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手榴彈來源之謎:手榴彈的起源竟可追溯到金國

手榴彈來源之謎:手榴彈的起源竟可追溯到金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看過戰爭片的觀衆都知道,那種可以手拋的小型炸彈稱之爲手榴彈。在近現代的戰爭之中,手榴彈是近戰非常有利的武器。無論進攻還是防禦,它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麼手榴彈是哪國發明的?您可能萬萬想不到,手榴彈竟然起源於我國宋朝時期的金國。

手榴彈來源之謎:手榴彈的起源竟可追溯到金國

網絡配圖

衆多周知,金國是火藥的故鄉。火藥發明之後,許多火器相繼問世,並廣泛用於生產和軍事中。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他所著的《續夷堅志》卷二中記述了一個“狐鋸樹”的故事,大意是:金世宗的時候,山西陽曲北鄭村有一位專門捕捉狐狸的獵戶,名叫鐵李。大定末年,他發現一窩狐狸住在古墓裏,就在狐狸出沒的路徑上設下一張網,繫上一隻鴿子作誘餌,然後躲到大樹上等候。夜裏,一羣狐狸出來了。鐵李從腰裏取出裝有火藥的陶罐,點燃導火索,將火藥罐從樹上扔下去,一聲巨響,火藥罐爆炸,羣狐受驚,倉皇逃竄,結果都落入網中。鐵李從樹上下來,用斧頭將狐狸一個一個砍死。

鐵李獵殺狐狸使用的裝火藥的陶罐就是原始的手榴彈。元好問是太原人,陽曲屬太原。這個故事是本朝人記家鄉事,很可信。“大定末年”,即公元1189年。這說明至遲公元12世紀,中國人已發明手榴彈,並把它用於狩獵生產上。在公元10世紀的敦煌壁畫上繪有手託冒火球狀物的人物。有學者認爲,壁畫上的冒火球狀物就是手榴彈。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麼中國人發明手榴彈的時間還要提早。但筆者認爲,手榴彈是要爆炸的,壁畫上的人物手託冒火球狀物假使是手榴彈的話,太危險了,不合情理,畫家不會這樣畫,冒火球狀物可能不是手榴彈,而是放光的巨型珠寶。

手榴彈來源之謎:手榴彈的起源竟可追溯到金國 第2張

網絡配圖

使用手榴彈狩獵不僅出現在中原地區,還出現在彝族居住的西南邊境地區。雲南哀牢山彝族人民曾發明一種“葫蘆飛雷”。其造法是,將曬乾的葫蘆掏盡籽實,然後把火藥、鉛塊,鐵礦渣、碎鐵片等物裝進去,再在葫蘆的頸裏塞上火草作引信。火草是當地的一種野生植物,有大葉和細葉兩種。人們把葉背上的一層白色皮棉剝下來曬乾,捻成線,投入木炭熱灰中炮製成一種一點即燃的火草。狩獵時,先將葫蘆放在網兜中,點燃火草,掄起來,甩出去。關鍵是掌握好火草燃燒的時間,有經驗的獵人甩出去的葫蘆飛雷是在最接近目標的時候爆炸,其殺傷力很大。葫蘆飛雷也是一種手榴彈。

1856年,哀牢山地區以彝族僱農李文學爲首的彝、漢、白、傣、苗各族人民舉行聯合反清大起義。1858年秋末,起義軍兩三千人進攻嘉城。嘉城位於哀牢山中斷東麓。那裏盛產鐵、鉛、銅等礦物,有官紳經營的礦場。嘉是滇西哀牢山的經濟中心和軍事要塞。防守嘉城的清軍有六七千人,他們不僅人多勢衆,又擁有火炮、火槍等先進武器,根本不把手持刀矛的兩三千起義軍放在眼裏。起義軍進據嘉城西和城北外圍三四十里的地方,遲遲不發動攻擊,清軍誤以爲起義軍害怕他們的火槍火炮。其實,起義軍是派人專門趕製葫蘆飛雷,同時專門培訓一批使用葫蘆飛雷的戰士。

手榴彈來源之謎:手榴彈的起源竟可追溯到金國 第3張

網絡配圖

起義軍完成戰前準備工作以後,趁清軍守備鬆懈,接近嘉城。守城清軍見起義軍戰士每人腰裏都繫着大葫蘆,他們誤以爲彝族人愛喝酒,是酒葫蘆,根本不在意。黎明前,起義軍突然向西門和北門發起猛攻。一時間,葫蘆飛雷滿天飛,劇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震天動地,鉛塊、鐵片、礦渣,橫飛四射,清軍守城的炮手、槍手被炸得頭破血流,不戰自亂。城裏的內應迅速打開城門,起義軍一擁而入,清軍如落花流水,潰敗而逃。起義軍輕而易舉地攻佔了嘉城。這大概是手榴彈在戰爭中的首次應用。

外國人在戰爭中使用手榴彈,則比中國晚很多年,開始於1904年。所以說,中國是手榴彈的故鄉,無論在生產上,還是戰爭中,外國都要比中國使用手榴彈晚很多年。外國人使用手榴彈,始於1904年日俄戰爭。手榴彈無論是用於生產上,還是戰爭中,外國人都要比我們中國人晚很多年。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