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信息列表 > 

關於此詩的歷史內容

袁宏道《感事》:此詩一反向來律詩喜好堆垛典故的習慣

袁宏道《感事》:此詩一反向來律詩喜好堆垛典故的習慣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説。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
2021-12-16
陳師道《妾薄命·為曾南豐作》:此詩平淡典雅,精煉濃縮

陳師道《妾薄命·為曾南豐作》:此詩平淡典雅,精煉濃縮

陳師道(1053年-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三司鹽鐵副使陳洎之孫,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蘇軾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潁......
2021-11-16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此詩清新幽靜,委婉含蓄

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此詩清新幽靜,委婉含蓄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其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2021-12-22
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其二》:此詩不受束縛而揮灑自如

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其二》:此詩不受束縛而揮灑自如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
2021-12-13
張祜《集靈台·其二》:此詩語言含蓄,看似是褒,實則是貶

張祜《集靈台·其二》:此詩語言含蓄,看似是褒,實則是貶

張祜(hù)(約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闢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張......
2022-01-04
《晚次鄂州》為盧綸所作,此詩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晚次鄂州》為盧綸所作,此詩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縣(今山西蒲縣)人,祖籍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陽盧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濟州刺史、光祿大夫盧尚之的後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著有《盧户部詩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盧綸的......
2022-03-04
李賀《綠章封事》:此詩最終表達了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題

李賀《綠章封事》:此詩最終表達了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題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
2021-09-24
杜甫《詠懷古蹟·其四》:此詩推崇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關係

杜甫《詠懷古蹟·其四》:此詩推崇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關係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2021-12-28
温庭筠《蓮浦謠》:此詩沉鬱含蓄,讀來卻令人蕩氣迴腸

温庭筠《蓮浦謠》:此詩沉鬱含蓄,讀來卻令人蕩氣迴腸

温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
2021-09-29
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之窠臼

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之窠臼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那麼下......
2022-04-10
鄭谷《竹》:此詩吟詠竹,卻通篇不着一個“竹”字

鄭谷《竹》:此詩吟詠竹,卻通篇不着一個“竹”字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
2021-11-23
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此詩是學杜甫有得之作

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此詩是學杜甫有得之作

陳師道(1053年-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三司鹽鐵副使陳洎之孫,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蘇軾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潁......
2021-11-16
屈大均《讀陳勝傳》:此詩中作者的觀點來自於《史記》

屈大均《讀陳勝傳》:此詩中作者的觀點來自於《史記》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龍,又名邵隆,號非池,字騷餘,又字翁山、介子,號菜圃,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樑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
2021-12-15
李賀《崑崙使者》:此詩意境悲涼,筆勢奇崛,情致冷峭

李賀《崑崙使者》:此詩意境悲涼,筆勢奇崛,情致冷峭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
2021-09-24
吳均《答柳惲》:此詩可見既遒練清勁,又古樸自然的風格

吳均《答柳惲》:此詩可見既遒練清勁,又古樸自然的風格

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貧寒,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吳均既是歷史學家,著《齊春秋》三十卷、注《後漢書》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學家,有《吳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2021-12-07
韓翃《送客之江寧》:此詩缺乏真情實感,乃應酬之作

韓翃《送客之江寧》:此詩缺乏真情實感,乃應酬之作

韓翃(hóng),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一直在軍隊裏做文書工作,擅長寫送別體裁的詩歌,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曆十才子”。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著有《韓君平詩集》。那麼......
2021-11-23
柳宗元《汨羅遇風》: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卻能感人至深

柳宗元《汨羅遇風》: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卻能感人至深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其與韓愈並稱為“韓柳”......
2021-10-11
温庭筠《春日》:此詩色彩趨於清淡,構建了清逸淡遠的意境

温庭筠《春日》:此詩色彩趨於清淡,構建了清逸淡遠的意境

温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
2021-09-28
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此詩極為氣度不凡

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此詩極為氣度不凡

杜審言(約645年—約708年),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晉徵南將軍杜預的遠裔,“詩聖”杜甫的祖父。杜審言與李嶠、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2021-11-26
王勃《秋日別王長史》:此詩起筆起得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王勃《秋日別王長史》:此詩起筆起得開門見山,直抒胸臆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其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現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