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西北)人,居濟南。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起來看看吧!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起首兩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辭面勾勒寫詞時間與環境,昨夜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故把酒以消愁緒,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 “雨疏風驟”十分恰切地寫出暮春時節,風蕭蕭然而雨卻是疏落,渲染了詞人花下醉酒的悵然之感。即便把酒過後的酣睡濃甜,但仍難“消殘酒”,寫出詞人此刻的慵懶惺忪。

詞人喚來侍女“試問卷簾人” 轉折巧妙精當,靈動自然。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地,卻又不忍親見,一個“試”字,將詞人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畫得貼切入微,真實可感。孰料, “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讓詞人喜出望外卻又無奈黯然, “卻”字道出了“捲簾人”不解詞人心以及詞人的意外之喜,詞人的細膩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對比。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爲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 第2張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纔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爲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爲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着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爲觀止。

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