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反清鬥爭:江陰八十一日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反清鬥爭:江陰八十一日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陰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陰人民爲抵制剃髮令,在江陰典史閻應元和陳明遇、馮厚敦等人領導下進行的反清鬥爭。因爲前後長達81天之久,故被稱爲"江陰八十一日"。後全城殉國,無一人投降。清軍折損三個王爺,大將十八名;參加攻城的還有後來晉封爲親王的博洛(清端重親王)和尼堪(清敬謹親王)、清恭順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萬大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一共損失的士兵有七萬五千餘人。江陰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江陰遺民僅五十三人躲在寺觀塔上保全了性命。

反清鬥爭:江陰八十一日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清晨,方亨到文廟上香,一百多名諸生以及一些老者跟了過來。大家問道:"現在江陰已經歸順,想必沒有什麼事了吧!"方亨說道:"只剩下剃髮了。前面所派的四個滿兵,就是爲此而來的。"大家問道:"發可不剃嗎?"方亨說道:"這是清朝的律法,不能違背。"說完,方亨就回去了。在明倫堂,有一個名叫許用的諸生說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正在這時,常州府的佈告下來了,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句子。方亨命令書吏抄寫,書吏將筆扔到地上說:"就死也罷。"方亨想打他,大家喧譁着出去了。

導火索

反清鬥爭:江陰八十一日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第2張

下午,北門少年素來喜好拳勇,聽到這個消息憤然而起,就用紙張,上面蒙了一層棉襖,推舉季世美,季從孝,王試,何常,何泰等人爲首,鳴鑼執械,一起到縣衙前,敲三下,大家就吶喊一下。到了縣衙後,也是一樣。四門應聲的人達萬人之衆。方亨還坐在堂上,裝模作樣,憤怒地要求衙役們收繳兵器。大家喊道:"準備兵器可以禦敵。如果被收上去的話,那就會爲敵人所用,就是打死也不能服從。"

這時,正好方亨的老師,也就是無錫效順的蘇提學(一作舊學使宋敦)派家人來賀喜。這些人從私署出來,在堂上罵道:"你們這些奴才,個個該砍頭!"衆人罵道:"你們這些纔是降賊的奴才!"

大家上前去將他們打死。將他們的屍體放到空地上,準備焚燬。方亨出來了,想要親自抓住帶頭鬧事的。衆人不服,一起上前撕裂了他的帽子和服裝。莫主簿害怕了,踉踉蹌蹌地逃走了。方亨也害怕了,允許大家寫申請請求免剃。大家這才散了開去。方亨關閉衙門,急忙寫信給宗太守,並囑咐守備陳瑞之送去,請求派兵來征剿。

到了晚上,縣吏來向大家告密:"自從你們散了以後,方亨就叫我寫信給豫王,要派兵來殺你們呢!現在已經派人送去了。"衆人大怒,就進入衙門,用布繫住方亨的脖子,位住說:"你是想生呢?還是想死。"方亨說道:"任憑處置。"於是,大家把他拘在賓館裏。到了晚上,方亨向興人夏維新緊急求救。衆人怕他在夜裏逃跑了,就將他交給維新看管。這天夜裏,諸生沈曰敬等十三人聚在一起商量,想請方亨重新上臺。方亨一心只想多殺立威,大家說不到一塊去就散開了。

反清鬥爭:江陰八十一日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第3張

自八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二十九日,大雨不絕。江陰城內各處,皆能看到鴉食人心肝,狗食人肺腑的景象!此外,浮屍日益漲滿,堆積數重與河水之上。有漁人撈得鰻魚,卻見其爲赤色。原來此間的鰻魚多鑽入浮屍之腹中,終日以人肉爲食,所以導致魚身顏色發生了變化。

破城時清兵見人就殺,江陰城內的雌山雄山就是分別屠殺堆屍而成的小丘,直到幾年前城建工程還在雌山處挖出無數人骨,時日,城中百姓殺身成仁,竟沒有偷生逃走的,據載,在廣濟古泉排着隊投井的人共有400多人。

順治三年,有地方官劉景綽開浚城河,猶有白骨堆積於河底。

反清鬥爭:江陰八十一日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第4張

城破後,江陰城外的各個村鎮內,都出現了清朝的騎兵。隨後,清兵開始搶掠村莊。其間摔死了不少小孩兒,一些四五歲的小孩兒甚至被清軍用長槍扎穿後挑向空中,而另一些小孩則被喪心病狂的清兵當"毽子"踢來踢去,直至小孩兒身死。

最後,他們還強搶了大批的婦女和青壯年隨軍前往新的目的地。這些江陰的婦女和青壯年陸續隨軍奔赴各地,其中赴山東、山西、遼東、盛京的最多,至河南、陝西者略少。沿路之上,各省的百姓聞聽這些隨軍的百姓爲江陰之遺民,無不聚集觀看,並紛紛送上各類可以充飢的食物。

這些被搶掠而隨軍的江陰鄉民,最後大多都沒有活着回到自己的家鄉,他們之中的大多數或因水土不服而死,或因居無定所而亡。僅有一小部分在脫逃後輾轉回到了江陰。

反攻

十一月十一日,江陰又召集羣衆反攻縣城,終因倉促起事久攻不下後逃走。巡撫土國寶又想要屠城,全靠劉知縣不從命,點名將起義的人擒獲;整個縣城才安全。

反清鬥爭:江陰八十一日的結果及歷史影響 第5張

產生影響

此役,10萬江陰百姓面對24萬清軍鐵騎,兩百多門紅衣大炮,血戰孤城,抗敵81日,擊斃清軍7萬5千餘人,其中親王3名,大將軍18名。最後城破無一人降,清兵屠城,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被後世稱爲"江陰抗清三公"。後世傳紀對江陰的評價:"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爲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此言甚當,滄江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以微末下吏憑藉江陰百姓的支持,面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擊殺清軍數萬人,重挫了清軍銳氣,鉗制了清軍主力南下,推動了各地的抗清鬥爭。在城破以後,仍拚死巷戰,"竟無一人降者"。

清初,揚州、嘉定、江陰等城,發源於老百姓的英勇抵抗,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在華夏反侵略史上留下光彩奪目的一頁。

江陰戰役,清朝"七王"、"薛王"、"十王"都死於城下,折損大將十八名;參加攻城的還有後來晉封爲親王的博洛(清端重親王)和尼堪(清敬謹親王)、清恭順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萬大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死者六萬七千餘人,巷戰死者又七千,一共損失的士兵有七萬五千餘人。在江南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陳明遇以微末下吏憑藉江陰百姓的支持,竟然面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實在是南明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清軍在江陰防攻戰傷亡最慘重,城破後屠殺最烈。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