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小說三俠五義中,公孫策是真實存在的嗎?歷史原型是誰

小說三俠五義中,公孫策是真實存在的嗎?歷史原型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公孫策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中國古代的小說雖多爲杜撰,但往往其主人公也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原型或者影子。《三國演義》就不說了,因爲羅貫中是直接按自己的喜好將歷史人物的故事重新進行了編排;《水滸傳》也是如此,施耐庵將宋江等人的故事擴大了百倍。

與此相比,《紅樓夢》就顯得撲朔迷離了。

大家似乎都“賈寶玉”和“林黛玉”等人物肯定有歷史原型,但卻又衆說紛紜。這其中有一部很奇特的小說《三俠五義》。他的主角包拯在歷史是上真有其人。包拯是北宋仁宗時期的大臣,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是歷代傳頌的“青天大老爺”,這部小說就是根據包拯的從政經歷而來的。在包拯身邊有兩個主要助手,一文一武,左膀右臂。武將就是赫赫有名的南俠展昭展護衛,文將就是英俊瀟灑、足智多謀又精通醫術的公孫策公孫先生。

小說三俠五義中,公孫策是真實存在的嗎?歷史原型是誰

今日拋開展護衛不談,單說公孫策,他在歷史有原型嗎?如果有,又會是誰?

一、公孫策的形象:英俊瀟灑,足智多謀

在《三俠五義》(後來又衍生出了《七俠五義》)中,公孫策的形象可謂完美,簡直是少女殺手。他英俊瀟灑。此前在《少年包青天》中有青年演員任泉出演的公孫策,就完美地再現了原著中公孫先生的風采。

作爲包拯的智囊,公孫策足智多謀。在“陳州放糧”一案中,他喬裝打扮,深入陳州,收集了許多第一手的證據;在“狸貓換太子”一案中,他又巧取供單,令郭槐認罪。不僅如此,公孫策還醫術高明。在查案中,他曾不止一次裝扮成江湖郎中。在七裏村一案中,他就曾開出了保胎的方子,還說:“藥用當而通神。我這方乃是獨門奇方。用紅錦一張,陰陽瓦焙了,無灰老酒沖服,最是安胎活血的。”

公孫策還非常有才華。開封府的三口鍘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就是出自公孫先生之手。書中有言“……研墨蘸筆,先度量了尺寸,注寫明白。後又寫了做法,並分上、中、下三品,龍、虎、狗的式樣。他用筆畫成三把鍘刀,故意地以“札”字做“鍘”字,看包公有何話說……誰知包公不但不怒,將單一一看明,不由春風滿面,口中急急稱讚:‘先生真天才也’!立刻叫包興傳喚木匠:‘就煩先生指點,務必連夜盪出樣子來,明早還要恭呈御覽。’”此外,審郭槐的特製刑具“杏花雨”也是公孫先生設計的,這些都可見其才學。

二、公孫策的時代和籍貫

公孫策的時代,相對比較容易搞清楚,因爲包拯生活的時代是清晰的。史載,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即公元999年,逝於宋仁宗嘉祐七年即公元1062年,是“仁宗盛世”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原著中公孫策以學生自居,所以從年齡說,他應比包拯小一些,但大致上生活在宋仁宗時代還是不會錯的。

小說三俠五義中,公孫策是真實存在的嗎?歷史原型是誰 第2張

公孫策的籍貫問題,就不太好說了。爲什麼呢?書中沒有交代啊!這非常遺憾。對如此重要的一個問題,在原著《三俠五義》中竟然沒有提及。

很奇怪吧?難道是作者忽略了?這麼基本的問題,一般作者是不會忽略的,因爲他廢不了多少筆墨,但卻是書中故事線的一個基礎。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個人推測,大抵是作者以爲他無需交代,讀者就應該能知道。

真是這樣嗎?還真是。

現在普遍認爲公孫策是廬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合肥人。爲什麼呢?因爲包拯是合肥人啊。作爲在小說中包拯一生的摯友,兩人同爲廬州人,甚至早年還曾相識(《少年包青天》等影視劇中更是設定他們兩個是同窗);後來公孫策科場不第,甘願以“學生”的身份輔助在包拯身後。當然這種合理的改編已經超過了原著的範圍,但卻是我們這些讀者,尤其是電視迷,所喜聞樂見的。

三、公孫策的原型:北宋才子楊寘

如果確定了公孫策是大宋仁宗年間的廬州人,那他的原型可能就呼之欲出了——楊寘。這個字的讀音與“置”同。對於這個名字,很多人應都很陌生。但他絕對是北宋最牛的才子。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他曾經在科場上連中三元!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自從科舉制度建立以來,能連中三元者,是鳳毛麟角。但他——楊寘做到了。

史載,楊寘,合肥廬州人,生於公元1014年,死於公元1044年。在籍貫上,他與公孫策都是廬州人;在年齡上,他比包拯年輕十五歲,以“學生”自稱,理所當然;因此在這兩個方面,歷史上的楊寘與公孫策是相符的。才學方面,楊寘更是不遑多讓。

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他上京趕考,結果是鄉試、省試、殿試都是第一,連中三元,一舉奪魁,被宋仁宗欽點爲“狀元”。如果這還不能說明楊寘的才學有多牛,那下面的事情可能就會讓你大吃一驚了。

小說三俠五義中,公孫策是真實存在的嗎?歷史原型是誰 第3張

慶曆二年的科考榜單,狀元是楊寘,榜眼是王珪,探花是韓絳,殿軍是王安石。後面這三位,王珪於公元1076年接替王安石任宰相,韓絳於公元1070年任副相(去世後追贈“太傅”),王安石更是身兼“唐宋八大家和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哪一位都是宋朝歷史上的頂流。這一屆的考生中,有一位叫曾鞏的人,名落孫山了。能力壓這些大佬的人,說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怕是不爲過。所以在才學上,楊寘與公孫策也是完美相符的。

楊寘這麼牛,爲什麼寂寂無名呢?天妒英才啊!楊寘這個人很孝順,甚至有些死心眼。他考中狀元后不久,他的母親去世了,他非常悲痛,以至於長久都不能走出這種痛苦,結果就一命嗚呼了,死時年僅三十歲。仁宗皇帝甚是心疼,特意降旨撫卹他的家屬。楊寘的哥哥楊察也是才子,曾考中進士,是大詞人晏殊的二女婿、晏幾道的小舅子。

四、爲什麼是楊寘:悲劇的啓示

爲什麼是楊寘?或者說爲什麼不是他的哥哥楊察呢?原因很簡單,也很殘酷。楊察的事蹟歷史上是清清楚楚地,而楊寘由於英年早逝,其所有的榮光都戛然而止,徒留嘆息。但也正是這種空白才讓後世有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或許《三俠五義》的作者,深爲楊寘的才華所折服,又爲他命運的悲慘而嘆息,於是在創造這本小說時就爲他特設了“公孫策”的角色,讓他可以在書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同時由於楊寘又真的死去了,所以公孫策一生都只能站在包拯的身後,深藏功與名。

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很是欣賞楊寘的才華,但也看出了他的問題,於是就特意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這就是《送楊寘序》。

小說三俠五義中,公孫策是真實存在的嗎?歷史原型是誰 第4張

可惜他沒有讀懂歐陽修的意思。

歐陽修在文中說“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鬱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於琴亦將有得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本來就體弱多病,又經常有不平的思想,還生活在外鄉,長此以往,怎能不抑鬱呢?”所以歐陽修就勸他,“沒事你就多聽聽音樂,多多彈彈琴,修身養性,陶悅情操”。後來楊寘還是因太過悲傷而去世,其根源還是在於他個人的身心沒有調節好,是故我們也只能如此感嘆“人的命,天註定”。

楊寘是否爲公孫策的原型,本來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但楊寘的悲劇卻能給我們很多啓示。現在我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壓力或者需要排解的痛苦或困難,比楊寘應只大不小、只多不少,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平常心!我們一定要時時刻刻都保持一顆平常心,要知道活着纔是最重要的。

死固然一了百了,卻也再無任何的可能,唯有活着,試着與自己和諧相處,平靜地與生活搏鬥,纔是真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