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發生了什麼?放生的故事是怎樣的?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發生了什麼?放生的故事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慈禧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奕被罷黜,從此之後,慈禧太后就成爲大清朝最有話語權的人,即便是光緒帝也受制於慈禧太后,可以說慈禧太后雖然沒有稱帝,但和皇帝也沒有什麼區別了,至少已經處在權力的最頂端。

既然是大清朝如此貴重的人物,所有的一切自然都應該以她爲先,當整個大清國的利益與慈禧太后個人的利益起衝突的時候,應該以慈禧太后爲先,這樣的一位強勢的女人對自己的壽辰自然看得極重,尤其是六十大壽。

在民間,六十大壽也算是一個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壽辰,更不用說是如慈禧太后這樣處於權力最頂層的人了。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是在1894年的十月初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年不僅有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更有甲午中日戰爭。

但即便是天要塌下來,在塌下來之前,慈禧太后也不能不過自己的六十大壽,往小了說,這是慈禧太后的私事,往大了說,古代封建社會,如同慈禧太后這般地位的人物的六十大壽其實也是政治需要的一部分。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發生了什麼?放生的故事是怎樣的?

所以慈禧太后的六旬萬壽慶典早在年初就開始準備了,光緒帝準備爲慈禧太后大辦,他決定“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間定例,自大內至園,驊路所經,設綵棚經壇,舉行慶典。”按照最初的預想,其實就是按照康乾盛世時期的慣例來置辦慶典,這對於已然大廈將傾的大清朝來說,無疑是很大的負擔。

不過,無論是光緒帝還是慈禧太后,都沒有考慮別的事情,而是繼續按照這一預想進行佈置,首先就是修繕頤和園,而修繕頤和園的費用挪用了海軍經費,更是要在頤和園中佈置點景,廣收貢品。這是一項大工程,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巨大的,而不久之後就爆發了甲午戰爭。

有意思的是,戰爭初期,光緒帝主戰,而慈禧太后也主戰,她很支持大清強大起來,但同時,她又要大辦自己的六十大壽,這就產生了矛盾,畢竟這都是花錢的事。戰爭費錢,而且是相當費錢,因此隨着戰事的擴大,主戰的一些大臣開始上書要求壓縮慶典的規模,後來戶部又要求暫停頤和園的修繕工程。

這可是觸及到了慈禧太后的利益,她很是生氣,說出了一句相當霸氣的話:“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

頤和園的修繕工程不能停,錢就那麼多,因此只能在戰事上做文章,慈禧太后希望戰爭儘快結束,支持避戰求和,並開始尋找各種理由,打擊主戰派,希望能夠讓六十大壽如期在頤和園舉辦。當然,慈禧太后也並不是只考慮自己,她還是刪減了慶典中很多鋪張浪費的項目,當慶典真正進行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比最初的設定縮減了很多。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發生了什麼?放生的故事是怎樣的? 第2張

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伴隨着一個個城市的淪陷中而到來,到了11月7日,即陰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受賀,大宴羣臣。雖然外面戰火連天,但頤和園內一派祥和。臣子們將早早就爲慈禧太后準備的壽辰禮物獻了出來。

畢竟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禮物馬虎不得,臣子們很早就開始爲此做準備,而身爲最懂慈禧太后的李蓮英,自然更是早早爲慈禧太后準備了稱心的禮物。李蓮英知道,慈禧太后最不缺的就是金銀珠寶,如果自己也送這一類的東西,很難讓慈禧太后高興,不如別出心裁,送一些特別的禮物。

到了十月初十這一天,在慈禧太后受賀完成之後,李蓮英服侍着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游玩。李蓮英對慈禧太后說:“外面戰事不斷,老佛爺不如在今天這樣的特別日子進行放生活動,這樣老佛爺的善舉必然會感動上天,相信戰事很快就會停止的。”

慈禧太后覺得李蓮英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就被李蓮英服侍着去放生頤和園中的鳥兒,不過,讓慈禧太后奇怪的是,那些鳥兒出了籠子之後並沒有飛遠,而是又都飛回了籠子中。看到此情此景,慈禧太后詢問身邊的李蓮英是怎麼回事。

李蓮英趕緊跪下來,說:“恭喜老佛爺,您的慈悲讓鳥兒都捨不得離開您,自願留下來陪伴在您身邊。”慈禧太后一笑置之,她並不相信李蓮英說的話,認爲這是李蓮英特意安排的。而李蓮英也知道慈禧太后沒有那麼好糊弄,於是他又說:“老佛爺如果不信,奴才陪您再去放生魚兒試試。”

慈禧太后倒也由着李蓮英折騰,他們來到了湖邊,李蓮英將魚缸中的魚都倒進了湖中,結果讓慈禧太后感到奇怪的是,那些魚兒原本是要遊走的,不知爲啥又都回到了岸邊,似乎想要上來。李蓮英趁機說:“老佛爺這下相信奴才了吧?魚兒也不願意離開您呢,這說明您平日的慈悲感化了它們。”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發生了什麼?放生的故事是怎樣的? 第3張

這確實讓慈禧太后畢竟驚奇,畢竟鳥兒確實可以訓練,但很少聽說魚兒也能被訓練出來的,不管怎麼說,慈禧太后對這次的放生很滿意,李蓮英放鳥鳥不飛,放魚魚不走,確實取悅了她,讓她的心情瞬間就好了很多,一掃連日來戰爭帶來的陰鬱心情,在這一點上李蓮英功不可沒。

也因此,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這樣的頂級榮耀是過去的太監想都不敢想的,而慈禧太后卻爲李蓮英打破了雍正帝留下來的規制,這不能不說李蓮英是真的很懂慈禧太后,也確實肯花心思。

那麼爲什麼會出現放鳥鳥不飛、放魚魚不走的情況呢?難道真的是慈禧太后太過仁慈以至於鳥兒、魚兒都不願意離開慈禧太后嗎?這恐怕是沒有人會相信的,即便是慈禧太后本人再怎麼自信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其實,這件事說起來也很簡單,鳥兒也好,魚兒也罷,都是李蓮英早就訓練出來的。比如那鳥兒,籠中的鳥兒並不是在大自然中捕得之後才養在籠中的,而是從小就養在籠中的,實際上它們對於藍天的渴望並沒有那麼強烈。

在籠中的生活多好,下雨了淋不着、下雪了凍不着,餓了有飯吃,渴了有水喝,無聊了還有人來逗逗它們,這樣的鳥兒即便長大了,也不願意走出那籠子,誰不願意舒舒服服呢?李蓮英正是抓住了它們這樣的心理對它們進行訓練,其實訓練的時間也並不長,就是在慈禧太后大壽到來之間的月餘時間裏。

李蓮英命人放生這些鳥兒,真有想要在藍天翱翔的因爲沒有訓練過也只能撲棱幾下子,而大部分都沒有真想着離開,畢竟籠中還有好吃的好喝的等着它們。那些很配合的鳥兒,李蓮英自然給予必要的獎賞,那些不太聽話的就被關起來,餓一餓,如此反覆,時間一長,大家都不願意走了。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發生了什麼?放生的故事是怎樣的? 第4張

魚兒也是經過訓練的,慈禧太后的生日是十月初十,這個時候其實已經進入冬天,湖中的水有多冷相信大家都知道,即便是九月也是很冷的,李蓮英就是利用這個溫度來訓練魚兒。他提前購買了大量的觀賞魚,好吃好喝的養在魚缸中,然後在九月份開始練習放生。

湖中的水自然不比魚缸中的水溫度適中,所以當魚兒習慣了魚缸中的好溫度,一旦被放進冷水中,它們本來以爲遇到了更廣闊的水域,卻沒想到很冷,所以遊了一會就回頭往溫度略低的岸邊遊,而岸邊,李蓮英派人在那等着,等魚兒游回來就將它們重新放回魚缸中過舒適的日子。

經過數天的訓練,魚兒們就都知道進了冷水中就趕緊迴游,還能重新回到溫暖舒適的水域中去,所以當慈禧太后大壽,李蓮英再次放生的時候,魚兒們根本不願意走,而是又回到了岸邊,等着人們將它們帶回魚缸中。

不過,關於慈禧太后放生這件事,也只是野史的說法,只能聽聽,當不真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