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唐詩賞析之籌筆驛,該詩的作者想表達什麼隱喻?

唐詩賞析之籌筆驛,該詩的作者想表達什麼隱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籌筆驛【唐代】羅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拋擲南陽爲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餘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唐詩賞析之籌筆驛,該詩的作者想表達什麼隱喻?

此詩首聯就聯繫諸葛亮,再聯繫籌筆驛作出高度的總括:“拋擲南陽爲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他拋棄了在南陽的隱居生活,爲主公劉備分憂,出來輔佐劉備建功立業。北征東討的運籌帷幄,他的計謀都是好的。這裏主要是北征,籌筆驛是爲伐魏運籌,是北征;東征是陪襯,不實指打東吳。劉備去打東吳,諸葛亮是反對的,他沒有東討。這裏實際上是“南征北伐”,不說“南征北伐”而說“北征東討”,因爲上句已用了“南”字,爲避開重複,所以這樣說。

頜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時來句當戰赤壁之戰,當時孫權、劉備兩家的兵力,聯合起來也不能與曹操大軍相比。只是倚靠了長江之險,曹操北方的軍隊不習水戰。又靠了東風,好用火攻來燒燬曹軍的戰船取勝,這是利用天時地理來獲勝,所以說“天地皆同力”。時運不濟,像李商隱詩裏說的:“關張無命欲何如?”關羽、張飛都早死了,不能幫助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頸聯“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諸葛亮死後,魏將鄧艾率軍攻蜀,譙周勸後主投降。後主聽了他的話投降了。蜀國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輕輕地斷送了。在劉備和後主兩朝的文臣武將,主要是指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軍事,是兩朝冠劍。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譙周的。

尾聯歸結到籌筆驛:“唯餘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在驛亭的巖下水,還在傍驛流着,好像在懷念諸葛亮。

這首詩先想到諸葛亮,寫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盡良籌”,這就跟籌筆驛的規劃軍事結合。既然是“盡良籌”,而他的出師到底有利無利,這就開出頷聯,歸於時運,時來纔有利,運去就難辦了。頸聯歸到運去,於是孺子拋棄山河,譙周主張歸降。歸結到巖下水的多情。這裏把諸葛亮規劃的勝利和挫折歸於時運。李商隱《籌筆驛》:“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也認爲北伐的所以不能成功,由於關張無命,不能幫助他北伐,也歸結命運。溫庭筠《經五丈原》:“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他稱蜀國爲下國,稱魏國爲中原,含有上國的意思。下國和中原對抗,含有大小強弱不同的意味,所以說“中原逐鹿不由人”,即認爲偏處西南的弱小的下國要跟中原強大的魏國逐鹿,是不由人力的,即諸葛亮的北伐要用蜀國來統一中原,也非人力能達,這就不把北伐的不能成功歸之於時運或天命了。這樣的看法勝過兩篇《籌筆驛》的看法。

唐詩賞析之籌筆驛,該詩的作者想表達什麼隱喻? 第2張

就寫籌筆驛說,李商隱詩的開頭:“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爲護儲胥。”何焯批李詩:“起二句即目前所見,覺武侯英靈奕奕如在。”看到籌筆驛上的猿鳥還像在畏簡書,風雲長期在保護營柵,極力寫出諸葛亮的英靈如在。這個開頭是既切題又推尊諸葛亮,寫得非常有力,不是羅隱的多情永傍驛流所能比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