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騎兵對軍隊到底有多重要 騎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古代騎兵對軍隊到底有多重要 騎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騎兵,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一人一馬,一弓一矛,是騎兵的經典形象。然而在騎兵出現之初,並不是這樣的。隨着技術的進步,騎兵高機動性、戰鬥力強、行動靈活的特點逐漸顯現,成為古代軍隊中重要的兵種。騎兵的發展壯大,貫穿了中國古代的戰爭史,具有十分重要的軍事價值和歷史地位。

在殷商廢墟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人馬殯葬坑,坑內還有一些武器裝備,説明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騎兵了。當時還設置了專門負責騎兵的“多馬衞”。只是商朝時,戰爭通常以車戰和步戰為主,沒有獨立的騎兵部隊,在戰場上是可有可無的雞肋兵種。

周朝是騎兵發展的萌芽時期。活躍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成為周朝發展騎兵的啟蒙老師。西北的犬戎時常越境騷擾,這些遊牧民族弓馬嫻熟,來去如風,彪悍好戰,周朝的軍隊難以應付。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國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在驪山下殺了周幽王,西周走到了終點。

周王室遭難後,遷都洛陽,建立了東周。各諸侯國意識到騎兵的重要性,紛紛組建規模不一的騎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公元前636年,晉國公子重耳深受秦穆公的青睞,在他返國之際,秦穆公以“疇騎二千”相贈。騎兵作為新興軍種,登上了歷史舞台。

古代騎兵對軍隊到底有多重要 騎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圖1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羣雄逐鹿,紛爭不止,給騎兵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解除騎兵封印的不是唐僧,而是趙武靈王。公元前307年正月,他宣佈“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趙武靈王將騎兵作為獨立兵種,依託河套地區豐富的馬匹資源,組建了一支騎兵突擊力量,同時,為了方便馬上作戰的需要,騎兵統一身着窄袖交領右衽的胡服,這次改革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胡服騎射”。

趙軍騎兵配備弓箭和長短兵器,兼顧長、中、近距離殺傷力,再有加速度的優勢,助力趙軍騎兵屢建奇功。在與中山、林胡、東胡等遊牧民族的作戰中,不落下風,表現出色。後世有人將趙軍騎兵稱為“趙邊騎”,是戰國四大精鋭部隊中唯一的騎兵部隊,也是中原政權組建的第一支騎兵部隊。

在兵書《六韜》中,就對騎兵的選拔、訓練和組織,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年齡40歲以下、身高1.73米且身強體壯的成年男性,都能參與騎兵的選拔。一名合格的騎兵,要求身姿矯健,反應靈敏,精通騎射,有團隊作戰的精神,能夠克服複雜環境的挑戰。有付出就有回報,騎兵的待遇自然要比步兵優厚得多。

戰國時期的騎兵,可以輔助步兵,迂迴兩翼,可以車騎混編,突擊敵陣,還可以潛伏敵後,斷其糧道,戰術多樣,靈活多變。不過,此時的騎兵不過處於輔助地位,並非獨當一面的主力兵種,此外,由於沒有裝備馬鐙,騎兵不能發揮真正的戰鬥力。

古代騎兵對軍隊到底有多重要 騎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第2張

圖2 秦的騎兵

秦國地處西北,擁有體態高大、速度驚人的秦馬資源,在與遊牧民族的交鋒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使秦騎擁有不錯的戰鬥力。從出土的秦兵馬俑看,除了馬鐙外,秦軍騎兵的裝備與後世騎兵沒有多大區別。頭戴小帽,窄袖短衣,身披短甲,腳穿短靴,彎弓持戟,這副裝扮,完全是為了方便騎射。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項羽率3萬騎兵,在彭城(今江蘇 徐州)奇襲劉邦,半日之內擊潰劉邦主力五十六萬,漢軍傷亡三十萬。漢軍雖敗,但對騎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騎兵部隊,是漢王朝統治者的“星語心願”。

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國力強盛,百業興旺,到武帝時,全國共有七十萬匹馬,為反擊匈奴做好充足的準備。隨着“百鍊鋼”技術的成熟,漢軍兵器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3米長的矛、戟和脊厚刃利的環首刀,成為漢軍手中的大殺器,同時,鐵甲取代了皮甲,大大提高了士兵的生存能力,外加複合弓和手張弩的出現,在裝備上已經甩開匈奴幾條街了,漢匈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經過戰火的洗禮,中原騎兵走向了成熟。

古代騎兵對軍隊到底有多重要 騎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第3張

圖3 漢代騎兵

魏晉時期,騎兵有了新的變化。在裝備上,期盼已久的馬鐙終於出現了。有了它,騎兵不僅可以長途奔襲,還能近距格鬥,簡直是腦洞大開的重要發明。而前尖後鋭的馬朔成為制式武器,刺砍俱佳,威力巨大。它的出現,加速了戟的消亡。這時的騎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輕騎兵,是機動部隊的王者,另一部分是重騎兵,人馬皆披重甲,憑藉強大的攻防能力,突破對手的防禦。

五胡亂華,中原浩劫,大量遊牧民族進入中原,騎兵自然是軍隊的主力,大規模騎兵作戰屢見不鮮。前秦苻堅南下攻晉,八十萬人中騎兵就有二十七萬,佔33.75%;北魏拓跋燾攻打劉宋,渡過淮河的騎兵就有六十萬;鍾離之戰中,北魏和南樑皆稱百萬之眾,其中北魏的騎兵多達二十四萬。

唐朝的騎兵雖然規模不及南北朝,戰鬥力卻絲毫不落下風,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創建的玄甲軍最為著名。玄甲軍摒棄了魏晉時期的鐵甲,以防護能力更好的明光鎧為制式防具,因甲黑而厚重,故稱“玄甲”。玄甲軍“精鋭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作戰時往往由李世民親自率領,“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玄甲軍在長途奔襲時,御下鎧甲,是一支高機動性的輕騎兵,在正面突破時,甲騎具裝,是不折不扣的重騎兵。

古代騎兵對軍隊到底有多重要 騎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第4張

圖4 唐軍的重騎兵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新興的宋朝面臨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由於後晉“兒皇帝”石敬塘割讓了燕雲十六州,宋朝失去了傳統了養馬牧場,被迫以買賣和交換的方式,獲得馬匹,而所得到的川馬、廣馬、淮馬,質量上無法與遼軍的三河馬相提並論,數量上,也不能與遼軍一人配數馬的豪華配置相比,戰鬥力自然被遼軍碾壓了。

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帝國。其他民族出征時,通常選擇健壯有力的公馬,而蒙古人則會挑選正在哺乳的母馬。做出這種選擇,蒙古人有自己的“小心機”,儘管母馬速度和耐力不如公馬,但馬奶能為士兵提供充足的營養和熱量,減少後勤供應,一舉兩得,不得不讚!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十分重視騎兵的建設。騎兵普遍配兼具速度和耐力的河曲馬。為獲得大量河曲馬,專門設立朵甘都指揮使司,加強黃河河曲一帶的控制,與當地牧民通過茶葉交換馬匹,“茶馬古道”由此誕生。

明朝的騎兵與之前的騎兵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是歷史上第一支裝備熱兵器的騎兵。明軍的三眼或五眼火銃,既能在遠距離射殺敵人,又能在近距離充當冷兵器使用。著名的“關寧鐵馬”甚至能夠在行進途中開火,戰果豐碩,威力驚人。

古代騎兵對軍隊到底有多重要 騎兵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第5張

圖5 清朝騎兵

古代騎兵最後的輓歌出現在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當年5月17日,僧格林沁率七千蒙古騎兵追擊捻軍。在山東菏澤西部的高樓寨中伏,雙方展開肉搏,清軍損失慘重。僧格林沁在親隨的拼死保護下,逃到菏澤西北的吳家橋,被一名捻軍小兵在麥地裏砍翻,清朝最後一支正規騎兵精鋭全軍覆沒。

以一匹500公斤馬為例,一天需要進食相當於體重2.5%的飼料,一年的食物至少需要4.5噸,其中包括草料、穀物、豆料等,古代馬的伙食沒這麼好,吃的就更多了。此外,馬鞍、馬蹄鐵、馬鐙等配件,均需鐵製,鐵在古代同樣價格不菲,這還不算重騎兵鎧甲的費用。據測算,一個騎兵相當於二十個步兵的戰鬥力,因此,各個時期的統治者十分注重騎兵的建設。在萬馬奔騰的背後,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標誌,也是一首生生不息的進行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