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一百五十年的亂局:兩晉十五帝皇帝列表及簡介

一百五十年的亂局:兩晉十五帝皇帝列表及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上九大一統朝代之一。它上承三國,下啓南北朝,分爲西晉與東晉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晉”,總歷時156年。西晉(265年-316年)爲武帝司馬炎所創立,定都洛陽,歷4帝;東晉(317年-420年)爲元帝司馬睿所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歷11帝。

司馬氏在三國時期爲曹魏世族。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國號晉,即晉武帝。280年滅孫吳而統一天下,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王紛紛爭權,史稱八王之亂。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滅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兩晉總歷時156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

晉朝雖爲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爲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託爲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風。玄學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匯,中國文化逐漸轉變爲儒釋道融合之狀況。

一、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265-290年在位25年。

司馬炎於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國號晉,建都洛陽。280年滅吳,統一全國。開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天下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290年武帝病逝。

武帝執政前期能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期則熱衷於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而後暗”是對武帝最公正的評價。

【焚裘示儉】武帝泰始年間(在位初期),太醫司馬程據獻上一件用野雞頭上的毛織成的毛衣,武帝命令把這件衣服在殿前燒掉,並宣示全國,從今以後不許再貢獻用特殊技法制作的奇裝異服。

【粉黛萬人】政治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使得西晉的皇族和貴族累積了大量的財富,於是縱情享受,過着豪華奢侈的生活。武帝領先作了荒淫奢縱的表率,《晉書·胡貴嬪傳》載:武帝“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衆,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以中國史上開國皇帝而論,實未有如是荒怠縱慾者;以致小人當權,奢侈浪費,風氣日漸敗壞。

【競相賽富】公卿貴族也跟着競富爭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飯用一萬錢,還“無處下箸”,他的兒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異,一天膳費二萬錢。爲維持這種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緊聚斂,因此貪污納賄,習以爲常,當時有人指:“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可見爲害之大。

【立嗣之爭】在立嗣上大臣們發生爭執。太子司馬衷智力低下、昏庸無能,武帝之弟齊王司馬攸仁孝慧敏。司馬駿、衛瓘、和嶠等主張廢衷立攸,但遭楊皇后和賈充、荀勖等人反對。最終武帝仍然不能捨子立弟,遣返司馬攸回其封國,齊王憂病而死。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爲,聚衆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僞。

【洛陽紙貴】武帝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文辭優美。他所作的《三都賦》,描寫三國都城,內容雄渾閎博,完成後轟動京城。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晉書·文苑·左思傳》記載:“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

【歷代評說】《晉書》:帝宇量弘厚,造次必於仁恕;容納讜正,未嘗失色於人;明達善謀,能斷大事,故得撫寧萬國,綏靜四方。

蘇轍:武帝“吳亡之後,荒於女色,蔽於庸子,疏賢臣,近小人,去武備,崇藩國,所以兆亡國之禍者,不可勝數,此則滅吳之所從致也。”

司馬光《資治通鑑》:至於晉武獨以天性矯而行之,可謂不世之賢君。

二、惠帝司馬衷(259年-307年), 武帝司馬炎次子,西晉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6年在位17年。在他的統治期間發生了八王之亂,西晉走向滅亡。

司馬衷爲人癡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後來皇后賈南風殺害楊駿,掌握大權。在八王之亂中,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爲太上皇,囚禁於金墉城。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起兵反司馬倫,羣臣共謀殺司馬倫黨羽,迎惠帝復位,誅司馬倫及其子。又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307年,惠帝去世,相傳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

【特殊紀錄】基本上說,惠帝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愚笨的帝王,他在位期間先後經歷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等重大事件,使得他在中國歷史上非自願地創造了以下紀錄:

1、最多皇儲:

最多皇太弟(2個),司馬穎、司馬熾。

最多皇太孫(2個),司馬臧、司馬尚。

2、被自己的長輩尊爲太上皇(司馬倫爲惠帝的叔祖父)。

一百五十年的亂局:兩晉十五帝皇帝列表及簡介 第2張

3、其第二任皇后羊獻容曾任2個不同政權君主的皇后,除晉惠帝外,後來又爲前趙皇帝劉曜的皇后。

4、當國18年,用了9個年號。除了時間最長的元康年號(9年),另外9年用了8個年號,更換年號的頻率和武則天相當,使用過的年號數量則居武則天之後,是中國衆多皇帝的第二位。

【作弊解題】司馬衷智商低下,司馬炎對此很發愁。有一次,司馬炎特意出題考他,並三天內交卷。司馬衷不懂作答,他妻子賈南風立刻請來幾位老先生爲司馬衷解答難題。司馬炎看了答卷後,以爲此兒思維還算清楚,也就放心了。可是司馬炎一死,司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鬧出了不少笑話。

【白癡名言】官私蛤蟆:一次,惠帝游上林苑,聽到蛤蟆叫,問身旁的隨從:“此鳴者,爲官乎?爲私乎?”隨從就說:“在官家裏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裏叫的,就是私人的。”

何不食肉粥:有一年,有大臣向惠帝報告老百姓無食物吃(天下荒飢,百姓餓死),他反問:“何不食肉糜?”大臣聽了,哭笑不得。由此可見司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塗。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爲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291年開始到306年,共持續16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爲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

【五胡亂華】西晉時北邊衆多遊牧民族趁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國家而造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由於諸胡入侵中華帶有種族滅絕行爲,故這些政權都不被正統所承認。“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

三、懷帝司馬熾(284年-313年),武帝司馬炎第25子,惠帝司馬衷異母弟,西晉第三位皇帝,307年-311年在位4年。惠帝在位期間,司馬熾被立爲皇太弟。司馬越毒死惠帝后,司馬熾被扶植爲帝。在此期間,五胡開始建立獨立的政權,但是晉朝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日漸嚴重。311年6月,匈奴劉聰的軍隊攻入洛陽,懷帝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313年1月,懷帝在正月的朝會上被劉聰命令爲斟酒的僕人,有晉朝舊臣號哭,令劉聰反感,不久用毒酒毒殺之,年30歲。

四、愍帝司馬鄴(300年-318年),武帝司馬炎之孫,惠帝司馬衷和懷帝司馬熾之侄,西晉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313年-317年在位4年。愍帝即位時,西晉已經沒有可以作戰的戰力。316年8月前趙劉曜發兵攻打長安,愍帝在食糧斷絕的情況下於同年12月投降前趙,《晉書》記載:“帝乘羊車,肉袒銜壁,輿櫬出降。”西晉滅亡。愍帝投降前趙後,劉聰對他百般羞辱,讓他做狩獵隊伍的前導以及宴會洗杯子的雜役,於317年2月7日被劉聰殺害。

【衣冠南渡】懷帝、愍帝時期中原地區大規模戰爭不斷,內徙的周邊部族相繼建立君主制政權,並最終釀成永嘉之禍,中央朝廷受到威脅。建武年間,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西晉渡江後,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稱東晉。

“衣冠”,晉時士族峨冠博帶。隨晉室南遷的盡是巨家大戶、官宦士紳,故有“衣冠南渡”之謂。又有說法雲“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

一百五十年的亂局:兩晉十五帝皇帝列表及簡介 第3張

五、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司馬懿的曾孫,東晉的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5年。愍帝投降前趙後,司馬睿在晉朝貴族與江東大族的支持下於317年稱晉王,318年即帝位,爲元帝。但是元帝本身爲一個被扶持者,並無權力,大權掌握在王導與王敦之手。晉元帝聽從刁協與劉隗的言論並有意削弱琅邪王氏權力,導致王敦於322年反叛,攻入建康,並且殺害重臣。但是王敦無力消滅東晉,最後採取與晉元帝和睦的策略。元帝在王敦之亂中因憂鬱過度而過世。

【五馬渡江】指的是西晉滅亡時,五位晉朝宗王渡過長江,最後於建康建立東晉王朝之事。五馬:琅琊王司馬睿(即晉元帝),西陽王司馬羕,南頓王司馬宗,汝南王司馬祐,彭城王司馬紘。《晉書帝紀第六》曰:太安之際,童謠雲:“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爲龍。”

【王與馬共天下】是說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與當時皇室力量勢均力效,甚至還有過之。王氏勢力最大時候,朝中官員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當時百姓稱之爲“王與馬,共天下”。

【歷代評說】魏收:“司馬睿之竄江表,竊魁帥之名,無君長之實,局天脊地,畏首畏尾,對之李雄,各一方小盜,其孫皓之不若矣。”

虞世南:“元帝自居藩邸,少有令聞,及建策南渡,興亡繼絕,委任宏茂,撫綏新舊,故能嗣晉配天,良有以也。然仁恕爲懷,剛毅情少,是以王敦縱暴,幾危社稷,蹙國舒禍,其周平之匹乎?”

宋高宗趙構:“若元帝,僅能保區區之江左,略無規取中原之心。”

六、明帝司馬紹(299年-325年),元帝司馬睿長子,東晉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在位不足3年。司馬紹即位後大赦天下,平定王敦的叛亂,停止對於王敦黨羽的追究。爲穩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導,並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度,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後。325年10月,司馬紹病死,年27歲。

【日與長安】司馬紹年幼時,元帝閒坐,將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長安使者來,就問司馬紹:“你說日與長安哪個遠?”司馬紹回答說:“長安近,不曾聽說過人從日邊來,因此就可以知道了。”晉元帝覺得奇異。第二天,羣臣宴會時又問他這個問題,紹答:“日近。”元帝臉色一變說:“怎麼和昨天說的不同呢?”司馬紹回答說:“擡頭就望見日,但卻望不見長安。”由此元帝更覺得他是個奇童。

【遺鞭脫身】明帝知王敦有反意,騎馬微服去察看王敦在於湖的營地,但被兵士們發現,五名騎兵追捕過來。明帝逃走時,將坐騎排出的糞便用水浸溼以降溫,又拿出七寶鞭交給路旁賣食物的婆婆,並要她出示給追來的騎兵。明帝走後不久,追兵就來到,並詢問婆婆,婆婆取出七寶鞭,並稱那人已經走得很遠。騎兵們只顧著傳玩七寶鞭,而且見馬糞已冷,以爲追不及了,於是沒有再追,明帝亦因此成功逃脫。

一百五十年的亂局:兩晉十五帝皇帝列表及簡介 第4張

【晉祚不長】明帝曾問王導晉室得天下的事。王導告訴他司馬懿當日發動高平陵之變誅除曹爽,樹立蔣濟等與自己同心的大臣;又說道曹髦被司馬昭親信賈充所命的成濟弒殺一事。明帝聽後臉趴在牀上,說:“若真的像你所說,晉室國祚又怎能夠長遠!”

【歷代評價】唐·房玄齡等《晉書》:帝聰明有機斷,尤精物理。於時兵凶歲飢,死疫過半,虛弊既甚,事極艱虞。屬王敦挾震主之威,將移神器。帝騎驅遵養,以弱制強,潛謀獨斷,廓清大昆。改授荊、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勢,撥亂反正,強本弱枝。雖享國日淺,而規模弘遠矣。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明帝不夭,中原其復矣乎!天假五胡以亂中夏,氣數之窮也,帝乃早世!王敦之橫,元帝惴惴而崩,帝以幼衝當多難,舉動偉然出人意表,可不謂神武哉?

七、成帝司馬衍(321年-342年),東晉第三位皇帝,明帝長子。成帝於325年-342年在位18年,由於年幼,由母親皇太后庾文君輔政;庾太后死後由司徒王導與中書令庾亮輔政。成帝在位期間,平定蘇峻之亂;頒佈詔書,禁止士族、官吏將私佔山川大澤;又將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339年曾經令庾亮北伐,但是敗於石虎。342年成帝駕崩,得年22歲,其同母弟司馬嶽繼位。

【玄學】魏晉時代運用道家的老莊思想揉合儒家經義而形成的一種哲學思潮。“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老子》:“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爲“三玄”。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向秀、何晏、王弼、阮籍、嵇康、郭象等。

【王羲之書法】王羲之(303年—361年),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史上取得的成就影響巨大,被後人譽爲書聖。王羲之已無真跡傳世,著名的《蘭亭序》等帖,皆爲後人臨摹。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20件,多爲唐摹。

八、康帝司馬嶽(322年-344年),東晉第四位皇帝。明帝次子,母庾文君,是成帝的同母弟。342年成帝去世後,由於權臣庾冰與庾翼力主之故,康帝才得以用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帝位,但不久便於建元二年344年病逝,年二十三歲。他的書法造詣很深,代表作《陸女帖》,被收進宋代《淳化閣帖》。

九、穆帝司馬聃(dān,343年-361年),東晉第五位皇帝,穆帝是康帝之子。穆帝即位時年僅1歲,由母親褚太后掌政。穆帝在位期間由於北伐版圖有所擴大。361年穆帝過世,年十八歲。穆帝無嗣,由成帝長子琅邪王司馬丕繼位。

【葛洪】(284年-363年)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袖,醫學家、博物學家和製藥化學家,煉丹術家;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作弘富。他不僅對道教理論的發展卓有建樹,而且學兼內外,於治術、醫學、音樂、文學等方面亦多成就。《抱朴子》爲其主要著作。

十、哀帝司馬丕(341年—365年),東晉第六位皇帝。他是成帝司馬衍的長子,康帝司馬嶽的侄子,穆帝司馬聃的堂兄弟。哀帝本應繼成帝之位,但是由於大臣庾冰的意見而無法即位。361年,司馬丕在穆帝死後即位,但是大將桓溫當國,哀帝形同傀儡。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長生術,按照道士傳授的長生法,斷榖、服丹藥。結果哀帝服藥後藥性大發而不能聽政,由褚太后再次臨朝。365年哀帝便因藥物中毒而死。

【桓溫北伐】是哀帝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十一、廢帝司馬奕(342年-386年),東晉第七位皇帝,成帝之子、哀帝的弟弟。司馬奕即位之時,桓溫擅權,且有意自立爲帝。但司馬奕本身並無過失可言,桓溫便指司馬奕陽痿不能人道,指皇子們爲司馬奕男寵所生;於371年廢司馬奕爲東海王,之後再貶爲海西縣公。司馬奕遭此挫折,便枉塞聰明以苟且偷生,桓溫也因此對他不再防範。司馬奕於45歲時過世,他是晉朝唯一在位期間被廢黜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陽痿”的皇帝。

十二、簡文帝司馬昱(320年-372年),元帝司馬睿幼子,東晉第八位皇帝。歷仕元、明、成、康、穆、哀、廢帝七朝,先封琅玡王,後徙封會稽王,歷任散騎常侍、右將軍、撫軍將軍等職。自永和元年(345年)開始一直以會稽王輔政,掌握朝廷的決策權,但其時權臣桓溫的勢力亦一直增強。於太和六年十一月被桓溫擁立爲帝,次年七月病逝。在位期間只有250日,期間朝政完全在桓溫控制之下。

十三、孝武帝司馬曜(362年-396年),東晉第九位皇帝,在位時間是372年至396年。他是簡文帝的第三子,安帝和恭帝的父親。

孝武帝繼位時才11歲。一開始由太后攝政。14歲時(376年)親政。383年前秦進攻晉,企圖滅晉,在淝水之戰中晉軍大勝。孝武帝即位時期由於稅賦改革與謝安當國,被稱爲東晉末年的復興。但是謝安死後司馬道子當國,以及晉孝武帝嗜酒成性,《晉書》說“醒日既少”,優柔寡斷,導致東晉政局再度陷入混亂。

孝武帝由於對他當時寵信的張貴人開玩笑,說要廢棄她,導致當晚張貴人一怒之下殺了他,時年36歲。

【淝水之戰】太元八年(383年)八月,前秦皇帝苻堅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大舉南侵。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爲前線大都督,謝玄爲先鋒,領八萬兵馬,分三路迎擊前秦軍。苻堅自認爲能速戰速決,並派已是前秦度支尚書的晉降將朱序前去勸降謝石,朱序卻私下提示謝石宜先發制人。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十名大將及五萬主力。十二月,雙方決戰於淝水,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象山崩了一樣丟盔棄甲的大潰逃。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謝玄、謝琰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至此,謝安率八萬晉軍大敗前秦百萬大軍,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並給後人留下了一些著名的歷史典故和成語,如“投鞭斷流”、“風聲鶴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直膾炙人口。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居宰相之位,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他初與權臣周旋時,從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準則卻能拒權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當政的時候,又處處以大局爲重,不結黨營私,不僅調和了東晉內部矛盾,還於淝水之戰擊敗前秦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伐勝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後世人視爲良相的代表,“高潔”的典範。

【與謝安相關的成語】東山再起、圍棋賭墅、新會蒲葵、雅人深致、一往奔詣、老翁可念、屋下架屋、一往情深、前倨後恭、小兒破賊。

【北府軍】又名北府兵,是東晉時謝玄主持創立的一支軍隊,一開始權力幾乎只屬於陳郡謝氏家族,後數度易主,併成爲南朝軍隊主力。

謝玄爲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鎮廣陵,從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中選拔驍勇士建立了一支軍隊,名北府兵。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北府軍從此一戰,史上留名。後來謝玄被解除了北府軍的領導權,司馬恬、王恭先後代之,北府軍軍閥化。404年,原北府軍參軍劉裕率餘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並殺之。此後,北府軍成爲劉裕的軍事支柱。420年,劉裕稱帝,建立宋,北府軍成爲其皇家軍隊的主力。

【謝道韞】是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世說新語》記載: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衆人的稱許。也因爲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爲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詠絮之才”也成爲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蹟亦爲《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十四、安帝司馬德宗(382年-419年),孝武帝司馬曜長子,恭帝司馬德文同母兄。東晉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

安帝繼位時,東晉皇帝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權力落在大臣手中。安帝愚笨,連話都不太會說,據《晉書》記載他連冬夏都區別不了。安帝初期朝政由會稽王司馬道子主持,403年1月,桓玄殺司馬道子,成爲東晉的主宰者。同年12月,桓玄篡位,改國號爲楚,史稱桓楚,貶安帝爲平固王。404年3月,劉裕舉兵大敗桓玄軍隊,桓玄被殺,安帝恢復帝位。但好景不長,6月26日桓玄的將軍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次年3月安帝纔再脫叛軍之手。桓玄的叛變摧毀了東晉的皇權,劉裕成爲東晉舉足輕重的人物,爲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419年1月安帝被劉裕弒殺。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東晉時代的畫家。官至大司馬參軍、散騎常侍。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爲“才絕、畫絕、癡絕”。他的畫線條連綿流暢,如“春蠶吐絲”。顧愷之畫跡甚多,傳世作品有《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卷、《洛神賦圖》卷等。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自號五柳先生,曾任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官職。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於世。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一百五十年的亂局:兩晉十五帝皇帝列表及簡介 第6張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爲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深刻影響了唐代詩歌的創作。

十五、恭帝司馬德文(386年-421年),東晉最後一位皇帝,他是孝武帝司馬曜的次子、安帝司馬德宗之弟。419年劉裕殺害安帝,劉裕本人有意自稱皇帝,但由於圖讖所言“昌明(晉孝武帝)之後有二帝”,便立司馬德文爲帝,以符合圖讖所言。

420年7月,劉裕入朝,傅亮暗示司馬德文禪讓帝位給劉裕,並將禪讓詔書的草稿上呈,要他抄寫。司馬德文欣然接受,並說:“桓玄篡位那時,晉室經已失去天下了,又因劉公延長了國祚,至今已將近二十年了;今日心甘情願讓位。”兩天後,司馬德文退居琅邪王府,百官向晉帝告別,晉亡矣。

又三日,劉裕正式登位,並封司馬德文爲零陵王,正朔、車駕、衣服等都依晉朝規格,正如昔日晉篡魏的先例,並命劉遵派兵守衛。

同年9月,劉裕派人遣士兵翻牆進入司馬德文府內,逼其服食毒藥。但司馬德文不肯,說:“佛教所稱,自殺的人都不能輪迴再生爲人。”士兵於是用被褥將其悶死,享年36歲。

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是爲宋武帝,建國宋,史稱南朝宋,東晉至此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此時北方仍處於五胡十六國時代,直至440年北魏統一後方形成南北朝對峙格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