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掩耳盜鈴的出處是哪?又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掩耳盜鈴的出處是哪?又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掩耳盜鈴的歷史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釋義:

原爲掩耳盜鐘。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爲自己聽不見別人也會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掩耳盜鈴的成語故事】

掩耳盜鈴的出處是哪?又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春秋時期,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着一口大鐘。這口大鐘是用上等青銅鑄造而成的,造型和圖案都非常的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挪動分毫。他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掩耳盜鈴的出處是哪?又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第2張

於是,小偷找來一把非常大的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只聽“咣”的一聲巨響,小偷被嚇了一跳,慌了神兒,心想這下麻煩可大了!鍾發出這麼大聲音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嘛!”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一故事引申出“掩耳盜鈴”的成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