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嬴政的統一全國事業差點被哪件事所摧毀?

嬴政的統一全國事業差點被哪件事所摧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贏政在剷除了嫪、呂兩大集團而獨掌大權後,就將主要精力用來謀劃兼併關東六國、結束分裂、完成統一的事業上。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七國之中,秦國的土地最爲廣闊,經濟力量最爲雄厚,且擁有曉勇善戰的雄師百萬,在軍事方面有着絕對的優勢;同時,還萃集了許多政治、軍事等方面的一流人才,已經具備了統一六國的實力。但在另一方面,六國統治者又不甘心其滅亡的命運,不會束手待斃,他們有時採取“合縱"(六國聯合對抗強秦)的軍事手段來公開反秦.有時則採取隱蔽、陰險的手法來破壞秦的統一事業,著名的“鄭國事件”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事例。

嬴政的統一全國事業差點被哪件事所摧毀?

網絡配圖

韓國是六國中最弱的一國,在地理位置上又最靠近秦國。爲了阻擋秦東征的戰車,韓國統治者派遺了一個名叫鄭國的水工到秦國,勸說秦國興建一項規模巨大的水利工程:引徑水東流,注入洛水,渠長300多裏。其目的是以大型水利工程來拖住並消耗秦的財力、物力、人力,使得秦國無力東進來發動統一戰爭。果然,秦國統治者同意了鄭國的建議,並且讓他來主持這項工程。就在工程緊張地進行之際,韓國的陰謀被秦國發覺了,朝野震動,鄭國,作爲韓國的間諜,險遭殺頭。

其實,韓國派鄭國來爲秦修水渠這件事,對於秦來說,雖有弊端.也有利益,且從長遠來看,利益遠遠大於弊端,鄭國渠的修建,使秦國的二百多萬畝土地得到灌溉,關中成爲了沃土,反而使秦的經濟力量得到了增強。但是,這件事當時在秦國引起的逐客風潮,卻差點摧毀了秦國進行統一事業所依賴的重要基礎。

韓國的陰謀暴露之後,在秦國朝野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特別是秦國的宗室大臣,早已對各國來秦的客卿不滿,他們極力主張:來秦的客卿都是爲了自己的國家而奔走的,應該將所有的客卿統統趕走。秦王也產生了別國來秦的人靠不住的想法,於是,他就下了一道“逐客令”,要將外國客卿們驅逐出秦國。這時,在秦朝廷任長史、也在被逐之列的李斯,斗膽給秦王贏政上了一封《諫逐客書》,反對逐客的做法。在書中,李斯敘述了數百年來秦國重用外來客卿而使其國富兵強的事實,客觀地評價了客卿們對於秦國的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嬴政的統一全國事業差點被哪件事所摧毀? 第2張

網絡配圖

並強調指出:“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要建立帝業,必須能容人、能用人。這封文字優美的上書,雖然論據充足,論證有力,但是李斯當時職位不高,他知道“人微言輕”的道理,所以,書雖交給了秦王,但效果如何,他也不敢估計得太樂觀。不料,秦王贏政在讀完這封上書後,竟立即採納了李斯的諫言,他撤銷了自己下達的“逐客令”,對客卿一如既往地予以重用,體現出他當時善於納諫,勇於改正錯誤的作風.

逐客事件多少帶點偶然性,事實上,贏政對各種人才歷來是重視的,在他手下可謂是人才濟濟。除本國人才外,各國來秦後得到他重用的人就有王齮、茅焦、尉繚、植齮、王剪、李斯、王賁、昌平君、昌文君、李信、王綰、王離、趙亥等等一大批,這些人才,是秦完成統一大業的重要基石。

差不多在秦王撤銷“逐客令”的同時,魏國人繚來到了秦國。他向秦王夜政分析形勢說:秦國已經具備了消滅六國的實力,但是,如果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的話,也會給秦的統一造成很大困難。因此,他建議派秦國間諜攜帶金錢去收買各國權臣,如收買不成則予暗殺。間諜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削弱各國實力、離間各國的關係,使六國不能聯合抗秦。待到離間成功,即派遣良將,統率大軍,逐國予以擊破。贏政非常賞識繚的計謀,任命他爲太尉、掌管全國的軍隊,因此,繚又被稱爲尉繚。

嬴政的統一全國事業差點被哪件事所摧毀? 第3張

網絡配圖

公元前230年一前221年,秦王贏政起用大將王剪、王貴等人,率領秦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向分崩離析的關東六國發起進攻,十年之中,先後消滅了存在了幾百年的韓、魏、楚、趙、燕、齊等六國,統一了中國。

贏政在親自執政後的十幾年間,順應歷史潮流,積極謀劃統一大業,他能聽取諫言、改正錯誤、重用人才、與大臣們一道制訂出正確的戰略方針,最後一舉消滅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數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中國的統一,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