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二》:本詩意在說明習禪貴有清妙之心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二》:本詩意在說明習禪貴有清妙之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問陶(1764—1814) ,清代傑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字仲冶,一字柳門。因善畫猿,亦自號“蜀山老猿”。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於蘇州寓所。其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傳》卷七二《文苑傳三》、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張船山書畫年譜》等文獻。張問陶著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餘首。其詩天才橫溢,價重雞林,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被譽爲“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詩人。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張問陶的《禪悅二首·其二》,一起來看看吧!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二》:本詩意在說明習禪貴有清妙之心

禪悅二首·其二

張問陶〔清代〕

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

本首詩是說明習禪貴有清妙之心,如是,則隱於山林或居於寺廟都是多事。所以“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只要心地充滿慈悲,照徹光明,那麼,在家修行更是本質意義上的“出家”。

這首詩所闡明的理趣同樣是“明心見性”,貴在心性的自得,而非外在的求索。作者認爲只要心靈湛然,意靜思定,關照自身心性的清淨,那麼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樣也可以進入禪關,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深山寂野。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二》:本詩意在說明習禪貴有清妙之心 第2張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與上一首中的“八萬四千門路別,誰知方寸即西方”都重在言心性澄明,其意旨和理趣可謂互相呼應,一脈相承。佛法告訴我們人的本心本性即是我們通向自在、快樂、智慧的大門,心圓滿清淨了,則事事自然遊刃而解,外界的一切是非曲直,好壞對錯完全由我們內心來決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