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做菜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做菜會用到油脂嗎

古人做菜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做菜會用到油脂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説説古代做菜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漢朝之前還沒有出現比較好的獲取油脂的辦法,主要還是採用簡單的烹飪方法對食物進行加工,如常見的煮、烤、蒸、燒等辦法來加工食物。所以當時很少會涉及到油脂,並且當時也沒有合適的工具能夠使用油脂進行食物加工的。在宋代鐵鍋出現以前的人們,最多見到的油脂也是動物的油脂,如豬油等,這些也只是在烤制豬肉等動物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在當時那樣一個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普通百姓家庭根本不會用什麼油脂烹飪食物的。油脂這樣東西也只有有錢人在過節或者過年的時候才會出現,也只是在烹飪動物肉的時候才會出現,平常也不會經常的吃肉的,畢竟在古代能夠養得起動物的人就少,價格是比較昂貴的,也不會天天吃肉。真正大規模使用油脂來烹飪事物則是在發現植物能夠煉油和烹飪工具出現後才開始普及的。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古人做菜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做菜會用到油脂嗎

古人烹飪圖

古代的油脂

在過去漢代以前,人們最先了解到油脂的相關知識,是從動物身上獲取的。因為在古代,事物及其不豐富的情況下,打獵就成為了一項手段,在打獵的時候就發現在加熱肉食的時候,會有液體從這些烤熟的肉中滲出,這是古代人對油脂最初的認識。之後在開始有文字以後,古人一般稱呼油為“脂”或“膏”。在古代文獻《釋名》中就有記載為:

“戴角曰脂,無角曰膏”。就是説從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脂,從沒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膏。比如牛油羊油稱脂,豬油則稱膏。

另外對於“膏”和“脂”,還有另一種説法,在古書《禮記·內則》中記載,當時烹飪:

“脂用葱,膏用韭。”宋元時期的學者陳澔註釋道:“肥凝者為脂,釋者為膏。”就是凝固成固體的叫脂,融化成液體的叫膏。我們現在把凝固的叫脂,融化的叫油,“膏脂”一詞已經基本不用了。

現在我們使用的由來形容油脂的成語還有一個叫做:民脂民膏。另外動物油脂在烹飪中的使用,也都有各種記載,如《周禮·天官冢宰》這本古書中就記載了:

“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鮮羽,膳膏羶。”這裏規定了四季獻給天子的鳥獸及烹飪用油。膏香、膏臊、膏腥、膏羶這幾個詞有不同的解釋,但不外乎就是牛油、羊油、豬油這幾種動物油脂。

古人做菜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做菜會用到油脂嗎 第2張

宋代的鐵鍋

宋代及以後的烹飪

其實在古代宋代以前很少看到有關油脂做菜烹飪的記載,因為當時這樣的東西很難獲取,一般也都用在特殊的地方,比如油燈等方面,並且當時的人們還都是一日兩餐,至於後面出現的一日三餐則是在宮廷裏才會出現,普通百姓根本無法負擔的其這樣的飲食。

到了宋朝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的農業經濟非常發達,貿易也繁盛,普通百姓的生活水準開始提高,老百姓也都開始一日吃三頓飯了。另外皇室貴族等對吃方面也越來越講究了,因為當時鐵鍋已經出現,再加上植物油的提取越來越簡單,價格也不是很貴,所以更多的飯館等地方開始使用鐵鍋進行油炸、爆炒、油煎等多種烹飪食物的方式。

當時比較流行的烹飪方式有:烹、爆、溜、醃、滷、蒸、燉等方法,它們讓宋代的美食樣式變得多種多樣,做菜手法的變化,使得當時的人們對食物的感覺有了新的認知,從此烹飪不再單調還形成了自己的一門技術。才外在當時不可或缺的是食物的調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鹽,蜜,花椒等調味也開始讓食物的味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古人做菜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做菜會用到油脂嗎 第3張

古人烹飪豬肉圖

綜上所述,在古代油脂的使用是隨着時代的進步而逐步出現並進入普通百姓家裏的,在宋代以前油脂的使用還是非常稀少和單調的,直到烹飪器具的出現,以及植物油的獲取更加便利後,才開始真正走入普通百姓的家庭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