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西晉皇帝列表及簡介 西晉和東晉的區別

西晉皇帝列表及簡介 西晉和東晉的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晉(又稱司馬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中國古代上承三國下啓東晉,由司馬炎建立的統一王朝,定都於洛陽,與東晉合稱晉朝。

 一、晉武帝立國與太子問題

西晉歷史很短暫,從266年初建國,到280年統一,接着有一段太康(281-289)盛世,算是上升時期。但是,就是在這個時期,表面的光鮮之下,醞釀了天下大亂的種子。唐太宗給《晉書·武帝紀》寫的評論說司馬炎,統一之後,有“驕泰之心”,“居治而忘危”。

西晉皇帝列表及簡介 西晉和東晉的區別

  晉武帝

吳主孫皓愛蒐羅美女。平吳後,孫皓宮中美女5000人,被晉武帝(236-290)司馬炎悉數收入宮中,面對數以萬計的美人,司馬炎不知道到何處過夜,竟然坐在羊拉的車上,任其所之,按照羊的興致“海選”。司馬光《資治通鑑》是這樣記述的:“帝既平吳,頗事遊宴,怠於政事,掖庭殆將萬人。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宮人競以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引帝車。” 晉武帝的這個故事,創造了一個成語“羊車望幸”。

西晉皇帝列表及簡介 西晉和東晉的區別 第2張

  羊車望幸

晉武帝荒淫,統治上層也“競以奢侈相高”。石崇與王愷鬥富,王愷以米湯(飴)刷鍋,石崇用蠟當柴火。王愷用紫絲製成步障四十里,石崇就用織錦做成步障五十里。王愷用帶香味的椒刷房子,石崇裝修的時候就用色彩鮮亮、紋理細膩的赤石脂塗料。晉武帝不僅不制止,反而暗助舅舅王愷一臂之力。他曾經賜給王愷珊瑚樹,高達兩尺,是很稀罕的珍寶,王愷拿來向石崇炫耀。石崇順手用鐵如意打碎。王愷大怒,以爲是嫉妒自己的珍寶。石崇從容說,你不要發怒,還你就是。讓人拿出自己寶貝,三、四尺高的珊瑚樹有六七株,像王愷那樣二尺高的珊瑚樹多的是。王愷這才感到悵然自失。太尉何曾一頓飯要花上萬錢,滿桌佳餚,還說沒有什麼可以下筷子的。你說他們是“土豪”,一個個都標榜是士族高門。你說他們是世族吧,卻表現得如此沒有文化修養。

西晉一等高門,是琅琊王氏。王敦與王導曾經參加富豪石崇的家宴。石崇是當時的一等富豪,他在洛陽附近的金谷園,據說是專門爲寵幸的美女綠珠所建,奢侈豪華。石崇請家中美女侑酒,規矩在先,若客人不喝,就殺掉勸酒的美女;王敦就是不喝,石崇竟然殺死了數名美女!這已經不是土豪,而是野蠻血腥了。

司馬炎最大的敗筆出在立太子問題上。

司馬炎有26個兒子,成活的有13人。皇后楊豔(238-274)生有三子,老大夭亡,老二司馬衷(259-307)年長,卻是一個智障兒。司馬炎想換掉這個太子,擔心“皇太子不堪奉大統”。皇后卻認爲:“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兒子的智障,本來就令做母親的難過,她不願再因爲智障而剝奪他的皇位繼承權,進一步受委屈。這確實是“婦人之仁”。晉武帝爲什麼也就稀裏糊塗的答應了呢?

據說司馬衷的兒子皇長孫司馬遹(278-300),聰明穎悟,深得晉武帝的寵愛。其母謝玖本是武帝才人,司馬衷結婚前,武帝派謝玖去侍寢,教以男女之事,卻懷上了身孕。司馬衷納妃賈南風之後,有妾懷孕,遭到賈南風的迫害。謝玖害怕,請求回到西宮,獲得晉武帝的同意。於是,謝玖又回到了武帝宮中,生下了武帝的孫子司馬遹。司馬遹長到三、四歲,司馬衷還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個兒子。有一次他來朝見父皇,在宮中與各位皇子拉手,拉到司馬遹,晉武帝告訴他,“這是你的兒子!”這件事到真是有趣。自己的老婆跑到老爸家生了個兒子。

大約由於這層關係,晉武帝特別喜愛這位長孫,對人說,“此兒當興吾家。”有一次,宮中失火,晉武帝在樓上觀察救火,年僅五歲的司馬遹拉着爺爺的衣裾說,事起非常,不要站在有亮光的地方,您站在暗處也能看見別人,別人卻看不見你,這樣安全些。又有一次,司馬遹與爺爺一起觀看豬圈,看見一隻很肥的豬,說這頭豬很肥,得吃多少糧食,不如殺了,以餉將士。司馬炎很欣賞長孫的聰明伶俐,說他很像自己的祖父司馬懿。有這樣一個聰明過人的長孫,司馬炎就想,即使兒子有些癡呆,傳到孫子必興吾家!

289年,由於過度縱慾,50多歲的司馬炎患病,把朝政交給外戚楊駿打理。楊駿是現任皇后楊芷(259-292)之父。前任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見晉武帝內寵甚多,太子司馬衷不惠,擔心自己死後太子之位不保。因此,臨終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求晉武帝迎娶自己的堂妹楊芷入宮爲皇后。晉武帝是一個心軟的人,就答應了楊豔。此時的晉武帝,“惟耽酒色,始寵後黨”,新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自然得到重用。楊駿雖然沒有輔國之才,晉武帝確認這樣楊駿就更要依靠宗室,不會專擅朝政。霍光王莽倒是有才,未必是國之大幸!司馬炎想讓皇叔父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一道輔政。但是,楊駿卻用陰謀手段排斥他人,還換掉武帝身邊的所有侍從人員。晉武帝彌留之際,說“你怎麼能這樣?”(“何得便爾!”)已經無力改變楊駿的人事佈局,只能帶着無奈死去。史家說“帝宇量弘厚,明達好謀,容納直言,未嘗失色於人。” 可是,我怎麼覺得這位皇帝確實有些窩囊。

二、賈南風專權與八王之亂

290年,司馬炎去世後,智障兒惠帝司馬衷即位,外戚與宗室的惡鬥,就把西晉給玩完了。

楊駿攫取了首席顧命大臣的位置,卻並不具備執政的能力。他的大權獨攬,激起了司馬家族的憤怒。惠帝的皇后賈南風(257-300)陰險狠毒,她利用司馬氏的不滿,引楚王司馬瑋入朝,先後誅殺楊駿及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又以僞造手詔罪名,誅殺司馬瑋。賈南風完全掌控着朝廷大權。在她掌權的10年間,西晉朝廷依然在奢侈中逐漸腐爛。魯褒的《錢神論》把當時社會的腐敗作了深刻的揭示。

西晉皇帝列表及簡介 西晉和東晉的區別 第3張

  賈南風

西晉是被八王之亂所沖垮,然後被匈奴貴族劉淵所滅亡的。那麼,怎麼會有“八王之亂”呢?這還要從外戚專權談起。

如前所述,惠帝長子司馬遹從小聰明伶俐,深獲祖父司馬炎喜愛。司馬衷之所以得保嗣君之位,跟這位長孫的得寵很有關係。賈南風生了三個女兒,卻不生兒子,司馬遹視作眼中釘,必欲去之而後快。她假裝懷孕了,企圖把妹妹賈午生的兒子當做自己生的兒子。以便取代庶出的司馬遹。爲此,她還設計了一個圈套。

賈南風請著名文人、美男子潘岳代筆寫了一份祈禱詞,其中涉及咀咒皇帝與皇后的內容:“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當入了之。中宮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當手了之。”。然後以父皇生病的理由,召見太子入宮,入宮後,太子司馬遹被設計灌醉,然後,稀裏糊塗要求他抄寫這份祈禱詞。有沒有寫全的字,還是找人補齊的。然後,賈南風拿出這個證據控告太子謀逆。傻子皇帝司馬衷大怒,要給太子處以極刑。大臣張華等堅決反對。賈南風拿出太子往日的文字來對證,證明確實是太子筆跡。大臣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要求深入調查。賈南風怕夜長夢多,後退一步,只要求廢除太子,軟禁在首都洛陽西北的金墉城。

太子的部下對此十分憤怒,知道背後的黑手就是賈南風。他們策動趙王司馬倫(司馬懿之子)及其親信孫秀,發動政變,殺死賈南風,營救太子。司馬倫採納了孫秀的建議,沒有立即動手除掉賈南風,而是故意泄露廢太子要報仇的信息,促使賈南風先期動手,毒死了廢太子司馬遹。在這種舉國憤慨的情況下,司馬倫以爲太子報仇的名義,發動政變,誅殺賈南風及其親黨,從而掌握了朝廷大權。

301年,司馬倫謊稱宣帝司馬懿託夢,要求他登基稱帝,司馬衷遜位。這就激起了司馬家族其他諸王的反對。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聯合起兵,長沙王司馬乂舉兵相應,殺向洛陽,殺死了司馬倫。然後,這三人之間又發生了火併。皇帝先落在成都王司馬穎手裏,後來又殺出一個東海王司馬越,以迎護惠帝的名義起兵,殺死司馬顒與司馬穎,掌控着朝廷政權。加上當年賈南風動員起來誅殺楊駿的司馬亮、司馬瑋,共有八王陷入內鬥,《晉書》將這八王列入一個傳中,故史稱“八王之亂”。

公元307年,惠帝司馬衷中毒而死,皇太弟司馬熾即位,是爲晉懷帝,距離西晉的滅亡已經不遠了。

 三、西晉滅亡原因的反思

八王之亂,徹底消耗了西晉的國家實力。其間,公元304年,在蜀中的成氏和在山西的匈奴八部首領劉淵,率先起來造反,揭開了“五胡十六國”天下大亂的序幕。十幾年後,西晉懷帝和愍帝相繼被俘,標誌着西晉的滅亡。317年,鎮守江東的琅琊王司馬睿,在王導、王敦兄弟的擁戴下,建立了新朝廷,史稱東晉。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的爆發,表面看是由於賈南風的貪婪引起,其實,除了賈南風的政治操作引發危機之外,西晉立國以來的制度安排,也值得反思。

晉武帝建國後,接受了曹魏沒有分封同室宗親的教訓。他既用外戚輔政,又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都是司馬家的,建立諸侯國。這些諸王,可以選拔自己封國中的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還統領着軍隊。歷史好像回到了劉邦初建國的時代。這樣的制度留下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東漢末年,朝中有外戚宦官專權,地方有軍閥割據,朝綱不正。曹魏接受這個教訓,外戚宦官靠邊站,宗室靠邊站,最後就給了司馬家族以篡權的機會。司馬懿在中央發動政變,朝中無奧援,地方無屏藩,江山立即易色。現在司馬氏分封了二十七個王,賈南風和楊駿這些外戚,也都參與到前臺來干政,最後在外戚與宗室的內鬥中,結束了司馬家族的政權。

可見,制度本身無好壞,關鍵要看具體的歷史條件。什麼時候應該什麼樣制度,片面的接受教訓,好像防範了前朝的問題,卻引發了新問題。唐人趙蕤的《反經》(又叫《長短經》)等,對此有很多的討論,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再好的制度,關鍵還是靠人,看是在什麼樣人的掌控之下。這就跟接班人的選拔密切相關了。在帝王時代,一個王朝的接班人,就是皇帝的兒子,他本身或昏或明,或賢或愚,對王朝的興衰,國家的命運,關係很大。帝制就是這樣子。晉武帝選了一個智商極低的兒子當皇帝。你設計的制度再好,他也沒有能力掌控嘛!中央君主糊塗,地方諸王坐大,社會矛盾尖銳,加上對內遷少數民族的管理漏洞,西晉王朝坐在了火山堆上,自然無法逃脫迅速滅亡的命運。

我們發現,《資治通鑑》的這種敘事,雖然也有“臣光曰”之類的直接評點,但是它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從具體事情上記述和探究王朝的興衰。如果非要深入探究人事背後深層次原因,什麼土地問題啦,賦役制度啦,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那樣許多問題就扯得很遠了,等於推脫了當事人的責任。尤其是西晉,如果不是上層的生活靡亂,奢侈誇浮,那麼皇帝弱勢一點,大臣有爲一點,也許還能夠撐起來。

總之,在帝制時代,一個政權能不能找到優秀的接班人,對於王朝興衰,至關重要。世襲制度下,能否在皇家子胤裏找到優秀的接班人,本身就是疑問,何況還有立嫡以長的限制,選擇範圍更小。在中央集權的皇帝制度下,皇帝不行,就必須有一個賢能的宰相來幫襯,處理現實執政問題,儒家和道法家都講“垂拱而治”,未嘗不包含這層意思在內。如果輔佐大臣也昏庸無能的話,有什麼機制可以糾正皇家子孫的不肖呢?昏君奸臣,兩個疊加在一起,就必然會亡國。對曹魏來說,就是司馬家族取而代之;對於司馬政權來說,君主昏庸,輔臣不行,外戚也不行,就只有亂離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