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望洋興嘆”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成語“望洋興嘆”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 望洋興嘆

成語“望洋興嘆”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拼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解釋】: 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成語故事】:

成語“望洋興嘆”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第2張

成語望洋興嘆出自莊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說:秋天的大水按着時令到了,無數支流的水都灌進了黃河。河面十分寬闊,水霧蒸騰,不論是河的兩岸,還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簡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還是馬。這時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來,認爲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順着水勢向東前行,到了北海,朝東一看,只見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到這時,河伯纔開始改變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態,仰起頭來對着北海神無限感嘆地說:俗話說:‘有的人懂得了一點道理,便以爲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這正是批評我這種人的啊。我曾經聽人說過,孔子的見聞學識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以前我不信這話,現在我見到了你的廣闊無邊,才知道這話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這裏來,那就糟了。我將永遠被道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所恥笑了。

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後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