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後金的兵力並不佔優,爲何卻屢戰屢勝呢?

後金的兵力並不佔優,爲何卻屢戰屢勝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明朝並非派軍隊一波一波去送死,而是被迫必須去抵禦後金軍的進攻。如果沒有這一波又一波的軍隊,那麼明亡的時間可能還會提前。

那麼爲什麼面對兵力並不佔優的後金軍,明軍一直屢戰屢敗呢?

後金的兵力並不佔優,爲何卻屢戰屢勝呢?

後金軍戰力較強,明軍實力不濟

凡是到了一個政權的末期,新舊即將交替,軍隊的戰鬥力也會加速下降。盛極而衰、物極必反,到了崇禎年間,大明已經經歷兩百多年的風雨,可謂風燭殘年,再也經不起折騰。

女真人原本就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也是馬背上的民族,“滿萬不可敵”的基因或許還留在他們的血液中,於是後金騎兵成爲當時最可怕的軍隊。

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大概就是明軍最後一次,敢於和後金軍野戰爭雄的戰役,而且其中還有杜鬆、劉綎、李如柏等名將,在陣容來看,也是相當豪華了。

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敗得一塌糊塗,努爾哈赤憑藉高超的軍事智慧,出色的戰場判斷力。採用“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理論,打了明軍一個時間差,三路大軍被一一剿滅,只有李如柏逃了回來。

史料記載:

“惟如柏軍獲全。文武將吏前後死者三百一十餘人,軍士四萬五千八百餘人,亡失馬駝甲仗無算。”

由此可見,後金軍的戰力從戰術水平、軍兵素質等方面都已經超過了當時就的明軍,而且當時薩爾滸之戰的明軍,應該是明末最強的陣容,從此之後,明軍的戰力是一天不如一天。

崇禎四年,祖大壽奉命率兵修築大淩河城,皇太極感覺不妙,即刻率兵圍困大淩河,當時的明軍戰力更是大不如前,祖大壽只能縮在城內,突圍根本沒有效果。崇禎皇帝得知消息,馬上派兵救援。

第一次明軍派出兩千人,還不夠給後金軍填牙縫,戰敗,第二次吳襄率數千人前來救援,被皇太極再次擊敗,第三次,吳襄帶了六千部隊,被打得潰不成軍,接二連三的失敗令明軍戰意索然,士氣低落,就如喪家之犬,難以和敵人抗衡。

從薩爾滸之戰後,明軍基本上只能據險而守,不敢再和敵人野外交戰,軍隊是守衛國家的最後力量,軍隊實力不濟,那麼政權也會岌岌可危。

崇禎殺掉袁崇煥

袁崇煥大致是明末唯一擊敗過後金軍的將領,寧遠之戰,袁崇煥僅依靠一萬餘人,在遼東獨守孤城寧遠,面對六萬後金軍,據險而守,依靠手中的大炮和弓弩,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後金軍,甚至將努爾哈赤擊傷。

寧遠大捷對於大明不僅僅是一次難得的勝利,也是明軍乃至整個大明帝國的精神支柱,因爲他告訴所有人,後金軍並非三頭六臂,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就能擊敗他。

之後袁崇煥被提升爲遼東巡撫,隨着權力增大,他的抱負也得以實現,在袁崇煥的整備下,寧遠、錦州堅不可摧,在寧錦大戰中,再次擊敗了精明的皇太極,重創後金軍。袁崇煥給了明軍信心,給了明朝皇帝信心,當時的袁崇煥可謂遼東的支柱。

到了崇禎年間,袁崇煥屢次犯錯,甚至在己巳之變中想要入京城防守,崇禎就這麼糊里糊塗廢掉了袁崇煥:

“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後金的兵力並不佔優,爲何卻屢戰屢勝呢? 第2張

袁崇煥防守不利,導致後金軍兵臨城下,讓崇禎帝陷入極大的隱患,但最終還是袁崇煥組織軍兵抵禦住了後金軍,這才保住了京城。不論崇禎是如何考慮,殺掉袁崇煥對大明沒有任何好處,當時袁崇煥任職薊遼督師,大概也只有袁崇煥能壓服那些遼東的大兵和將領。

只要袁崇煥還活着,遼東仍有一戰之力,而且袁崇煥的確是當時最出色的將領,他明白後金軍的弱點,且着獨到的作戰理念和眼光。

從皇太極的不遺餘力可以看出,袁崇煥對後金的威脅太大,只要袁崇煥在,後金難以突破遼東防線。

然而崇禎殺掉袁崇煥,立刻讓遼東變成一盤散沙,最後也就剩了祖大壽苦苦支撐,也是杯水車薪。從袁崇煥被殺之後,遼東就沒有打過什麼勝仗,是一敗再敗,如果袁崇煥活着,利大於弊。

懲罰袁崇煥是應該的,但罪不至死,可以重罰,但需要其戴罪立功,這樣一來,或許袁崇煥會改變一貫的行事作風,成爲令後金軍不可逾越的壁壘。

缺糧缺餉

沒錢是崇禎朝的最大問題,老百姓沒有錢就沒有飯吃,崇禎沒有錢,軍隊就沒有軍餉,在明末亂世,阻擊遼東後金,抵擋李自成,都需要軍隊去抵擋,如果軍隊沒有糧餉,那麼不論多少萬軍隊,都不會有絲毫戰力。

史料記載:

“是月,川、湖兵戍寧遠者,以缺餉四月大噪,餘十三營起應之,縛系巡撫畢自肅、總兵官硃梅、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淳于譙樓上。”

在袁崇煥赴任薊遼督師前,遼東的軍隊就爆發了譁變,叛亂的軍隊將巡撫畢自肅等人綁了起來,目的就是討要軍餉。遼東是邊防重地,崇禎朝的幾乎大部分錢都是投到遼東戰場,但仍是經常拖欠工資。

有的時候幾個月發一次工資,有的時候半年發一次工資,大兵們也是有家有口的,沒有錢就沒有飯吃,當兵還有什麼意義,所以在軍中爆發譁變。好在袁崇煥及時趕到,才平息了叛亂,抓了幾個當頭了殺了了事。

這還只是遼東的問題,在面對內部起義軍的時候,明軍同樣沒錢沒糧,經常還會發生明軍投敵的現象,甚至還有會發生軍兵搶掠,大兵們沒有飯吃,沒有錢拿,就會去搶老百姓,那麼如此惡性循環就無休無止。

比如左良玉的軍隊,軍紀差得離譜,幾乎是在哪打仗就搶哪,因爲朝廷實在是沒人,對左良玉這種將領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總結

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明軍在長年的戰爭中,葬送了數十萬軍隊,無論如何都無法挽回敗局。也許命中註定,這就是劫數,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不過,當時的努爾哈赤估計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子孫會撿了個大漏,他不過是想鞏固自己的地盤罷了,還真沒想到有一天會入主中原。

而明朝的精銳部隊,早在薩爾滸之戰前支援朝鮮時,就消耗了大部分。再加上李成樑貫徹最省錢的在女真部落當中“扶弱抑強”的手法,也沒有預料到事情會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也就是說,等到了薩爾滸之戰時,明朝只剩下這十幾萬精銳部隊的老本了。這之後,一方面短時期湊不齊,也練不出這麼多軍隊。其次,萬曆三大徵後,花費鉅額軍費,又正趕上萬歷朝黨爭開始,財政收入銳減,更是無法保障高昂的軍費開支。

這已經夠明朝吃一壺的了,再趕上天災人禍,明朝大廈也就岌岌可危,並最終轟然倒下。

當然,如果不是李自成逼得吳三桂投降了多爾袞,放清軍入關,滿清入主中原或許只能是一場夢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