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夏日絕句》是李清照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的?嘲諷南宋朝廷厚顏無恥的逃跑行爲

《夏日絕句》是李清照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的?嘲諷南宋朝廷厚顏無恥的逃跑行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清照,號義安居士,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出生於書香門第,文學造詣頗高,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李清照所作的《夏日絕句》吧。

1127年,對於大宋朝來說是一個恥辱年,這一年金人入侵中原,抓走了欽、徽二位皇帝,史稱靖康之恥。也都是在這一年,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建炎,趙構正是宋高宗,自此,南宋王朝開始。

然而南宋政權初建,趙構就聽信讒言,趕走抗戰派李綱,又受奸佞小人唆使,放棄中原,從應天府逃到揚州。後又聽信秦檜的“南北分治”建議,阻止進軍北方,收復河山,但並沒有換來和平和安定。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二月初,金兵奔襲揚州。樂不思蜀的趙構,被半夜傳來的消息驚得失魂落魄:女真鐵騎前鋒已經間道疾進至泗水!此刻的趙構正在一個宮女的身上大展雄風,聽到消息手忙腳亂披衣起牀,立即改作戎裝,帶了五六名親信打馬揚鞭逕馳運河,搶船出江。

《夏日絕句》是李清照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的?嘲諷南宋朝廷厚顏無恥的逃跑行爲

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趙構一行人走得如此心急火燎,揚州城中立即各種謠言滿天飛。百姓驚疑不定四處亂逃,宮女太監們從行宮中哄散而出。恐怖象瘟疫一樣在揚州城中蔓延開來,上至權貴巨賈,下至升斗小民大家爭相出逃。由此,引發了南宋歷史上最嚴重的踩踏事故。這個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有記載:“軍民爭門而出,死者不可勝數。”

趙構身爲皇帝,遇事即逃,給下面的官員樹立了很壞的榜樣。建炎三年(1129)二月,女神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時任江州知府,遭遇御營統治官王亦叛亂,此事被下屬察覺,並做了彙報,但趙明誠似乎並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沒有指示應對措施。於是下屬自行佈陣,以防不測。

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準備的下屬成功擊敗。到天亮時,下屬前去找尋趙明誠報告,卻發現他早就利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爲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夏日絕句》是李清照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的?嘲諷南宋朝廷厚顏無恥的逃跑行爲 第2張

後值金兵南下,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烏江,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之地,清照不禁氣血豪涌,心潮澎湃,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就吟出了著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說,活着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此詩名爲詠史,實則借古諷今。高度讚揚了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嘲諷鞭撻了南宋朝廷厚顏無恥、貪生怕死的逃跑行爲。恰與唐人杜牧的七絕《題烏江亭》意思相反: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開頭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中,“人傑”和“鬼雄”運用了典故。人傑,意爲人中豪傑,是漢高祖劉邦對蕭何、張良、韓信等人的敬稱;鬼雄,語出屈原之《國殤》,曰:“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作者運用這兩個典故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人生觀。在李清照的人生字典裏,人活着就應如同張良、蕭何、韓信那樣,用自己的文治武功爲國家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成爲世人眼中的真豪傑;死也要爲國而死,爲國去捐軀,死後則應成爲像屈原所歌頌的爲國捐軀的鬼魂中的梟雄。

三四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者借懷念不肯過江東的項羽,諷刺當朝者的懦弱。這兩句也包含了典故,就是項羽自刎烏江。這裏一個“思”字既點出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也表達了李清照對項羽英雄氣概的敬佩之情。

《夏日絕句》是李清照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的?嘲諷南宋朝廷厚顏無恥的逃跑行爲 第3張

在李清照看來,活就應該活得像人家西楚霸王一樣。西楚霸王是怎麼個活法?大家可能有疑問,西楚霸王不是打敗了嗎?不是沒勝過劉邦嗎?讓劉邦把他給弄得自刎了,怎麼能學項羽呢?當然不是學項羽不會用人,沒有眼光,沒有大局觀。而是要學項羽的英雄氣魄。

在很多人印象當中,李清照就是寫“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調皮少女,或者是寫那個“海棠依舊”的那樣一個小小的迎風弄月的弱女子。但我們發現她不僅有婉約之情,還有雄壯之氣,李清照寫“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有所指的。她就是想借着項羽這種大無畏的悲劇英雄的形象來反照那些每臨大戰就縮頭縮腦、苟且偷生的宋朝的官員和將領,因爲的的確確靖康之變,讓我們看到了這南宋小朝廷的真相。

這首《夏日絕句》,是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寫的一首豪放詩中的經典名作,具有人生的鞭策和指引意義,一經流傳,人人稱奇,代代稱好。在這首詩裏,李清照面對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用高超的手法借古諷今和鞭策人們,用獨特的視角謳歌敗王項羽的壯烈之舉,用"不肯"這一詩眼點亮南宋這盞昏燈,照亮了歷史的天空,這也許纔有之後南宋的岳飛、辛棄疾等繼承和發揚光大者。其詩境界可謂深遠高大,意義非凡,讓我們這些鬚眉們汗顏而又佩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