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撬開中國的國門

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撬開中國的國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鴉片戰爭是一場對近代歷史極具重大意義的戰爭,這場戰爭正式的讓西方列強撬開中國的國門,中國百姓至此走向毀家紓難的悲慘道路。

鴉片戰爭之前,英帝國原本希望進行正常貿易往來,但是中國的茶葉和絲綢造成大量順差,清朝自給自足不需要買英國什麼東西,所以他們賺不着什麼錢,這是最根本的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市場建立之後野心勃勃一定要佔領市場。清朝實際上只有“一口貿易”,處於是一個“閉關鎖國”狀態。對外最主要的貿易往來就是茶葉,但茶葉他們屢次試種沒有成功,而英國人又特別喜歡喝茶,所以每年茶葉的進口量都在逐漸增加。

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撬開中國的國門

網絡配圖

但是中國人什麼都不需要進口,只是皇家需要一點奢侈品,現在故宮裏鐘錶館的自鳴鐘、鼻菸、毛皮等。就這麼點東西,全是供皇家奢侈消費的。這樣量就太小了,所以貿易完全不平衡。英國人買了茶葉再販到歐洲去,他們總是用銀元來買,造成貿易不平衡,爲了打破貿易不平衡,所以資本家就想出來鴉片貿易。因爲鴉片進口跟茶葉出口完全不能對等,只能花銀子買鴉片。英國只是想靠賣鴉片來打開中國市場,鴉片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要在中國給英國產的工業品打開市場。鴉片戰爭形式上是保護鴉片,但它的用意不是這個,純粹只爲打開工業品市場。機器生產、紡織品纔是英國最想賣出的,這是英國的立國之本,這個合乎它的利益。

在戰爭期間中英裝備有差距。當時清軍炮臺之間沒有火力交叉,所有炮都是安在前面的,一旦敵人衝過來炮就沒有作用了。儘管林則徐後來把炮換成能升降的,但還是不能轉,炮仍然衝前面。加上英國的炮射程遠、火藥好、威力大。英國炮彈裏有炸藥,打出去以後還能再炸一次。清朝的炮打出去是一個實心鐵蛋子,除非把船砸沉了才能起作用,但這種可能性很少。其次,中英兩國在排兵佈陣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英國很早就有放排槍的方陣,在指揮官指揮下,後面的士兵壓藥,前面的放槍。由於前裝槍瞄準準頭不大,只能依靠密集的火力壓制。清朝軍隊也使用這種槍,但清朝軍隊的槍射程近,又不懂排方陣。主要的差距是組織、排兵佈陣,西方根據這個兵器研製戰法清朝不懂。不是清朝官兵不勇敢,也不是他們不愛國。鴉片戰爭可以說英國是工業革命的勝利。追溯歷史,是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最後拿這個東西打中國人的反而是英國人。

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撬開中國的國門 第2張

網絡配圖

鴉片戰爭它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滑稽感,通過這個巨大的滑稽感可以發現這是兩個文化系統之間的碰撞。這種差異在戰爭結束兩國談判時也有顯現。鴉片戰爭結束,簽訂《南京條約》的時候,談判簡直一邊倒,中國方面不提條款,也不討價還價。英國方面提出什麼條件,清朝官員就接受什麼。爲什麼這樣?因爲皇帝告訴他們趕緊打發走,不惜代價。清朝官員當時就沒有現代主權概念,比如司法主權,就是中國人自己讓出去的。外國人在這兒打官司,或者在中國犯法了,清朝官員懶得管,英國就獲得了領事裁判權。關稅問題也是。因爲以前只是一口通商,貿易量不大,中國人也沒現代意義的海關,因而主動放棄了關稅權。所以今天我們說大清朝簽訂條了約喪權辱國,但當時是心甘情願接受。當然賠款還是必須的,仗打完了英國還是要掙錢的。英國通過這次戰爭掙大發了,不僅《南京條約》掙賠款的錢,還有贖城費。比方說廣州城,清朝官員私下跟英國交涉,付給英國六百萬兩銀子贖城費。杭州城、南京城也是如出一轍,杭州給了四百萬兩,南京給了三百萬兩。條約還沒簽呢,錢就給出去了,但皇帝不知道這些。因爲當地地方官、前線將領們瞞着皇帝,但後來打到南京,皇帝才明白:原來你們蒙我呢,怎麼可能這麼打,你們天天報大捷,殺了那麼多人,爲什麼又往北來了?皇帝這才意識到都是瞎扯。

像曾國藩這樣的大臣其實內心是非常認同清朝體制的,只是希望在體制內進行一些改革。但他一輩子都在學習傳統,沒有什麼外部的資源,儘管他也知道體制的毛病,但他不知道怎麼樣把它改好。比如他也知道非學西方不可,但不知道如何學。李鴻章認爲科舉制度得變一變,尤其是內容,應該考西學。但他說了不算,朝廷不聽他的。朝廷對李鴻章的態度是用他,因爲不用他不行。

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撬開中國的國門 第3張

網絡配圖

李鴻章作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員,有人說他一直以這個身份操控中國外交。但不是他想操控,而是當時總理衙門相當於是中國的外交部。總理衙門的官員跟洋人打交道都打怵,有時候幾十個人一起會見洋人,爲首的是親王,大家都看着親王,他要不說話,大家都不說話。總是這樣的外交方式,外國人非常生氣,或者大鬧,大叫,看洋人鬧親王和其他人更不敢說什麼了。只有李鴻章敢說話,洋人就跟李鴻章談,談具體的事該怎麼辦。所以,不是李鴻章想操控外交,或者想去籤條約,沒辦法當時的情況非他不可,他不籤別人籤損失更大。但是也並不是想真聽他的,比方說他的關鍵建議。晚清的官僚都怕事兒,遇到事情官員能躲就躲,能搪塞就搪塞,實在躲不出去再說。沒有一個敢擔事的,事實上是誰擔事,誰捱罵,好事當然好了,好事大家一窩蜂搶,但是跟外國人打交道哪兒有什麼好事,都是吃虧的事。

總之,一個政府如果處於閉關鎖國狀態,那麼就無資格談強國,強軍。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