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韋小寶的相關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1999年,《蘋果日報》刊登了一篇金庸先生的訪談,記者問:“你的小說裏你最不喜歡的男主角是誰?”金庸毫不猶豫地回答:“韋小寶”。

在以後多年的各類訪談中,金庸也多次表達過這個觀點,“韋小寶是我寫的一個否定的人物,是一個不合理的社會裏,一個不合理的人。”《鹿鼎記》中有個小細節,陳圓圓自言出於風塵,韋小寶聽不懂,聽懂之後大喜,拍着大腿笑道:“妙極!我也是出於風塵。”陳圓圓懵了,心想,“他一定不懂風塵的意思。”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其實韋小寶不但懂,而且在風塵裏摸爬滾打了十多年了。這在武俠小說的主角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在封建社會裏,屬於“下九流”,人人都看不起的行當。可是最妙的是,金庸又寫了這麼一句話,“而妓院與皇宮兩處,更是天下最虛僞、最奸詐的所在”,將最底層的青樓與最高貴、最受尊敬的皇宮相提並論,簡直是神來之筆,足可見金庸對政治的諷刺態度。

韋小寶在武俠中的異類,表現在他對強權的態度。古人云,“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可韋小寶在康熙面前動輒下跪磕頭,口口聲聲“奴才”,在神龍教中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說“教主和夫人仙福永享,壽與天齊”,見了白衣神尼,也就是當年的阿九,抱着大腿叫人家媽媽,一生中也不知卑躬屈膝多少次,哪裏有半分“不能屈”的精神?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第2張

金庸所欣賞的,乃是如令狐沖般瀟灑不羈,黑木崖上,衆人轟然讚頌“聖教主萬歲,副教主九千歲”,令狐沖一聲冷笑,霎時間朝陽峯上一片寂靜。

哪怕無法活着走下黑木崖,哪怕與任盈盈的神仙眷侶毀於一霎,這一聲笑,也是非笑不可的。

若是換了韋小寶,那必然是大拍馬屁,比之上官雲單調的的“聖教主千秋萬載,一統江湖”,必然能翻出一百八十個花樣來拍,拍得任我行心花怒放。至於一邊拍馬屁一邊肚子裏大罵,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這另一碼事,就是韋小寶的阿Q精神。金庸曾經坦言,“我當時寫韋小寶這個人物時候,受過魯迅先生的啓發。他寫的阿Q是當時中國人的典型。”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第3張

那時候的中國人,典型代表就是阿Q,在統治者的“愚民”政策下,對時事、政策,大都茫然不知,渾渾噩噩,稀裏糊塗。但是後來有了媒體,人們有了瞭解世界的窗口,金庸認爲,“現在典型的中國人不是阿Q了,而是韋小寶了。”這句話是金庸參加《楊瀾訪談錄》的時候說的,上海東方衛視的節目。於是金庸機智地補了一句話,“不是說中國大陸,而是海外的、香港的”,“像韋小寶這樣子,爲了升官發財,可以不擇手段,講謊話、貪污、腐敗,什麼事都幹。”

貪污腐敗,韋小寶可以說是無師自通。他沒念過什麼書,沒受過傳統的忠君愛國清廉爲民的教誨,所以在撈銀子的時候完全不用進行心理鬥爭,拿得坦坦蕩蕩毫不猶豫。抄鰲拜家的時候,二百萬兩銀子,上報了一百萬兩,剩下一百萬兩和索額圖二人“二一添作五”,直接每人分了五十萬。

封建社會說“千里當官只爲財”,一趟差事,五十萬不止,還有什麼比這發家致富更快的途徑呢?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第4張

實際上,十年寒窗的書生們撈起錢來也不遑多讓,或許第一次伸手的時候還有過猶豫,但很快這點猶豫就冰消雪散了。

清朝也的確如此,康熙的時候尚可,到乾隆時候,從乾隆本人就開始大撈特撈,以“納貢”的名義,從大臣手中大肆收斂財物,大臣再從小吏身上撈,層層搜刮,最終都落到了老百姓的頭上。

武俠二字,俠重於武。那麼什麼是“俠”?

金庸在《神鵰俠侶》裏借郭靖的口說,“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是蕭峯爲不肯攻宋寧願身陷囹圄,是郭靖死守襄陽,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張無忌的抗元之後,飄然歸隱。

韋小寶則是沒什麼原則的,他不覺得滿族人當皇帝有什麼不好,也不覺得口口聲聲自稱“奴才”有什麼不對,雖然身居高位,天子近臣,但是說到底,他其實沒什麼政治理想,也沒有傳統讀書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最大的理想,也不過是拿着銀子,到揚州去開幾家“麗春院”、“麗秋院”。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第5張

更別提什麼“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捨身精神,既知不可爲,那就絕對不爲,到最後夾雜在小皇帝和天地會之間左右爲難,想的就是撒丫子跑路,“他奶奶的,老子不幹了!”

金庸在他的十五部小說裏,寫的不止有“武”,還有“情”。

陳世驤評《天龍八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金庸筆下的“情”,是楊過的苦守十六年,最終一躍而下,是蕭峯的“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是郭襄與黃蓉的同生共死,以身殉難。

而非典型性武俠小說主角韋小寶,在這上面更加非典型了,他娶了七個老婆。

《世說新語》雲,“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其實韋小寶就是“不及情”的。他從小出身青樓,見慣風流做戲,他也懂得欣賞阿珂的美色,可要說“情”之一字,七位夫人的韋小寶只怕真不懂。

金庸爲什麼說他最討厭韋小寶?韋小寶代表了什麼? 第6張

而幾位夫人究竟愛不愛他,韋小寶也心裏有數,唯一一位對他情深義重的只有雙兒。“我韋小寶如果自殺,我那七個老婆中不知有幾個相陪?雙兒是一定陪的,公主是一定恕不奉陪的。其餘五個,多半要擲擲骰子,再定死活。方怡擲骰子時定要作弊,叫我這死人做羊牯。”

金庸在參加訪談的時候說,“我想改寫鹿鼎記的結局,爲了有點教育意義,比如他有七位夫人,那就讓他的七位夫人都走掉。”

後來,讀者來信說,“那是描寫的清朝社會,又不是現代社會,你又不是教我們做韋小寶,所以還是不要改得好”。

金庸接受了讀者意見,於是《鹿鼎記》結局得以保全,韋爵爺得以優哉遊哉繼續和七位夫人花天酒地,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件幸事,雖然韋小寶有種種毛病,但是他講義氣,懂情義,就衝這一點,我們大多數的讀者,還是不討厭韋小寶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