水分自然而然會聚起來,這就是南方多雨的緣故。許多年後,應龍復出,助天禹譚水脈,開江河,成爲治水功臣之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