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木蘭奇女傳第十九回:宛邱城唐將獻捷,石子鋪寶林被擒

木蘭奇女傳第十九回:宛邱城唐將獻捷,石子鋪寶林被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木蘭奇女傳》,清代長篇小說,全名《忠孝勇烈木蘭傳》,又名《忠孝勇烈奇女傳》,四卷三十二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題撰人。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本書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和有關史書以及民間廣爲流傳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敷衍創作而成的。其中,有的人物和情節還受到了唐代、明代傳奇的影響與啓發。書中寫木蘭從軍十二載,轉戰千里,備覺艱辛,後因屢建奇功而被封爲將軍。然最後竟蒙冤涉進武則天亂國案中,不得已剖心自殺以表對朝廷的忠誠,結局慘烈異常。木蘭從軍的故事早已流傳古今,家喻戶曉。本書將這一故事加以細緻描寫,情節更爲具體。同時,書中指稱木蘭姓朱,家住黃陂,也是有一定根據的。明代人焦竑曾考證黃陂古爲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等。另外,《黃陂縣誌》中有《木蘭傳》一篇,內容與本書基本相同。

第十九回 宛邱城唐將獻捷 石子鋪寶林被擒

木蘭奇女傳第十九回:宛邱城唐將獻捷,石子鋪寶林被擒

卻說焦文、焦武受了軍師之計,來取紅羅城,就在城下紮營。頡和差人送羊酒犒賞軍士。焦文道:“爾等回去,叫頡和將軍今晚出城,我有要事相商。”差人回城,將焦文言語說上,頡和忖道:我若不去,他必見疑;我若一去,又恐是自投羅網。正在兩難之際,忽然想道:不若一去,他卻不疑,只引他進了城,我事成矣。遂引十數人,便服而來。焦氏弟兄接着,分賓主而坐。焦文道:“將軍今順天朝,是我一殿之臣,日後做了番邦之主,斬殺自由,你好不快樂!”命軍士治酒相待,焦文、焦武輪流把盞,頡和吃得大醉,不省人事。焦文命軍士將頡和扶入囚車,嚇得十數個番軍,面如土色。焦文道:“不幹爾等之事。”令軍士各賜以酒食。焦文又道:“爾等實說,饒你性命。頡和是如何埋伏人馬?”番軍道:“頡和在城中四門浚造深坑,上面蓋以浮土,兩邊埋伏弓弩無數。又城上舉火爲號,外面伏兵齊出,內應外合。”焦文即每人賞銀三兩,命他如此如此,番軍大喜。城上三更時候,焦文弟兄點齊人馬,令番兵叫曰“主將回來了。”城上看了令箭,慌忙開城,不收土坑面上木板,讓唐兵一擁而入。焦武先上城樓,將守烽火軍士殺散。外面伏兵不見火起,不敢進城。那十數個番軍大叫道:“主將已令出城投降,爾等順者則生,不降者則死!”城中軍民聞知此信,大家投順。次日天明,城外伏兵見城上遍插唐朝旗號,聞頡和降唐,副將侯密兒領兵攻城,罵頡和賣主求榮。焦武出馬,只一合,挑侯密兒於馬下,差人解頡和往元帥營中報功。

木蘭奇女傳第十九回:宛邱城唐將獻捷,石子鋪寶林被擒 第2張

再說尉遲寶林同程鐵牛來取宛邱城,也在城外紮營,差人去招康利答話。康利在城上回道:“副將景星在旁,不便分身。將軍明日攻城,看白旗爲號,便開門投降。”寶林得了康利言語,次日按兵不動。康利無法,只得差人下書,備言副將景星十分梟勇,又在此鎮守多年了,將軍既不攻城,亦當討戰,末將令他出城,閉城絕他迴路。將軍兵到,我開城投降。”寶林看書罷,拍案大怒道:“康利這條計,只好瞞你番邦之人!”喝叫軍士將下書人推出斬首。程鐵牛上帳說道:“二國相爭,不斬來使,叫他細細說明,就算他的功勞。”寶林回嗔作喜道:“爾若歸順天朝,自當重重賞你;若不實說明軍情,叫爾有死無生。”番使只得實說道:“城中百姓並糧草,俱搬往寶康山去了。只等唐兵入城,番兵便出,復圍城池。此城小而無水,只有五個深井,井內俱是下了毒藥的,人馬飲之,立刻即死。”寶林即賞番使一個空頭官誥,留在軍中,又令程鐵牛領二千人馬,帶番使同往寶康山取糧爲食,自己帶兵圍城。原來這寶康山離城只有二十里,程鐵牛起馬就到,殺散守糧軍士,番民男女奔逃,鐵牛令軍士不許殺傷百姓,只取二分糧草而來,仍留一分與百姓爲食。康利在城中守了二日,又飢又渴,與景星商議,於半夜時,開城逃走,被鐵牛趕上,一斧砍景星於馬下。康利之馬見了水,飲水不走,任康利加鞭,那馬只顧飲水,被唐兵圍住。康利慾待自刎,被鐵牛趕上,活捉過來。寶林進城,令軍士往城外取水,差人解康利往元帥營中報功。

木蘭奇女傳第十九回:宛邱城唐將獻捷,石子鋪寶林被擒 第3張

寶林心中想道:此地離金牛關不遠,我不若引得勝之兵,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料康和阿大軍尚在界牌關。遂大膽而行,卻令程鐵牛謹守宛邱。仍帶番使爲導,方行了百十餘里,寶林問道:“此地離金牛還有多少路?”番使道:“還有五十里,前面就是石子鋪。”又行了十餘里,到了石子鋪,寶林令軍士飽餐,今晚是要走馬取關的。卻說康和阿同木萁一干番將,狼狽而行,忽軍士報:“前面隱隱似唐兵行走。”康和阿大怒道:“唐人欺我太甚!”令木萁領衆將風馳而追,寶林挺槍來戰,無奈寡不敵衆,身中數槍,被木萁擒住。要知後事,下文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