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水滸裏他最受敬重 忽然文采飛揚讓人哭笑不得

水滸裏他最受敬重 忽然文采飛揚讓人哭笑不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水滸傳》“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回書裏經略相公介紹,“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軍官,爲因俺這裏無人幫護,撥他來做提轄。”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知,魯達是個職業軍人,參軍前幹什麼的不得而知。魯達打死鄭屠後,逃到代州雁門縣,在一十字路口看見一夥人在看榜,書中寫道“魯達看見衆人看榜,捱滿在十字路口,也鑽在叢裏聽。”魯達是“聽”,而不是“看”,作者爲了強調這點,接着特意寫下“魯達卻不識字,只聽的衆人讀”。由此可知,在此之前魯達是沒有文化,是個文盲。

網絡配圖

以後,宋江大軍回京途中,魯智深向宋江提出請假數日,回五臺山去參拜師父智真長老。宋江聽罷也要與魯智深同行參拜,“求問前程”。到五臺山後,宋江求問了前程,智真長老便叫魯智深到跟前,送給了魯智深四句偈語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園,見信而寂”,讓魯智深終身受用,這四句偈語正是魯智深後半生故事的內容。我們且不說這偈語如何如何,但請注意:“五臺山宋江參禪”一回書裏,魯智深接到偈語後,書上的幾句話,“魯智深拜受偈語,讀了數遍,藏於身邊拜謝大師“,這裏他是“讀了數遍”,既是“讀“”就說明他認識字了。還有在“魯智深浙江坐化”一回書裏,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安歇時,半夜忽聽潮聲雷響,以爲是戰鼓齊鳴,跳將起來,拿了禪仗,搶出門去。當問清是錢壙江潮信響後,心中恍然大悟,想起師父智真長老的四句偈言。於是令寺中僧人燒水洗澡淨身,書中寫到“又問寺內衆僧處,討得紙筆寫下一篇頌子:“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壙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且不問這頌子寫的如何,至少我們可以知道魯智深文化在不斷提高,由不識字到能讀偈語,最後不但能寫而且還能寫頌詞,短短一二年功夫,學問見長,而且如此之快,罕見!罕見!真是神了!

在東京相國寺時,魯智深與林沖一見如故。林沖此時書中寫到“三十四五年紀”,與魯智深結拜兄弟時,是魯智深爲兄,林沖爲弟的,既是如此,魯智深年紀最少也在三十四五以上。三十四五年以前一直是文盲,上梁山後一直衝衝殺殺也沒時間學文化,就是有時間學 ,像他那麼個莽漢連坐都坐不住的人,怎能靜下心來學習?如能靜下心來學文化,那也不是魯智深了。再說梁山之上,也沒要求兄弟們去掃盲,書中也沒有一處寫到學文化之事,怎麼這魯智深就無師自通了。想來想去百思不解,答案只有一個:作者的失誤。

水滸裏他最受敬重 忽然文采飛揚讓人哭笑不得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個失誤是怎麼產生的呢?是有蛛絲馬跡的。但這蛛絲馬跡不是《水滸傳》裏有的,而是水滸故事中留下來的。《大宋宣和遺事》可說是最早寫有水滸故事的書了,可以說是《水滸傳》的雛形。在這本書裏唯獨沒有魯智深的故事,書中僅有“那時有僧人魯智深反叛,亦來投奔宋江”一句,還有的就是綽號花和尚。這就讓讀者聯想到《水滸傳》裏,魯智深也是當了和尚以後上梁山的。

但是到以後的元明雜劇中,有關魯智深的故事就多了,如《魯智深喜賞黃花峪》、《魯智深大鬧消災寺》、《豹子和尚自還俗》等等。在這些雜劇中,聽不到魯智深“灑家、灑家”的自稱,看不到他那睜目怒視的面容,全然是一個有教養、有文化的僧人。說起話來文縐縐的,很有幾分文才,特別是在《豹子和尚自還俗》一劇中更爲突出。比如當他從張善友家吃齋歸來,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看眼前美景,竟然唱出:“我則是碧澄澄、青湛湛,遠天邊高嶺上漸漸地彩霞收。翠巍巍,光閃閃,暮雲端西山凹晻晻地紅輪墜”,這麼美,而又高雅的文句來,不但詞語工整,錯落有致,而且很準確的展現了山上看夕陽西沉的壯麗美景。類似這樣的文句在劇中比比皆是。

同樣在這齣戲《調笑令》一曲中,魯智深覺得在寺中做和尚清靜,免去了是非場上無休無止的龍蛇鬥,整天可以“看經唸佛同善友”,正因爲整天“看經唸佛”,才使得文才不斷提高。這些雜劇中的魯智深完全是個文化程度很高的僧人,所以才能說出上面所寫的那麼漂亮的文句來。這裏的魯智深,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相比,判若兩人,好像是同名同姓的兩個人 。雜劇中的魯智深從形象到性格,從言語到行動都沒有小說中可愛,《水滸傳》作者大概也是發現了這一點。寫作時對這個人物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改造時又有所疏忽,才造成一個文盲,竟無師自通的自學成爲一個能讀會寫的文化人了 。

水滸裏他最受敬重 忽然文采飛揚讓人哭笑不得 第3張

網絡配圖

也許有人會問,元明雜劇中,魯智深是當了和尚後纔有文化的,是不是他在五臺山出家當和尚時學的文化呢?我說不可能。因爲《水滸傳》中沒提供一丁點兒這方面的文字,前面沒有任何鋪墊,後面突然出現他會看會寫,這就不能自圓其說,這隻能是作者的失誤。再說,從小說中魯智深這個人物的性格看,他也不可能去學文化,而且年紀又快四十了,要學也學不好,說其能學好,那就奇怪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