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人盡可夫”在古代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人盡可夫”在古代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人盡可夫”。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你真是人盡可夫,見一個帥哥愛一個帥哥。

”人盡可夫“簡單來理解就是每個人都能是自己的丈夫。

在現代來看,這個詞是一個貶義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比較不檢點的女子。

但是在古代,這個詞卻是褒義詞。

成語“人盡可夫”在古代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人盡可夫“出自《左傳·桓公十五年》,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鄭國。

鄭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名字叫做祭足,也叫祭仲。

此人曾立過鄭國四代君王,權傾朝野,也正因此,他被鄭厲公所忌憚。

鄭厲公害怕祭足影響自己的君王之位,於是派了一個殺手去謀殺祭仲。

成語“人盡可夫”在古代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第2張

這個殺手名叫雍糾,身份不一般,他恰巧是祭仲的女婿,也就是祭仲女兒的丈夫。

雍糾接到任務後,很是苦惱,他的妻子雍姬看其悶悶不樂便追問緣由,雍糾將此事告訴了雍姬。

雍姬知道後,茫然失措,她並不知道如何是好,是選擇父親呢,還是選擇丈夫呢,於是她將此事告訴了她的母親。

她的母親告訴她:世界上的男人千千萬萬,每個都可以當你的丈夫,但是能做你父親的人只有一個,就是生你養你的人。

雍姬茅塞頓開,連忙把雍糾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祭仲。

故事的結局是雍糾被祭仲所殺。

成語“人盡可夫”在古代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第3張

“人盡可夫”放在當時來看,是一種孝道,而如果沒有了解這個故事的話,可能這個詞在我們眼裏就是一個貶人的詞。

所以說,瞭解一個詞語的背後故事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你認爲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