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關於此詩的歷史內容

裴迪《送崔九》:此詩語言雖淺白,含意卻頗為深遠

裴迪《送崔九》:此詩語言雖淺白,含意卻頗為深遠

裴迪(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詩人,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裴迪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
2021-12-29
王之渙《登鸛雀樓》:此詩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王之渙《登鸛雀樓》:此詩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王之渙幼年聰穎,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以門蔭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縣令李滌第三女為妻。後受人誣謗,拂衣去官。天寶元年(742年),補文安縣尉,清白處世,理政公平。卒於文安任上,時年五十五歲。歸葬洛陽縣北......
2021-12-29
捧劍僕所作的《詩》,此詩運用青鳥意象,烘托詩歌的情感韻味

捧劍僕所作的《詩》,此詩運用青鳥意象,烘托詩歌的情感韻味

捧劍僕,唐朝時期歷史人物,其詩用語極為清新,情真意切。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捧劍僕所作的《詩》吧。詩捧劍僕〔唐代〕青鳥銜葡萄,飛上金井欄。美人恐驚去,不敢捲簾看。譯文及註釋譯文一隻青藍色的鳥兒銜着一串晶瑩碧透的......
2021-11-30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此詩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此詩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精通詩書音畫,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篤誠奉佛,有“詩佛”之稱。......
2021-12-30
顏延之《阮步兵》:此詩運用了史傳中關於阮籍的記載

顏延之《阮步兵》:此詩運用了史傳中關於阮籍的記載

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學家。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少孤貧,居陋室,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並稱“顏謝”。嗜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娶。......
2021-12-09
韓愈《華山女》:此詩語言幽默冷峻,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韓愈《華山女》:此詩語言幽默冷峻,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
2021-10-13
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此詩是學杜甫有得之作

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此詩是學杜甫有得之作

陳師道(1053年-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三司鹽鐵副使陳洎之孫,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蘇軾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潁......
2021-11-16
王士禎《江上》:此詩一、二兩句,就給人開闊遼遠之感

王士禎《江上》:此詩一、二兩句,就給人開闊遼遠之感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
2021-12-13
韋應物《送楊氏女》:此詩是父女情的白描與真性情的流露

韋應物《送楊氏女》:此詩是父女情的白描與真性情的流露

韋應物(生卒年不詳),字義博,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員、詩人,世稱“韋蘇州”“韋左司”“韋江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風澄澹精致,詩歌內容豐富,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後人每以王(王維)孟(孟浩然)韋柳(......
2021-10-02
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衞銜石填海》:此詩完全跳出了試律窠臼

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衞銜石填海》:此詩完全跳出了試律窠臼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
2021-10-12
王勃《秋日別王長史》:此詩起筆起得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王勃《秋日別王長史》:此詩起筆起得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其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現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
2021-09-27
李賀《將進酒》:此詩給讀者以深刻的精神啟示和審美感受

李賀《將進酒》:此詩給讀者以深刻的精神啟示和審美感受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
2021-09-24
元稹《行宮》:此詩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

元稹《行宮》:此詩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説十五)世孫。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同倡新樂府運動,共創“元和體”,世稱“......
2021-09-26
柳宗元《汨羅遇風》: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卻能感人至深

柳宗元《汨羅遇風》: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卻能感人至深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其與韓愈並稱為“韓柳”......
2021-10-11
曹植《雜詩七首·其五》:此詩是作者後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曹植《雜詩七首·其五》:此詩是作者後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2021-10-13
鄭谷《中年》:此詩主要限於個人的感興,社會意義不大

鄭谷《中年》:此詩主要限於個人的感興,社會意義不大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
2021-09-17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此詩清新幽靜,委婉含蓄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此詩清新幽靜,委婉含蓄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其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2021-12-22
權德輿《八月十五日夜瑤台寺對月絕句》:此詩與某位公主有關

權德輿《八月十五日夜瑤台寺對月絕句》:此詩與某位公主有關

權德輿(759年~818年),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宰相、文學家,前秦司徒權翼之後,起居舍人權皋之子。其詩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贍縟渾厚,頗多佳什。《全唐詩》編其詩為10卷,見卷320至329,《全唐詩補編·補逸》卷......
2021-09-18
王勃《秋夜長》:此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值得寫上一筆的

王勃《秋夜長》:此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值得寫上一筆的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其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現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
2021-09-26
李賀《夜坐吟》:此詩與鮑照、李白的同題作品有明顯區別

李賀《夜坐吟》:此詩與鮑照、李白的同題作品有明顯區別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
2021-09-26

 32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