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明人爲什麼要以命抵抗剃髮令?真相是什麼

明人爲什麼要以命抵抗剃髮令?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也是清世祖順治元年,清兵入關。

換在其他年代,可能這只是一次正常的朝代更替而已。但,清兵入關時,也順帶着頒發了“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他們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明人爲什麼要以命抵抗剃髮令?真相是什麼

自然,這樣的高壓政策也迎來了慘烈的抗爭。其中有一場著名的戰役,名爲“江陰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陰人民爲抵制剃髮令,在江陰典史閻應元和陳明遇、馮厚敦等人領導下進行的反清鬥爭。因爲前後長達81天之久,故被稱爲“江陰八十一日”。

關於這場戰役,還有非常壯烈的兩聯話: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清兵率領24萬大軍攻城,損失了3個王爺,18個將領,以及士兵75000餘人!而江陰方面,守城81日,全城殉國。城內死者97000餘人,城中僅53人躲在寺觀塔上,保全了性命。不可謂不慘烈!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不就剃個頭嗎?看清宮劇裏,那些五阿哥啊、四爺啊、爾康啊,看起來都挺帥的啊!

其實不是這樣的,漢人向來注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而且衣冠服飾也是漢人文化的一種。“剃髮令”是爲了削弱漢族的反抗意識。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清朝的辮子髮型真的很醜!

我們看的清宮戲裏,那些阿哥、貝勒們男子都梳着陰陽頭,就是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髮辮。然而實際上歷史上真正清朝髮式是金錢鼠尾,陰陽頭是清末才慢慢出現的。

當時的髮型叫“金錢鼠尾”式,即,將四周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髮,其形狀一如金錢,而中心部分的頭髮,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

明人爲什麼要以命抵抗剃髮令?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那種清末纔有的、現在不合事實地壟斷了所有清裝戲的陰陽頭髮式,放在當時也得死,因爲滿清規定:“剃髮不如式者亦斬。”順治四年,滸墅關民丁泉“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被地方官拿獲,處斬。

但是後來,辮子也慢慢發展變粗了。張鈁《清末社會鱗爪》記載:清軍“在打交手白刃戰時,將辮子纏於脖項,藉以避刀砍。所以軍人的辮子較大,如發少則搭以假髮,或加黑絲線,以壯其形態。”就這樣,滿清的辮子,經歷了:鼠尾——豬尾——蟒蛇的發展過程,才發展到我們今天認識的陰陽頭的形態。

隨着歲月流逝,久而久之,人們由開始的抗拒到被迫接受,最後習慣成自然,不僅留起了長辮,而且講究如何蓄辮,以留辮爲美。尤其是官宦人家及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兒,飾辮梢以各種漂亮的裝飾,目爲時尚,招搖過市。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爲反抗清朝統治,實施了嚴厲的剪辮子運動。太平軍所到之處,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 國內最早提出剪辮倡議的當是康有爲。1898年他上書光緒帝,提出剪辮易服的建議,但未被光緒接受。

明人爲什麼要以命抵抗剃髮令?真相是什麼 第3張

人們頭上的長辮子,成爲一種文化符號,也成爲民族的象徵。留辮子和剪辮子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含義。

鑑於不少地方人們抵制剪辮,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通令全國剪辮,措辭十分嚴厲:“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淨盡,有不遵者以違法論。” 大總統親自下令剪辮,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僅有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