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宋朝過年民俗“大人睡覺小孩守歲”有哪些好處?

宋朝過年民俗“大人睡覺小孩守歲”有哪些好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咱們中國人到了重大節日喜歡放鞭炮,特別到了除夕,更是鞭炮齊鳴,天地間瀰漫着刺鼻的火藥味,嘈雜的爆炸聲無孔不入。

宋朝同樣如此。《武林舊事》雲:“至除夕,……夜燭糝盆,紅映霄漢,爆竹鼓吹之聲喧闐徹夜。”家家戶戶燃放鞭炮,並用大盆滿貯炭火,火光映紅夜空,鞭炮響徹霄漢。

宋朝過年民俗“大人睡覺小孩守歲”有哪些好處?

網絡配圖

鞭炮古稱“爆竹”,之所以有這個古稱,是因爲在鞭炮尚未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確實用火燒竹,使竹子爆開,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

宋朝火藥技術發達,上至攻城的巨炮,下至賀節的鞭炮,都極大豐富。據《武林舊事》記載:“殿司所進屏風,外畫鍾馗捕鬼之類,而內藏藥線,一響連百餘不絕。”說明宋朝工匠已經能製造出百餘響的長掛鞭炮了。

買不起鞭炮,爆竹和爆鹽來代替

宋朝有貧有富,富人窮奢極欲,窮人一文不名,鞭炮再爲普及,焰火再爲精巧,總有一些人是買不起的。沒有鞭炮怎麼過年呢?只好恢復傳統,恢復鞭炮尚未發明之時的老風俗,用爆竹來代替鞭炮。

北宋莊綽《雞肋編》有云:

澧州除夜,家家爆竹,每發聲,則羣兒環呼曰:“大熟!”如是達旦。

澧州今屬湖南常德,那個地方的貧民買不起鞭炮,除夕之夜往火盆裏扔竹竿。竹竿雖然能發出類似鞭炮的爆破聲,但其聲音終歸不連貫,隔上三五分鐘,纔會發出“啪”的一聲。守歲的小孩子在火盆旁邊圍着,就爲了聽到爆破聲,每當聽到一次,他們就興奮地高喊:“大熟!”聽,竹竿又爆了,惡鬼嚇跑了,來年的莊稼一定會有好收成啦!

受中原文化影響,北宋前期的鄰國大遼到了除夕也要弄出些響動來驅趕惡鬼。可是遼國的火藥技術落後之極,連加工雙響炮的水平都達不到,遼國皇帝過年時燃放的煙花全是從宋遼邊境所設的互市上買到的,因爲本國人不會製造。

宋朝過年民俗“大人睡覺小孩守歲”有哪些好處? 第2張

網絡配圖

沒有鞭炮,無妨爆竹,問題是遼國疆域大半爲苦寒之地,不長竹子。既缺鞭炮,又缺竹子,怎麼驅鬼呢?答案是爆鹽:將粗大的鹽粒扔進火盆,一樣能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

年三十大人睡覺,小孩守歲

爆竹和爆鹽很好玩,宋朝人守歲更好玩。

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春節,蘇東坡在陝西當地方官,不能回鄉與父親團聚,爲抒思鄉之情,曾經寫詩三首,分別爲《饋歲》、《別歲》與《守歲》,詩前有一段小序:

事實上,非但四川有守歲之風,宋朝各地均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誰來守歲。

就宋朝大部分地區而言,除夕守歲的規矩都是小孩值夜而大人休息。如《武林舊事》雲:“小兒女終夕博戲不寐,謂之守歲。”《新編醉翁談錄》雲:“是夜(除夕),京師民庶之家,癡兒騃女多達旦不寐。”小孩子興高采烈,圍着火盆放鞭炮、吃甜食、耍銅錢,熬一個通宵,他們的父母卻無需如此,儘可以早早地上牀休息。

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

如此奇俗看似不合情理,實則大有學問。

第一,小孩子盼望過年,喜歡過年,吃完年夜飯,興奮勁兒剛剛開始,如果勉強他們上牀睡覺,未必能成功。而大人們在此之前整日奔忙,爲過年操勞了好些天,到了正月初一還要四處拜年和迎送賓客,除夕應該好好休息。

宋朝過年民俗“大人睡覺小孩守歲”有哪些好處?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二,新正拜年,規矩頗多,小孩子不懂。非但不懂,還喜歡七嘴八舌,上躥下跳,給大人添亂。爲了不讓他們添亂,最好讓他們大睡一覺。怎樣才能讓他們大睡一覺呢?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誘導他們去守歲了。

第三,大人出門拜年,小孩會鬧着跟隨,而凡有小孩跟隨,被拜的一方遵照禮節必須給孩子壓歲錢。如此一來,拜年的一方不像是純心拜年,倒像是帶着孩子到處跟人討紅包,頗有瓜田李下之嫌。爲了避嫌,外出拜年最好不帶孩子。可是如果不帶孩子,孩子會哭鬧,怎樣能讓他們不哭鬧?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讓孩子熬上一宿,第二天呼呼大睡。

第四,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朝廷解除禁令,官街兩旁用紅漆木柵欄隔離出一眼望不到邊的玩具攤、糖果攤、小吃攤、遊藝場,對孩子的誘惑極大,假如大年初一出來玩耍,必定跟父母鬧着要錢買東買西,使大量銅錢迅速吻別父母的錢包。爲了保住錢包裏的銅錢,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讓孩子守歲,第二天起不了牀。

不過宋朝人很含蓄,絕對不把這四條“好處”明明白白解釋給孩子聽,他們只是三百年如一日地堅持向孩子傳播一條民諺:“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冬至頭天晚上不睡覺,能讓爸爸長壽;新正頭天晚上不睡覺,能讓媽媽長壽。我的小寶貝,你想讓爸爸媽媽多活兩年嗎?想。那還不趕快守歲去!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