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

嚴羽

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

京口寒煙鴉外滅,歷陽秋色雁邊遙。

清江木落長疑雨,暗浦風多欲上潮。

惆悵此時頻極目,江南江北路遙遙。

【譯文】

暮色下放眼望去,雜草蔓生的原野盡顯蕭條,心情黯然憂傷憑高遠眺歸思難消。

在京口望向飄起的寒煙,烏鴉悽切飛過,夕陽下的秋色映照下雁邊更顯遙遠。

長江邊上飄灑的落葉像極了落下的雨水,江浦色暗而風大,怕是潮汛要來。

頻頻極目遠眺故鄉,而終因爲長江南北路途遙遠而不可見。

【註釋】

上官偉長:名良史,號閬峯山人。

蕪(wú)城:揚州的別稱。

平蕪:雜草蔓生的原野。

堞(dié):城上的矮牆。

黯(àn):黯然憂傷的心情。

京口:今江蘇鎮江。

歷陽,今安徽和縣。

疑雨:江邊樹葉墜地,發出如下雨般沙沙聲。

浦(p):通大河的小河。

【創作背景】

《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這首詩大約寫在宋理宗端平年間詩人漫遊吳越之時。上官偉長是嚴羽的同鄉好友,這次他們異地相逢,同登揚州古城晚眺,各有題詠。上官的原作已失傳,現只存這首和詩。

【賞析】

這首詩首聯描寫古城周圍的一片蕭條景色,中間兩聯寫登臨遠近所見,最後一聯寫詩人的歸思鄉情難遣。全詩採用白描手法,虛實結合,寫景工緻。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的懷鄉念家之情。

詩的首聯刻畫了古城周圍的一片蕭條景色。“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揚州地處平原,郊野一望無際,深秋季節,草木凋零,給人以荒蕪的感覺。這裏的堞代指整個城牆。在廣漠的荒原之中,古老的城牆孤零零地矗立着,加上夜幕悄悄降臨,這一切都顯出一種冷落蕭索的氣氛。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詩人的“歸思”。作客異地,登臨憑眺,本來就容易激發鄉情,何況眼前呈現的又是這樣悽清的景物,令人黯然銷魂。開篇這一聯給全詩定下基調。

中間兩聯寫登臨所見,一遠一近。“京口寒煙鴉外滅,歷陽秋色雁邊遙。”鎮江在揚州的對岸,隔江相望,而歷陽距離更遠。從揚州城上眺望出去,京口一代的嫋娜炊煙尚明滅可睹,而歷陽那邊的風物更加遙不可辨,只剩下一抹秋色。這一聯都是寫的遠景,其中仍有稍近或更遠之分,用“鴉外”和“雁邊”暗示區別,寫得很有層次。

《和上官偉長蕪城晚眺》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在這之後,詩人的目光收回來,注視於近處的江面。深秋的江水色調清冷,片片落葉墜入水中,濺起水珠,有如雨點。由於天色漸晚,江面水口風力增大,預示着漲潮的時刻就要到來。這一聯寫景中結合人的感受,體物工細入微,常爲後人稱引。而“清江木落”、“暗浦風多的境界”的境界,跟上一聯的幾縷青煙、一抹秋色,遠近相映,濃淡互襯,合組成一幅江天慘淡的水墨圖,更進一步烘托了詩人的愁思。

尾聯詩人寫歸思鄉情。“惆悵此時頻極目,江南江北路遙遙。”詩人此時頻頻極目遠望,故鄉遙隔千山萬水,渺不可見,只有慢慢長道,貫通江南江北,向着天邊延伸而去。面對此情此景,又怎能不叫人感慨萬端,惆悵不已。篇末明點“惆悵”,妙在不說破惆悵的根由,把一片鄉情隱沒於“江南江北路迢迢”的畫面中,就顯得含蓄而有餘味。

此詩是和答鄉里親朋之作,對故鄉的深切懷念,從思想感情上把他們聯繫在一起,所以詩中不必再敘交誼,而交誼即在其中。通篇採用白描手法寫景抒情,不炫弄才學,不雕琢文詞,有別於一般的宋人詩作,可以看出詩人傾心於唐詩的趣尚。而已經衰颯,作風清迥刻削,仍缺少盛唐詩歌的渾厚氣象。

【作者簡介】

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詳,據其詩推知主要生活於理宗在位期間,至度宗即位時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號“九嚴”。嚴羽論詩推重漢魏盛唐、號召學古,所著《滄浪詩話》名重於世,被譽爲宋、元、明、清四朝詩話第一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