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後宮的鬥爭:武則天的狼性是被皇后逼出來的?

後宮的鬥爭:武則天的狼性是被皇后逼出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舊時的史官們無不惡毒地咒罵武則天,總罵她天生就是個惡毒、淫亂的女人。正如《討武曌檄》中罵的那樣,說她“虺蜴爲心,豺狼成性。”

然而,通觀武則天的性格的人,年少時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入宮後便成了任人驅使、宰割、毫無依靠的弱女子。入寺爲尼等於進入了人間地獄,將來的命運自己完全作不得主。二度入宮原本就因李治看好了她是他所需要的女人,她也只求能有立足之處,她害怕過去那些苦日月。

誰能想到,她的入宮竟有了雙重身份:李治要她女人的美色(李治認爲她是最美的);王皇后把她當成爲行使離間詭計的工具。於是,一下子便被人投入到激烈爭鬥的漩渦之中。就像有人把你投入正在相互撕咬的狼窩,六合封閉,想逃也逃不出。你眼前是不是隻有兩條路好走,要麼被衆狼吃掉,要麼得比狼還兇。如果說武則天是狼,那也是狼羣把她變成的狼,她被迫咬殺的也是狼。

王皇后困獸猶鬥,淑妃在她惡毒的算計下失敗了,下一個目標是專力對付武則天。前堂上那羣出身豪門的大臣們,也是王皇后的有力援手,武則天稍有不慎,就會被扼殺、撕爛。武則天被逼無奈,不準備鬥爭是真不行啊。

後宮的鬥爭:武則天的狼性是被皇后逼出來的?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下半年,武則天生下一個男孩,李治爲之取名弘,不久被封爲代王。武則天有了皇帝的龍子,對宮中妃嬪來說是非一般的重要之事,若不出特殊原因在宮中便可以站穩腳跟了,當初做太宗的侍女才人時若有皇帝的子嗣,就不會被逐出宮門當尼姑,保況她已是嬪之首的昭儀了。

隨後,武則天又請求高宗追封父親武士彠爲免遭朝臣非議,高宗同時下詔追封武德時的功臣。武士彠被追封之後,表示武則天是大唐開國功臣之後,出身名門,這本來也是事實,只是正史撰寫者們不願承認而已。與此同時,高宗又宣佈武昭儀的直系親屬可以出入宮禁,使她能得到暢敘家庭之樂,這使武則天很感動。多年不見的母親楊氏和姐姐坐着宮車進入後宮,母女、姐妹相見,悲喜交集。她13歲入宮,如今已是29歲,其間已經16年未得相見了。姐姐已經守寡,帶着賀蘭氏的一雙兒女一直同年老的母親悽慘地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好不容易能在皇宮相見,也算實現了小時向母親許下的諾言,大家都很欣喜。

武則天在宮中地位的迅速變化,使王皇后等人忿恨不已,她認爲一個進宮不久的尼姑、亂了天倫的淫婦,得寸進尺,又如此張揚,簡直厚顏無恥,便咬牙切齒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武則天雖得升遷,但仍按後宮規矩,如期到正宮向皇后請安。王皇后一見武昭儀眼裏就要灼火出血,完全不見了往常那裝出來皮笑肉不笑,陰毒地瞪視這個令她噁心的爛女人,絲毫不顧皇后的大體,諷刺挖苦無不走到極端,罵她是騷狐用淫賤的陰器和狐媚迷住了皇帝……

武則天毫無表情地看了看高高坐在皇后鳳座上的女人,心想這小小年紀的女人竟會說出如此歹毒不堪的話來,真是白白坐在這個位子上,無怪乎李治不喜歡她。她本不想傷害這個已被皇帝遺棄,形同虛設的可憐女人。但是,在皇后如此不顧臉面,在衆宮女面前這般侮辱自己,傷害自己,她不這樣想了。她想,一定要讓這個不知羞恥的女人加倍償還,讓她知道傷害無辜者的代價,她甚至決定殺了這個愚蠢的女人,報今日難以忍受的屈辱。

但是,她仍未表示對皇后的不敬,禮如其儀。然而就在這一刻,她下定決心要鬥一鬥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和支持她的那些酸文假醋的男人們。從而也讓她閃現出一個奮鬥方向,她要取代這個女人的位置,只有取而代之,才能改變自己的仍然險惡的處境,有皇后存在一日,她和她的兒子、母親就無任何保障可言,包括她們一家的生命,可能會比以前被逐出宮門還要慘。爲何一家的生命安全,她得好好計劃一番了,她咬緊牙關,如儀退出正宮,一路暗暗地想着。

據說,生下兒子沒多少天,她又懷孕了。

這個消息更加刺疼了皇后,她愈加瘋狂、變態。在後宮肆意詆譭武昭儀,讓她舅舅柳奭在大臣中惡毒散佈武昭儀的謠言,並無恥地去找被她迫害的淑妃,重結聯盟對付武昭儀。她愚蠢而明目張膽地指天畫地,楊言:別以爲那個臭尼姑有什麼了不起,今天我還是皇后,六宮之中黨政軍是我說了算,誰敢不規矩我會給她好看的!

王皇后的作爲傳到武則天那兒,她着實吃驚。一點也不錯,在後宮中皇后秉有大權,一旦宮妃有誤,皇后可以不經皇帝而動用家法。皇上在朝堂上知道也爲時已晚,想救也來不及,後宮皇后濫發懿威,輕易處死宮妃的故事載在史書,武則天飽讀經史,自然清楚。然而,她武則天也不會坐以待斃,任人宰割。她又對皇后的作爲感到好笑,不該先把自己的招數亮給對手,讓她早有準備。她自言自語:“事已至此,自己決不能示弱,而要把握時機,給對方死命一擊。”

後宮的鬥爭:武則天的狼性是被皇后逼出來的? 第2張

武則天開始她的行動了。

第一步先要向皇帝示警,告以自己在後宮中的危險局面,讓皇帝先有思想準備,以便週轉。

當高宗又臨武則天的宮室親近愛妻幼子時,武則天說:“皇后因爲皇上寵愛臣妾,要用家法整治臣妾了。望皇上以大局爲重,多多看顧皇后,免傷皇后的心。”

李治只好快快而至正宮。皇后一見皇帝到來,以爲自己的威儀畢竟讓武則天害怕了。並一再向皇帝詆譭武則天,說她忘因負義,迷惑皇上,離間咱們夫妻之情,實在可惡,不給她點苦頭是不行了。

李治聽後,果然如武氏所言,頓時皺起眉頭,十分不耐地說:“皇后貴爲後宮主宰,心胸竟這麼狹窄,朕可從未聞武昭儀說過皇后半句壞話,她總是催我到皇后這裏來!”

王皇后見他袒護武昭儀,更是妨火上漲,急不擇言地說:“那是她故意在皇上面前狐弄,你被她迷住,怪不得不把我放在眼裏了!”其威怒之情溢於言表。

李治立即回敬:“皇后也該有皇后的體統,爲何屢與妃嬪相鬧呢?前時總說淑妃不好,朕再不去她那裏,現在又說得武昭儀這麼難聽,是何道理!”

皇后見皇帝動怒,再不敢多言。李治也愈加生氣,乾脆甩袖而去。

第二步是爭取後宮的人心。

王皇后統懾後宮大權,如果對武則天突然發動,則將倉促難以預備,造成被動。而如果取得了後宮衆宮女的人心,就能隨時控制王皇后的一舉一動,以便有所準備。即使皇后欲加之罪,後宮的六尚女官、女史們也會替她說話,皇后就未必能輕易處置她。

王皇后及其母魏國夫人的弱點是自視太高。脫離後宮的衆宮女和女官,尤其是魏國夫人,以爲女兒當上皇后,自己出身又高貴,平日毫不體貼下人,頤指氣使,盛氣凌人,大家對她深懷不滿。武則天平日就很注意宮中人際關係,她知道宮女們的苦處,對她們深表同情。而今有心於此,更加努力去做,她不斷施以恩惠,有了賞賜,不論厚薄,全拿來賞給她們。尤其是被皇后和柳氏冷落的女官和宮女,更是專意籠絡,賞賜豐厚,毫不吝惜。這就是正史中的記載:“後不能曲事左右,母魏國夫人柳氏及舅中書令柳奭入見六宮,又不爲禮。武昭儀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由是後及淑妃動靜,昭儀必知之。”[ 《資治通鑑》,卷199,永徽五年十日。]

這樣一來,後宮衆女官和下層宮女們無不敬重和效忠武昭儀,各宮裏發生了大小事情,很快便都向武昭儀報告,大家都願意同她聊天談心。而王皇后等,只知高高上,目空一切,經武則天一活動,就更孤立,既無人實心擁戴,對宮內外消息,也成了盲瞽。

組織朝中的庶族和受排擠的官員,作爲高宗執政的支持者,是武則天的第三步行動。

唐朝立國依靠的是關隴士族集團的勢力,太宗英明,有時候重大舉措也爲關隴集團左右。高宗仁厚孱弱,大小政務全要聽他們的,皇帝幾成傀儡。高宗每每下朝,多悲嘆連聲。每至此刻,武則天都要認真聽他講講朝政上的事。幫他出出主意,鼓勵他處事要果斷,對大臣們不必那麼恭順,皇帝有了自己的主意,臣下才懂得畏懼。對妻子的關切,高宗很願聽她的意見,也認爲自己對大臣們一味言聽計從,就永遠成不了先皇那樣的英明君主,從而辜負父皇對自己的教誨和期望。有事難以決定時,就回後宮找武則天商量,妻子成了他的好參謀。高宗所以喜愛她,不僅是她的美貌和生動的活力,另一方面她確實不同其他的妻妾。武則天的撫慰、鼓勵,使他有了依靠,讓他產生力量和自信。

後宮的鬥爭:武則天的狼性是被皇后逼出來的? 第3張

一天,高宗又找武則天問計。說鄭州刺使許敬宗上了個要求告退的奏章,不知怎麼裁決好。武則天讓他講講許敬宗的情況,看看他到底爲什麼要辭官。

高宗說許敬宗是前朝有功之臣,本人也有文才,但在朝中多受擠壓。他的祖上幾代皆以文史知名,唐太宗召用他,與房玄齡、于志寧、杜如晦等同爲秦王府十八學士。貞觀初擔任著作郎,兼修國史。後撰成武德、貞面實錄,太宗加封男爵,升黃門侍郎。李治爲太子時,升爲太子右庶子。太宗徵高麗時,太子監國時留京共知機要。太宗徵遼時,又隨駕出征,常在馬前受旨草詔,頃刻寫成,深受及宗讚賞。高宗即位爲禮部尚書。後因嫁女兒給少數民族首領之子,得的彩禮多了,被彈劾降爲鄭州刺史。他是高宗的親信官,但長孫無忌等元老卻總是不容他,抓住得彩禮的小辮子不放,他鬱郁不得其志,故此要求告老還鄉。高宗深知就裏,但怕得罪朝中大臣,不敢作主。

武則天向高宗說,這不是許敬宗一人之事,她做太宗侍女多年,朝中之事她並不生疏。如今把持朝政者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柳奭、韓瑗、于志寧等,他們都是出身在陝、甘一帶的名門世家,他們同聲共氣,利益相關,不讓庶族官員和山東及南方的“外來戶”立足。共同排擠像房玄齡、岑文本、李勣等,許敬宗受排擠,是長孫無忌這一團夥共同利益爭鬥的反映。她果讓他們這樣搞下去,唐朝江山等於是他們坐着了。這是個嚴重問題,現在不能作突破性處理,而應該支持這些不得志的官員,一點點做,逐步改變朝中這不正常的現象。武則天爲高宗拿出主意:“既然許敬宗是個出色的人才,又是皇上倚重之人,就招回朝中做他原來的修史之事,長孫無忌等人也說不出別的來。要培植自己的基礎,就從許敬宗開始好了。”

高宗聽了武則天的主意,便把許敬宗調回中央,任弘文館學士、兼修圖史等職。

許敬宗回京後,武則天還親自見了他,告知原委,讓他多做些工作,多交些知心朋友,不然還會遭排擠,是沒有安靜官好做的。許敬宗心領神會,表示效忠。因爲此事,許敬宗便被史書列入了奸臣的行列中。

不久,朝中發了一件撲朔迷離的“謀反”案,長孫無忌等則利用此機會大殺異已。

此案關聯的情節太多,不易說得清楚。簡而言之:駙馬都尉薛萬徹(高祖女丹陽公主夫)因故被貶爲寧州刺史,一次同駙馬都尉房遺愛(太宗女高陽公主夫、貞觀宰相房玄齡之子)發牢騷:“今雖病足,坐在京師,鼠輩也不敢動我。”並說:“如果國家有變,可奉司徒李元景爲主。”(李元景是高宗的叔父,荊州王),當時傳言:李元景曾做了個“手把日月”的夢。而駙馬都尉柴令武(太宗女巴陵公主夫)也同房遺愛交好,一起談論了薛萬徹說的這件事。此時,高陽公主告遺愛兄遺直對她無禮。而房遺直便把他們幾個人私下議論的事抖了出來。長孫無忌親審其案,以謀反罪論定。

長孫無忌這是捕殺異已、瓦解政敵的好機會,便撲風捉影,把毫不相干的人儘量往案中株連。首要分子是吳王恪(太宗第七子),他文武全才,深得太宗喜愛,太宗欲立他爲太子,遭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而未成。當時被高宗任司空兼梁州都督。長孫無忌怕他得勢後勢利自己,時刻想陷害他,正好此案發生,長孫無忌便以謀反人的口供裏牽引吳王李恪,但究竟如何牽扯,並未拿出證據。江夏王李道宗、太宗庶母弟李素也都看不慣長孫無忌的專權,曾有過節,這次也一併被長孫無忌、褚遂良以不實之詞硬拖入“謀板”的行列中。因“謀反”乃朝廷罪惡之極,長孫無忌便擬出統統處以極刑的定讞。

後宮的鬥爭:武則天的狼性是被皇后逼出來的? 第4張

高宗明知長孫無忌借刀殺人,甚至連本案也未必會是事實。他想把自己的叔叔和弟弟救出,宣判前器着向長孫無忌求情:“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丐(免意)其死,可乎?”而長孫無忌串通兵部尚書崔敦禮等人一再上表:“陛下雖欲申恩,究竟不可枉法,如或謀反不誅,如何懲後?”薛萬徹臨刑前高聲說:“薛萬徹大健兒,留爲國家效力死豈不佳,乃坐房遺愛殺之乎!”李恪臨死則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忠良,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資治通鑑》,卷199,永徽三年十一月癸已;四年二月,甲申。]

《資治通鑑》對這個“謀反”案記述得清楚,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誣陷忠臣、製造冤案等情節都能秉筆直書,實爲可貴。傳統評價長孫無忌等人,總以“正直無私”,毫無偏見論斷,實屬過當。

武則天通過此案清楚地看出,長孫無忌貌似忠誠厚道,實爲殘忍徇私,而高宗軟弱,眼瞪着長孫無忌等藐視君權,自作主張殺害忠良,殺害他的親族而不能相救,她爲之悲嘆。這更堅定了她力勸高宗任用親信、樹立天子威儀的信心。而有長孫無忌爲首弄權的關隴集團控制朝廷,就不會讓高宗做個真正有所作爲的皇帝,也絕無她的出頭翻身之日。

後宮和朝堂殘酷的爭鬥,讓武則天看到,如果手中無權,仍處在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不利形勢中,她將永無寧日。自己已有的地位會輕易失掉,甚至連身家性命也難以保住。所以,在目睹幾番腥風血雨之後,她暗下決心,一是要推倒王皇后,奪取後宮的統權大權,二是要摧垮把持朝政的關隴集團,司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還高宗一個真正的天子地位。要說她馬上就產生直接當女皇,直接去坐在金鑾殿的龍座上,猶如駱兵王所言“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那還過早了點,她的野心再大,思想的跨度不會那麼大,客觀形勢也還沒有提供給她當女皇的基礎與條件。人的思想與行爲,是一步步積累而產生出現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想法,也是司馬遷替陳勝設想的,況且大澤鄉的形勢急迫,不違反“當斬”,死在眉睫了,才揭竿而起的。武則天所處的形勢,還沒有非當皇帝不可的急迫,自古就沒有女人當過皇帝,她哪會突然就出現當皇帝的想法呢?

當皇后纔是她當時應有的想法,因爲她高皇后的位子已經不太遙遠,因爲當不上皇后就可能保不住身家性命,王皇后就放出風來要宰了她。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